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从模糊语言的本质入手,介绍模糊语言在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中常见的表达形式,并分析指出,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能使语言表达更客观准确,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幽默语言是理解层面上的模糊语言,它同模糊语言学中所讨论的既有原型、又有边缘情况的模糊语言是不同的,其模糊性更多地体现在语境的模糊上,语义解释也强烈依赖语境的暗示.而模糊语言学中的模糊语言的产生来源于人类思维的模糊或事物本体的模糊,其实质是概念的不确定性,由词语的语义模糊体现,该模糊性是不能在语境中消除的.模糊语言在语义上的分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幽默语言.  相似文献   

3.
论模糊词语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言交际中 ,人们运用了大量的模糊词语。模糊词语种类繁多 ,却各有特色。带有强烈的模糊特征 ,却能准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 ;能使语言表达更生动 ,更形象 ,更含蓄 ,更委婉 ;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在言语交际中模糊语言的运用是很普遍的现象。由于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环境,交际双方为了遵守会话原则不得不使用一些模糊词语,并且强调了模糊限制语在言语交际中所起的有效作用,它可以使话语显得更模糊,更有效、更礼貌。言语交际中的模糊策略,可以提高言语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模糊语言学的诞生,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要求语言表达具体、简洁、清楚、正确,但是适度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但不会影响商务英语信函表达的准确性,还可以使商务英语信函表达更礼貌、灵活、生动、得体。文中探讨了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模糊语言学的诞生,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要求语言表达具体、简洁:清楚、正确,但是适度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但不会影响商务英语信函表达的准确性,还可以使商务英语信函表达更礼貌、灵活、生动、得体。文中探讨了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日常话语交际中,虽然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要求做到准确、鲜明,忌讳模糊、含混,可实际上人们的交际活动却存在着大量模糊的语言形式,而且这些“模糊”的表达是得体的,是可以取得良好表达效果的。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浅析话语交际中的模糊语言,指出其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话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自然更得体。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模糊限制语的意义,并分析了政治场合以及政治语言的特点,结合具体实例,从语用学的角度详尽分析和研究了政治语言中的一些模糊限制语。研究发现,模糊限制语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和准确性,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使语言表达更委婉、含蓄、礼貌,恰到好处地使用模糊语言能促进特殊政治意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模糊,做为语言的一个属性,其主要作用就是使语言更丰富多彩。在文学作品中,各种模糊言语形式往往发挥了其独特的文体功能。本文从语义模糊词,语义由精确向模糊转化词,模糊限制语,矛盾词语的反常搭配,缺省模糊及模糊言语段落等几种形式来表现模糊语在文学作品中的不同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简要论述了模糊语言的类型及其交际功能,指出模糊语言作为言语交际的一种策略手段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从而更有效地传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语言具有社会性、工具性和时空属性。语言的社会性可反映出人的心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语言的工具性是人们交流的基础;而语言的时空属性突出表现为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发生的明显变化。概括性或简约化已经成为当今语言使用的一大特点。结合对语言的属性分析,探讨了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这些属性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语言教学必须以交流活动为主,教学双方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多地重视高科技给语言传播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属性合理利用、适度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语言嫉妒是语言态度的一种表现。世界语言系统中,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国际地位低的语言对国际地位高的语言的嫉妒、本土语言对殖民语言的嫉妒、民间(土著)语言对官方语言的嫉妒等。语言人的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操弱势语言的人对操强势语言的人的语言嫉妒、单语单言人对双语双言人或多语多言人的语言嫉妒、语用能力差的人对语用能力强的人的语言嫉妒等。语言嫉妒的产生跟语言地位和语言人的地位、语言矛盾和社会矛盾及民族矛盾、语言政策的制定是否合理得当等有关。提倡语言平等、反对语言歧视;注意兼收并蓄、化解语言矛盾;调整语言政策、完善语言规划;增强语言习得、适应语用环境等,是消解语言嫉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理论、语言习得理论,特别是二语习得理论一直是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下,借助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三语习得研究成为应用语言学新的研究热点。三语习得探究在一语、二语的同时影响下所涉及的更为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快速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交际日益频繁。人类交际带来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加剧了语言竞争,导致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语言的本质、社会价值和语言态度促使语言权利的产生,语言权利促使语言维护。国际社会濒危语言维护的措施与经验对中国汉语国际传播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言迁移一直是语言习得研究中的热点。在三语习得领域中,迁移不仅来源于学习者的母语,二语在三语习得过程中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本文从三语习得的角度,以语际迁移理论为指导,着重探讨我国英语专业学生在三语(二外法语)的学习过程中, 英语对法语学习的迁移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二外法语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否具有工具性质,这是一个多年来没有人进行实际探讨的问题。虽然"语言是工具"的观点在很多语言学教材、专论中都有类似的表述,但是关于"语言是工具"的定义目前还没有呈现出明了的趋势。很多学者仅仅在字面上、语言功能或者比喻层次上理解工具,而没有从语言本体、语言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此进行论述。从语言自身的性质看,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事实看到语言的非工具性质,因此通过论证语言的这种本质,人们会对语言产生新的认识。从工具与语言本质的差异、功能对比上,说明语言并非工具而是人类表达的本能,同时讨论语言工具论观点的起源和弊端。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在当今高速运转的信息化时代 ,随着网络交流的日益普及 ,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网络语言 ,正悄然而真切地进入并影响着我们的语文生活。本文从网络语言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如何看待这种语言现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们自身在自觉不自觉中形成的语言偏见或语言歧视,使得语言的使用者给语言穿上了身份高低等非语言因素的外衣。通过对一些自发的语言事实利用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历史语言学家徐通锵和人类语言学家萨皮尔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得出语言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即语言平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运用母语是大多数学习者在初学阶段的目标语学习策略,随着二语学习的深入,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中介语出现了.学习者应该正确对待在这一阶段出现的语言错误,积极运用正确的目标语学习策略,使中介语顺利向目标语转化.  相似文献   

20.
建国50年来,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经历了从革命话语体系向建设话语体系的转变.本文分析了这两套政治话语体系的建构过程,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革命话语是毛泽东时代的政治交流方式,这套话语体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保证社会、个人与国家权力话语的高度一致,以适应国家在经济上的高度集权管理和在思想文化上的严格控制.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治话语是围绕"建设"或"现代化"而建构起来的,它包括"国家建设"、"经济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四个语义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