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齐民要术》是中古时期口语性较强的一部农业科技著作,书中使用了较多复合词,有的复合词意义相近或相关,彼此聚合成群,形成了不同的同义词词场。这些同义词词场中的复合词在构词上都有相同的特点:即构成复合词的两个语素单用时意义相近或相关,这样的复合词应是当时的语言社团根据已有的并列式构词法创造的新词。在汉语词汇的历时发展中,《齐民要术》中使用的同义复合词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结果:由曾经常用的单音词作语素构成的复合词或易于通过隐喻机制形成新义的复合词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生命力相对较强,在竞争中也相对较容易发展成汉语中的常用复合词;使用频率低或难以产生隐喻引申义的复合词很容易退出语言交际领域,从而成为汉语词汇历史发展中某阶段的陈迹。  相似文献   

2.
以<本草纲目>中收录的双字格中药名称为研究对象,对其构词法和构词力较强的的构词语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为:定中格在构词方式中占绝对优势;联合格是第二大构词法,但是所占比例很有限;联合格中词义为类义联合的词占多数,没有反义联合;复合词的词性构成多元化;构词能力较强的构词语素一般有较长的生命力,具有历史稳固性,语素所指的事物对象不易发生变化并为人们在任何社会发展阶段所接触和关心,在词中的意义多为本义,前位是本义语素的强势分布.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同音的语素或词。人类用有限的音节、音节的组合表示数以万计的词语的语音形式,必然形成同音的语素或词。当用拼音文字记录下来,一般是形成同形同音(简称双同)现象。汉语的同音的语素或词,如果是单音节的,其声、韵、调完全相同;如果是多音节的,其重音格式也完全相同。汉语中的双同的语素或词,用表意的汉字记录下来,有很多部分形成异形同音的语素或词,才和裁形成异形同音词;睬和踩,公式、工事和攻势分别形成异形同音词。有很少部分形成双同的语素或词。如a津和b津(语素例和词例皆选自《现代汉语词典》),形成双同的语素;a安b安c安,a作文c作文形成两组双同词。现代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语以双音节为主,因此单双音节的语素或词形成的双同的现象比其他多音节的要多。词语的双同现象,给我们学习汉语语汇带来困难,容易混淆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或语素)。为掌握好同形同音的语素或词,下面着重说明现代汉语单双音节的双同的语素或词的形成、特点和辨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隐喻在复合词中的投射有不同层面。投射到词义层面。引起词义演变,可称为词义隐喻。投射到语素层面,产生喻体语素。喻体语素以其隐喻意义参与构词,可称为构词隐喻。真正能够产生新词的是构词隐喻。复合词构词隐喻的隐喻结构类型可分为喻体语素在前的借喻造词和喻体语素在后的暗喻造词。  相似文献   

5.
意义支点词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汉语中有些复合词的某语素并未使用它自身的语素义,而是使用了以之为构成成员的另外一个复合词的词义,这类复合词可叫做"意义支点词".研究意义支点词的造词特色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与简称的区别;与通常语素义的区别;与通常汉语造词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名词性复合词中,有一类词的结构比较特殊,它大多是由一个单音节的名词性语素和一个单音节的量词性语素前后组合而成,我们称其为"名量式复合词"。对于名量式复合词的判断标准及范围的界定学者们还存在争议,本文试图探索"名量"式复合词的关系和结构,从名量式复合词的语义及其构词成分的性质角度,揭示其语义上的特点,提出判断它的四...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某些由一个字、词分化而成的一组同义字、词,与其他不同语源的同义字,词如殷商,荆楚,优良,希冀,梗直,放肆,广阔,乃、迺,率、帅,伯、霸等不同,其特征是:(一)词义上同源;(二)语音虽然表面有别,文字形体也因而不同,但从汉语语音发展的规律上可以追溯出它们本读一音,只是后来由于语音变化为二,再加上音同或音近通假的影响而书写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字符号,以致人们容易忽略它们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多音多义字往往与古代汉语音变构词有关,“中”、“间”就是典型的个案。从共时角度看,它们属于多音多义字;以历时眼光看,它们是上古汉语音变构词的遗迹;从字形变化看,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中”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字形基本没变,另一类以“间”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字形变化较大。厘清这些多音多义字音义形的演变脉络,有助于现代汉字的规范化,也有益于语文辞书的编撰和修订。《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中小型规范辞书可以根据共时语言事实标注多音多义字的读音、释义和字形,《辞源》、《汉语大词典》等大型专业辞书必须坚持音义契合的时代性原则标注多音多义字的读音、释义和字形。  相似文献   

9.
仿译词可以按照汉语新词的透明度、英语原词语素间的语法结构、英语原词在构词法中的不同性质、汉语仿译词的音节数进行多角度的分类。仿译词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有增加新词新义;英文单词一词多义。在仿译过程中用汉语对应词的中心义项翻译英语对应词的边缘义项,造成汉语对应词词义增加;英文单词增加新义,造成汉语对应词增加新义;受仿译影响汉语产生新义语素,有的已经发展为类词缀。仿译词的大量出现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新颖、透明和共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古时期汉语双音节化趋势加剧,构词方式日渐增加,其中附加构词构形语素构成新的双音节词的形式也蓬勃发展起来。本文着重讨论《生经》词汇中的构词构形语素,以期为全面研究汉语构词法提供一些素材。  相似文献   

11.
初步考察华语新词语构词单位所体现的区域差异和互动现象,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华语新词语的衍生过程中,同义构词单位的选择、同一构词单位的分布特征和构词力等方面存在区域差异,而构词单位选择的趋同、构词单位在华语区的扩散则是词汇区域互动的具体表现。为全面认识构词单位的构词力,应该以“犬华语”视角考察“叠加构词力”。  相似文献   

12.
汉语同源词研究产生于先秦,但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直至近代才提出同源词的定义。早期的同源词定义注重从外在词汇意义及语音来下定义,不能揭示同源词的本质特点。科学的定义应包括一组词在意义上具有“同一语根”的本质特点及“音近义通”这一主要特征。同一语根即具有共同的词源意义,这对判定同源词具有决定性作用,是理论上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3.
核心词原则和澳越语的谱系树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我们近十来的调查和观察 ,发现核心词比语法、语音更稳定 ,因此我们按照核心词中关系词的比例确定同源语言亲缘关系的远近 ,并通过数学算法画出了澳越语系的基本谱系树 ,该谱系树和目前流行的谱系树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汉语造词法研究大多集中于语音、语位(句法)及修辞造词等方面,少有人专门探讨时间、空间象似造词问题。时空象似造词是基于人类思维的“象似性”而生发出的一种重要且有趣味的词汇现象。探讨时空象似造词的目的,不仅是旨在分析汉语语词产生的动因与机制,而且是为了深入了解语词的内部形式,发掘命名的“意义支点”,并在构词语素与词义之间寻觅其隐藏在深层结构中的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英汉词汇不同的构词方式和搭配特点的描述,阐明英汉词汇语义容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汉语的主要构词特点是合词法,而且词语搭配中的"同义反复"现象十分普遍,这就限制了大量词汇的语义容量.而英语构词主要的特点为旧词转义法,并且,词汇搭配灵活,一般排斥"同义反复"现象,所以其词汇的语义容量大于对应的汉语词汇.因此,笔者提出了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可采取引中、融合、增补等手段,来弥合英汉词义语义容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佛经翻译利用并激活了汉语固有的四字格模式,使其构词能力大大加强,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汉语四字格的蓬勃发展。首先,佛经翻译的影响是汉语双音化在魏晋时期步伐加快的重要动因,由此导致了多种构词法的增长和完善;其次,佛经翻译对新文体及与之相适应的四字句的选用,促成了汉语四字格独特的2+2节奏倾向的形成;再次,佛经翻译的口语化倾向影响到各种通俗文学体裁,尤其与后代白话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四字格俗语有关;最后,源于佛教的四字格成语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的最高比例,它们与汉语成语融会在一起,成为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略说汉藏语系的基本谱系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语音对应语素的有阶分布,汉藏语系包括汉语、藏缅语、苗语三个语族,苗瑶语最早从汉藏语系中分化出来,然后汉语和藏缅语分开。语音对应词的有阶分布还不能证实汉语和南岛语、侗台语、南亚语有同源关系的结论,包含汉藏语和澳越语的超级语系假说还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很多词在两种语言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有些词虽然可以在两种语言中找到相对应的词,但在语义与文化层面上有很大的不同.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就英汉词汇的概念意义和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差异所造成的英汉词义的非对应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原始汉藏语的音节结构和构词类型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承认原始汉藏语构词类型中存在单音节→双音节和双音节→单音节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不能武断地认为原始汉藏语的构词类型是以双音节单纯词为主的。文章从3个方面对原始汉藏语音节结构和构词类型进行了探讨。第一,汉藏语中大量的双音节单纯词由单音节词按一定的模式演变而来,证明了单音节词的原生性;第二,汉字作为文字具有固定的单音节的读音,不能任意地读为双音节词;第三,必须区分词中的语法成分和非语法成分,不能把带有语法化成分的双音节词看成单纯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构词能力最强的50个素形所承载的581个语素为对象,详细地阐述了这些语素的语法类别及构词能力,同时对语素的语法类别和构词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语法类别的角度来看,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语素项构词能力最强,介词性、助词性、连词性语素项的构词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