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一生著述甚丰。郭老又是联苑名家,擅长撰写楹联。郭老的楹联内容丰富,含意深邃,气势磅礴;楹联的艺术方法,千姿百态,不拘一格。这里,从修辞技巧方面,写点体会。 一、嵌字自然贴切 把客观事物的名称(人名、地名、物名等)有意识地巧妙嵌入对联中,使对联顺理  相似文献   

2.
以广告词和文学作品中的活用成语为例,对这些活用成语中的修辞手段展开讨论。以是否改变成语的四字格为依据,成语活用中的修辞手段可划分为语音修辞手段和结构修辞手段:前者包括同音替换、非同音替换和押韵三种方式,后者分为成语扩展、成语紧缩、成语拆分和调整语素位置等四种方式。成语活用具有先决条件,随意篡改成语有碍语言规范。合理地运用修辞手段,可以促进成语的良性活用。  相似文献   

3.
<正> 李淼兄以所译古田敬一教授《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见赠,快读一遍,受益非浅。诚如古田教授所说:自然美以对称为要素,因而世界各国文学中都有对句。但由于中国方块汉字一形一音一义的特点,使得对句在中国文学中具有对称美、整齐美和音节美;因而在中国,对句艺术也特别发达,独具特色。其集中表现,乃是骈文、律诗和律赋。然而正象散文和古诗中往往有对句一样,骈文、律诗和律赋中,也都有单句。纯粹的对句艺术,乃是楹联,即通常所说的“对子”。古田教授在第一章第三节里提到了楹联,但此后则未专门论述(律赋亦然)。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对句艺术,除了骈文、律诗对句的许多讲究而外,还有集字、集句、嵌字等许多特有的讲究,其用途也更广泛。方块汉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通俗语句 ,历史悠久 ,含义丰富。谚语不仅形式简洁 ,而且是美的。从美学角度深入分析谚语 ,就会发现谚语有着风格美、音乐美、对称美、修辞美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颁奖词是新兴的一种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语篇类型,最具代表意义的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这类颁奖词语篇短小,内涵丰富,在形式上运用排比、对偶、四字格等方式表现出整齐美和对称美,在内容方面通过使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展现丰满的人物形象,营造形象美和意境美。颁奖词较多地使用书面语和古语,还呈现出一种典雅美。  相似文献   

6.
修辞是一门语言艺术 ,表现了语言的一种饰美功能 ,追求的是语言美。比喻作为语言的修辞手段 ,属于美学范畴。本文拟从美学的角度 ,分析比较一下英汉比喻美学价值上的某些个性与共性。  相似文献   

7.
多种修辞手段的工巧使用为朱自清先生的经典之作《荷塘月色》增色不少。毋庸讳言,也为它的异语转换增加了难度。译文中能否成功再现这些修辞手段引起了笔者浓厚的兴趣。接受美学中的核心概念“期待视野”为这个论题提供了理论框架。接受理论是以读者为中心的一种理论,它强调接受者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对作品的调节机制,所以译者需时刻“心中想着读者”尽可能地从文字到形式再展原文风貌。从对原文中修辞手段的审美期待着手,展开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分析,赏析其辞格之美及其辞格在译语中的再现。  相似文献   

8.
楹联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它的修辞现象十分丰富、多彩多姿。在修辞学研究领域中,它是一个尚待充分采掘和发展的“富矿”。楹联艺术的修辞手法,与其他文艺样式相比,其显著特色可概括为“全”、“精”、“活”、“新”。一、“全”。楹联艺术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较齐全,不仅拥有一般文体所常见的修辞手段和方法,而且有些比较少见的修辞手段和方法在楹联中也可以找到例证。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中载:“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语,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梁著《巧对录》又载:苏轼还曾对  相似文献   

9.
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音的各要素之间的配合、协调达成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的语言乐音美。通过分析2014年巴西世界杯部分比赛现场直播解说词的语音材料,语音修辞美在世界杯赛事解说词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调和谐美、语速快之节奏美、音节整齐匀称与声调平仄相间之韵律美。同时对语音修辞美的效果进行探讨,从而引起人们关注语言交际中的语音修辞。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约翰.济慈的代表作《秋颂》从意象、修辞和结构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赏析。从美学角度阐述了它们诗中所体现的意象美、修辞美和结构美以及在诗中的美学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修辞学史研究和修辞史研究是修辞学研究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宗廷虎先生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修辞史研究而言,在理论探索中,指明了修辞史研究的性质、对象和范围,阐明了修辞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明了修辞史研究的方法,阐述了辞格史研究的理论;在实践研究中,具体研究了借代、引用、避讳、回文、镶嵌、顶真这六个辞格的历史演变,进而研究了诗歌体中连珠格、顶真辞格连环体、药名嵌字格的历史演变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引用辞格,系统研究了中国集句史;在方向引领中,组织撰写《中国修辞史》和《中国辞格审美史》。这些成就,对修辞学研究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讨武檄》是我国古代檄文中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作。其全文仅仅400多字,但语言组织具有高度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主要通过四六骈体、平仄相对、"之"字标记的手段来具体表现,从而展现出《讨武檄》语言的整齐美、抑扬美和节奏美的艺术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其文辞之美历来为人称道,在修辞上它始终遵循着一定的审美向度与标准,尤其体现在自然美和传神美两个向度上。自然美是一种素朴之美,集中表现为两点:修辞的个性化之美、文学语言的雅俗之美;传神美是一种“风韵”、一种审美情趣本真样态的外在传达,它集中表现为描摹人物的形象之美与刻画事物的情趣之美。这些内在的审美向度充分调动了人们的情感、注意力与想象力,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美感需求,丰富了《世说新语》的修辞实践,使之成为修辞艺术荟萃的海洋。  相似文献   

14.
赵树理小说,美的语言修辞材料,美的语言修辞方法,形成美的语言修辞效果.由于赵树理对语言修辞材料和修辞方法的成功驾驭,形成了赵树理小说语言的独特的修辞美学,产生了富有独创个性的修辞效果--幽默风趣之美,朴实自然之美,含蓄隽永之美.  相似文献   

15.
英语重复格是一种运用广泛的重要修辞手段。本文从重复格的内容及格式方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它的分类 ,逐一分析了各类重复格的作用 ,并且分别论述了它在演说体、政论体、广告体、文学体、口语体等各种文体中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6.
汉语成语非常丰富,反映了我国各方面的历史特点,而“四字格”即四个音节是它的基本形式。成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其来源广泛,含义深刻,言简意赅,且具有多种多样的修辞方式,其修辞内涵博大而精深。在修辞教学中成语的修辞现象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平仄、叠音、色彩和辞格四个方面来探讨四字格成语的修辞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语言形式美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流行的股评语言注重声音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归纳了实现声音美的四种主要方式:四字格的使用;对偶的运用;古典诗词的引用;谐音的巧用.  相似文献   

18.
商品品名是商家与消费者对话的纽带,一个含有修辞因素、具有形象美、联想美和意蕴美等审美追求的商品命名,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好感,打开销路,创造良好的商机。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字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形、意、韵、力等方面,即:以象形为基础的“形美”,以表意为基本手段的“意美”,以形体多变呈现的“韵美”,以刀笔契刻显示的“力美”。  相似文献   

20.
宋代六言绝句的绘画美和建筑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言绝句在节奏、声律方面缺乏音乐美,因此作为一种补偿,写作六言绝句的诗人便在形式上强化其绘画美和建筑美,尤其是宋代诗人更自觉地意识到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的审美特征,即“清绝可画”和“事偶尤精”。六言绝句的绘画美来自颜色字、叠字(包括联绵字)、方位词、意象并置等具有绘画性质的词汇和构词方式。与五七言绝句相比,六言绝句更适合共时性的并列呈现、静态描绘,宜于传达粗略的总体印象,刻划客观的画面。六言绝句的建筑美来自精巧用典和工整对仗的结合,尤其是“多重工对”,在语言上表现为形、音、义和语法、修辞等复杂因素的均衡对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