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媒介技术革命的推进,城市电视也在多元化媒介生态大环境下,进入本土化时代,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只能走本土化营销道路,依托民生新闻和咨询服务等类节目形态,形成自己的地域和文化优势。其本土化趋势和基本策略具体有三个方面,即新媒介生态下城市电视的本土化应对,城市电视本土化要在地缘文化、媒介理念和传播语态等三方面实现突破,城市电视本土化一个可资借鉴的路径是电视与新媒体的功能、技术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媒介与我们始终形影不离。传统媒体时代媒介依赖的典型"电视人"是媒介依赖现象的理论基础,它同样适用于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依存现象的理论分析。新媒体依存症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网络和手机本身的特性是新媒介依赖的客观基础,同时,"网络人"和"手机人"的主体是受众,因此受众的心理因素是新媒介依赖的主观基础。通过"电视人"到"网络人"、"手机人"的变化发展,着重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依赖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性质的社会,大众媒介政治属性的表现也不相同。资本主义社会大众媒介的政治属性表现为资本控制下的“社会公器”;而社会主义国家则表现为党性原则支配下的舆论工具和“灵魂工程师”。政治属性决定了大众媒介的政治功能:政治参与功能、政治沟通功能、权力监督功能、议程设置功能、政治控制功能和政治社会化功能。全面发挥大众媒介的政治功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遍运用,大众传播的线性控制模型正在被双向交流的互动话语模型取代,这种媒介环境系统的变化要求拓展媒介事件理论研究范畴与研究模型。传统媒介事件研究,其基本理论倾向是事件"媒介化"(mediation),强调媒介在事件传播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叙事主题一般较为宏大。新媒介环境系统中媒介事件研究基础路径转向"事件化"(eventization),关注媒介事件对分裂、碎片化社会的整合作用及其意义表达机制成为媒介事件研究新的重心。  相似文献   

5.
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中心人物之一,鲍德里亚以"拟像"、"拟真"和"超真实"等概念描述媒介与技术主导下的后现代社会形态。他将媒介阐释为主要的拟真机器,媒介的拟真不仅渗透到大众日常生活,同时也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新的社会控制模型。在媒介与技术形成的超真实世界中,作为社会主体的大众被压制、消解而沦落为"沉默的大多数",最终导致了"社会的终结"。鲍德里亚的理论对理解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判理论、阐述媒介的意识形态功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处于发展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发展呈加速状态,社会格局中的一切都处于流动之中,由无数信息流组成的媒介格局概莫能外。作为一种新媒介形态,移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分化和重组了媒介格局,而在变动不居的媒介环境中,移动新媒体基于人的需求和技术价值的融合,构建了多元的空间关系,延伸了消逝的地域,实现了流动的藏私。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要求,同时也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紧密联系了起来。由此,进一步动态观察新媒介生态,深度理解全媒体传播体系,更好地发挥新媒体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功能,进而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这是新媒介日益成为基础设施和媒介化社会到来之际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具有较强的现实关怀和当下价值的学术命题。为此,我们推出“媒介新生态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试图通过笔谈的形式就以上问题做出回答。喻国明的《元宇宙、游戏与未来媒介》、秦艺轩和郭晨的《游戏化社会的趋势、逻辑与反思》、张英培和胡正荣的《智媒智治:全媒体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张淑华和贺子宸的《用新媒体激发人的现代化》等4篇文章分别从媒介技术前沿、社会最新势态、全媒体时代的治理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等多个维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描绘和解读“技术-社会-治理体系-人”的互...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要求,同时也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紧密联系了起来。由此,进一步动态观察新媒介生态,深度理解全媒体传播体系,更好地发挥新媒体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功能,进而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这是新媒介日益成为基础设施和媒介化社会到来之际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具有较强的现实关怀和当下价值的学术命题。为此,我们推出“媒介新生态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试图通过笔谈的形式就以上问题做出回答。喻国明的《元宇宙、游戏与未来媒介》、秦艺轩和郭晨的《游戏化社会的趋势、逻辑与反思》、张英培和胡正荣的《智媒智治:全媒体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张淑华和贺子宸的《用新媒体激发人的现代化》等4篇文章分别从媒介技术前沿、社会最新势态、全媒体时代的治理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等多个维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描绘和解读“技术-社会-治理体系-人”的互...  相似文献   

9.
新媒介生态下的新闻生产研究——以"杭州飙车案"为个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形成的新媒介生态下,网络和报纸有着各自的传播形态与言论控制模式,是不同的权力、资源和资本所诉诸的空间,它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不同话语权的对抗性博弈与重新整合的过程."杭州飙车案"这一事件的新闻生产过程,说明新闻生产主体在不同的话语空间承担不同的角色;新闻制度是影响传统媒介的新闻生产的重要因素,在新媒介生态下新闻生产的变化与问题,引发学界对新闻事业角色与功能的全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要求,同时也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紧密联系了起来。由此,进一步动态观察新媒介生态,深度理解全媒体传播体系,更好地发挥新媒体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功能,进而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这是新媒介日益成为基础设施和媒介化社会到来之际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具有较强的现实关怀和当下价值的学术命题。为此,我们推出“媒介新生态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试图通过笔谈的形式就以上问题做出回答。喻国明的《元宇宙、游戏与未来媒介》、秦艺轩和郭晨的《游戏化社会的趋势、逻辑与反思》、张英培和胡正荣的《智媒智治:全媒体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张淑华和贺子宸的《用新媒体激发人的现代化》等4篇文章分别从媒介技术前沿、社会最新势态、全媒体时代的治理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等多个维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描绘和解读“技术-社会-治理体系-人”的互...  相似文献   

11.
法治类电视节目应该肩负起传播法律知识、对我国法治进程进行舆论监督,扶困救弱等社会责任.但是,目前很多电视法治节目为了寻求高收视率,获得经济利益,往往过多地追求报道案件的故事性、曲折性、悬疑性,至使出现媒体伦理道德缺失、电视暴力等现象,这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其实法治类电视节目媒体利益与媒体责任之间关系并不简单是对立的,传媒人应当以辩证的观点分析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并寻找解决两者对立的途径,以使二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共赢.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存在于一定的传媒生态环境中,社会构成了媒介赖以生存的现实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为传媒业发展提供一个科学的生态环境。本文旨在以媒介生态的视阈全面分析、反思我国传媒业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寻传媒业科学增长规律,建构传媒业发展的多维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构建传媒业科学发展的系统观、创新观、和谐观、全球观和人本观。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却又保持着密切地联系,即共同相处、共同演进。本文将从媒体形态变化、媒体生态环境、媒体发展趋势三个角度来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存关系,从而说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构建了传播媒体广阔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媒介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新媒介素养语境下的大学生媒介教育应遵循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认知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受动教育与主动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新媒介素养语境下,大学生媒介教育应加强案例教学,还应加强媒介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媒介是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领域,其自身的发展壮大和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媒体管理体制。本文从分析我国现时代的媒介环境入手,即通过对媒体属性和传媒产业功能的界定以及对我国传媒所处的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的分析,指出应从进一步明确政府媒体管理的指导思想、深化媒体管理体制的改革、积极推进政府媒体管理的法制化等三方面积极推进政府媒体管理改革;特别强调在媒体管理体制改革中要进行媒体的内部管理机制改革、调整媒体的规划布局、深化媒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传媒影响力:在传播效率与传播公正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传播实践中,影响力逻辑似乎已成为传播业界奉行的不二法则。但是,因为我们对此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和误读,所以对传媒影响力的片面追求给当前传播实践带来了诸多让人忧思的问题。从理论和现实二个层面上对此展开较为详尽的分析之后指出:当前传播实践中普遍流行的影响力逻辑,在很多时候被人们简化成为了一种片面的传播效率论,它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对公共性、公正性等价值属性的回答。为此,我们只有深入研究传播效率与传播公正的辩证关系,才能准确而全面地理解当代大众传播的影响力逻辑,并以此有效地指导大众传播实践的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传媒环境下青年的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大众传媒通过每日每时不间断的信息传播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的成长和发展。传媒环境已成为继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之后又一个影响青年健康发展的十分重要的社会环境。大众传媒对青年的影响具有正负两面性,如何正确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影响,除了大众传媒自身加强行业自我规范,政府对其加强引导和调控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青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其媒介素养,帮助他们正确甄别、接收和利用媒介信息,学会积极地接触媒介,批判地消费媒介产品,使大众传媒成为自己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传媒业如何应对境外传媒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 ,西方传媒产业全球化不仅对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产生了正面的积极影响 ,也产生了负面的消极影响。本文在分析了境外传媒与中国传媒的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是媒介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对广播影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业界的需要,必须加强融媒时代具备多媒介融合思维和技能的融合型实用人才的培养。为此,提出了以“新三四五”课程体系为基础的应对融媒时代业界需求的人才培养对策初步设想,以期建立适应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广播影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媒介技术与媒介制度的关系上,技术决定论与制度决定论都失之片面。由于媒介技术的演化,媒介政策会随之调整。媒介技术的发展使新的媒介形态演化出来,加剧了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竞争,成为媒介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之一。新媒介的出现使传播渠道、传播主体、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生产、传播和过滤成本发生改变,也能够影响到媒介的制度安排。由于媒介技术的进步,国际和国内这两种制度体系的比较与交流变得更为明希和迅速,其溢出效应同样会影响到媒介制度变迁。从长远来看,人们有理由对媒介新技术与社会民主之间的关系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