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世人塑造了性格各并,仪态万千并充满个性色彩的女性形象。其中的贤德类女性形象集中反映了女性在纲常伦理中的孝道,贤淑,持家等德行,本文从《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人物乔女的性格特点入手,深刻阐述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品行、情感和愿望等,并从传统的观念出发去衡量女性的人生价值,表现了对伦理传统的回归,以加深对封建社会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仿作《益智录》的传播和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鉴以小说为“立言”的事业 ,且有明确的让作品获得传播的意识。《益智录》[1] 写作的公开性 ,大有助于它的传播 ,而对于《聊斋志异》的集体认同 ,使效仿《聊斋志异》的《益智录》受到地方贤达乃至各级长官的奖掖和支持 ,作者又在读者关注下放胆进行写作 ,实堪称小说传播史上奇观  相似文献   

3.
陈颖 《淮海文汇》2005,(3):36-38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那些温婉可人的花妖狐魅形象几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与此同时,另一类女性形象却被冷落,即《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形象。她们常被称作“河东狮”或“胭脂虎”,凶悍残暴、狭隘善妒,人们遇之如遭“附骨之疽”,避之惟恐不及。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类形象,发掘她们悍妒背后那些发人深省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夜雨秋灯录》是清代末年流行颇广、称盛一时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宣鼎,字子久,号瘦梅,安徽天长人,生于1832年(道光十三年)约卒于1880年(光绪六年)。他一生“少膺孱弱,壮值乱离”,“挟瑟无门”,抑郁不得志。但他不苟流俗,清高自守,多才多艺,既是小说家、诗人,又是剧作家和书画家。他正是以其卓著的艺术才华,倾注了毕生心血,完成了该书。 小说在光绪初年一经问世,便“价重鸡林,誉隆鹖冠,争先快睹,悦目怡情”(蔡尔康《夜雨秋灯录叙》)。或称之“意翻空而易奇,纤新隽永,有清淡之风,观者善之”(邱炜茇(菽园赘谈》);或赞为“能于列朝及有清小说界中崭露头角,其宗旨不外劝善惩淫,绮  相似文献   

5.
曹去晶在《姑妄言》中主要塑造了五类女性形象。其中,贞烈型与贤淑型是他极力称颂的,而淫欲型、悍妒型及贪吝型则成为他嘲弄、讽刺的对象。这些女性形象带有某种符号化的特征。书中众多的女性形象,既是对中国古典文学长廊中女性形象的一次丰富,又使得《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有了一条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中有两篇作品与海南有关:《巧娘》中的海南作为蛮荒之地,是男权社会中女性边缘化社会地位的象征;《粉蝶》中的海南是仙人贬谪之所。《聊斋志异》对海南的描绘主要源自历史记忆,与现实中的海南有一定差距。蒲松龄将笔触伸向陌生的海南,不是出于搜奇猎异。海南在蒲松龄笔下,具有重要的象征叙事功能。蒲松龄自觉地运用象征叙事进行写作,从而超越了同时代的大部分作家,成为卓越的短篇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寄托了蒲松龄的审美理想与别样情怀。这些端庄奔放、热情守礼、矜持主动的狐女,集娇媚、多情、灵气于一身,正是古代书生心目中心目中孜孜以求、渴望已久的女性形象。它们既体现了蒲松龄对女性美的热情歌颂,对女性智慧才能的肯定,也是作者潜隐在心灵深处的欲望袒露。  相似文献   

8.
精变:《聊斋志异》与《西游记》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拟从形象的美丑、类型化和个性化两个方面来比较《聊斋志异》和《西游记》精变的异同 ,并探讨精变产生的源流  相似文献   

9.
李渔的《怜香伴》传奇与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封三娘》篇是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专门描写女性精神同性恋的作品。本文拟从两篇作品所叙述的感情历程、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的异同比较中,探寻中国古代女性精神同性恋文学的某些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是清初社会的形象史。它从吏治、科举等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出清初社会广阔的生活面貌,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形象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