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汤显祖登上文坛之际正是后七子复古格调派兴盛的时期,他与复古派的王世贞兄弟的矛盾在后世的记载中被故意夸大。汤显祖的文学思想比较复杂,其诗、文与戏曲理论差别较大。在戏曲理论与创作方面提出尊情观,对公安派有明显的影响;可诗学理论则受李、何格调派影响比较明显,与王世贞兄弟分歧甚小。汤显祖整体文学思想具有明显的调和性。  相似文献   

2.
钱谦益反对七子派的文学复古,除理论主张外,还独创"州晚年定论",揭示后七子领袖王世贞晚年发生变化,进行自赎和改悔,反省和修正过去的观点,符合其"多历情变"的实际,也用来为自己的诗学理论张目。其中一字之异,将《归太仆像赞》中"久而始伤"的"始"改为"自",不能回避"舞文曲笔"之嫌,但与大体符实地"定论"相比,毕竟是次要的,以此将其文学理论说成"每不足信",是一种非事实求是的一偏之见。  相似文献   

3.
明代以前后七子为主导的复古文学运动作家们,在"古体宗汉魏,近体法盛唐"诗学主张的指引下,往往把杜甫作为师法的主要对象。而作为后七子领袖的王世贞,更始终是"尊杜宗杜"的大力倡导者和忠实捍卫者。王世贞在学习杜诗并进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对杜诗和师法杜诗者进行了批评总结,为复古文学作家们解决了为什么师法和怎样师法杜甫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明代嘉靖年间,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七人结社赋诗,互相标榜,人们称他们为"后七子"。  相似文献   

5.
万历初期 ,后七子派规模急剧膨胀 ,呈现短期中兴 ,发生界内新变。王世贞晚年学道逃禅 ,疏冷笔砚 ,推崇诗歌“性灵”。新安诗群、末五子构成派中两大新人群体 ,新安诗群之兴与徽州“商而士”世风和汪道昆的推毂关联尤为密切 ;末五子的屠隆、赵用贤追求“性灵”文学 ,其“自适己性”、“师心独运”诗观可称公安派诗论的同声前奏 ,李维桢、胡应麟虽擅长论诗 ,但保守色彩较重。后七子派随着王世贞、汪道昆的谢世走向衰落 ,复古中坚李维桢无法挽回诗歌复古运动的颓局  相似文献   

6.
康海的文学思想与当时陕西、河南学人马理、吕柟、崔铣等的经史学术思想彼此呼应,表现出"融经筑史"的特质,对文学复古运动"文必秦汉"思想的确立有重要的影响.康海承继先秦两汉经史传统,奉行"文章根本六经"的文章观,其"宗经而子史"的创作趋向表现在学习古文的经历与推崇周公孔孟之文两方面;而复古派的拟先秦两汉文特质与其一致:表现...  相似文献   

7.
王世贞是明代中叶后七子首领,是一位学识渊博,著作繁富,影响深远的作家。本文想就王世贞的美学思想,并着重对他的艺术美论,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诗文以变化尚实为美王世贞的美学思想的显著特点,在于他于复古之风泛滥时,从自身的生活和文艺评论实践中,渐悟到诗文必须以变化尚实为美,提出了“穷态极变,光景常新”的命题。例如,他说: 自楚,蜀以至中原,山川莽苍浑浑,江左雅秀郁郁,咏歌描写须各极其  相似文献   

8.
韩愈柳宗元同为复古运动领袖,为文却个性独具。文章主要以其论事析理类文章为考察对象,力图从内容、复古理念、文与道连接模式等方面来把握他们行文风格及个性表现上的差异,并揭示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韩愈在论述重大问题时多用正面展开的途径,主题思想的正统性决定了风格的特征;柳宗元则张扬理性,其论事依据发自严密的逻辑,思力贯透的强度和深度皆非韩愈能比。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后七子”文学流派的集大成者王世贞,因为提出了文必秦汉和诗学“格调”说的文学主张,一直受到文学批评史研究者的冷遇,并被简单地冠之以复古模拟派代表的称号。然而,要是注意到王世贞文学批评理论内在的意义和当时特定的文学氛围,注意到他的文学主张在明代波浪起伏的文学批评长河中所产生的影响,对他的评价,就会得出  相似文献   

10.
明代复古派领袖王世贞晚年曾经指定"末五子"接替他执掌复古派。王世贞去世后,"末五子"中的胡应麟和李维桢成为接替复古派领袖的热门人选。两人是否能继承王世贞的衣钵,执掌晚明的复古派,学术界颇有争议。通过结合晚明文坛重视进士出身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出,李维桢最终担任了复古派领袖以及晚明的文坛盟主。李维桢对复古派的文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修正,指明了复古派在晚明的发展方向,引导复古派与公安、竟陵相抗衡,延缓了复古派在晚明的"颓势"。  相似文献   

11.
英语学术论文人际意义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主题:(1)如何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进行介绍、参照和评价;(2)如何提出自己的新观点。研究的重点为缓和语、转述动词范畴、转述来源和转述动词的时态、礼貌原则,等。我们通过语料研究了这些方面的特点,并发现研究者在提出模式时自己也在“复制”它们。不论是学术论文作者还是研究者,都是学术社区的成员,都要遵循学术规范,因而有英语学术论文研究中的元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现代思维方式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现代建设能否顺利的进行.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成效?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大学现代思维方式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外语类核心期刊的载文、著者及基金论文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来源期刊(2010-2011)中的外语类期刊为研究对象,统计了这十种外语类期刊在2011年所载文章的著者及论文基金比.结果发现,这十种期刊期均载文19.83篇,最高期均载文量是最低期均载文量的近3倍;从著者的职称和学历来看,这几个期刊的著者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比例较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的学术质量;从基金论文比可以看出,这十种核心期刊集中反映了中国外语界的学术研究成果,代表了外语界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学术论文作者利用话语资源与其读者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被广泛认为是有效学术说服的核心.指令语因其对读者面子构成潜在威胁而被广泛认为是冒险的话语策略;然而,它能帮助作者展现其专业能力、对论点的掌控,引导读者按照其规定的方式理解论点从而说服读者,因此指令语又是作者掌控其与读者关系的复杂修辞策略.本文对比分析了硬科学(hard science)和软科学(soft science)领域六大学科各类指令语的分布情况,发现指令语的分布特点取决于不同的学科规范、作者构建知识的方式及其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冠词研究经历了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转变,从整体研究向局部研究的转变,研究更加全面和细化。主要研究成果显示研究者在研究初期主要是在理论层面概括地研究冠词的功能和用法;研究中期对冠词的研究更加细化,特别体现在对零冠词和冠词翻译的研究;研究后期运用了语料库方法研究学生如何习得冠词和冠词误用以及冠词在语篇中的运用。对国内冠词现状研究的回顾可以更好地为研究和教学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
依据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之原则,诉讼当事人的举证是否真实、合法,直接决定着民事诉讼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和法院判决的正确性.因此,许多国家均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准则,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但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应有所限制,否则容易导致程序法的软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TRIPs协议商业秘密保护条款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了比较 ,并着重从商业秘密的权属性质、商业秘密构成、侵害商业秘密行为、侵害商业秘密救济方式等方面具体分析其差异 ,提出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救济制度的建议和执法、司法实践中避免与TRIPs协议有关条款相抵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现行党章部分条文规定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党章虽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好的一部章程,但一些条文仍存在缺陷:上级党组织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负责人的规定实际上阻碍了党内民主的发展;对党的基层委员会可否设立常务委员会未作规定;未把按期交纳党费明确作为党员的义务;关于派出代表机关、党小组、特定组织等的条文欠缺或表述不够严谨。为强化党章的科学性、规范性,提升党章的权威性,需要对有关条文加以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对国内26所"211院校"理科学报2002-2008年所载文献的载文量、下载频次、被引频次、基金论文被引频次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占基金论文比例最大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普遍低于总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在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前10篇的论文中,综述性论文所占比例远高于所载综述性论文与总论文的比例。指出学报在组稿时,应以学术质量为唯一标准,不应过份强调基金论文比例,同时吸收一些学科领域专家的特约综述,从而扩大影响力,满足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由于对自身审美意识的充分自觉,魏晋时代的文学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高度的成就。魏晋文章以析理绵密见长,得益于其时盛行的玄学清谈风气;其辞藻之清雅优美,则得力于“江山之助”。可以说,以论理辩难为主要内容的玄学清谈使魏晋文章显得犀利明快、攻守有余,而士人们对于山水清音的重新体味与由衷叹赏,也赋予了其时文学清新自然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