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农村人口问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引人注目。以1944年为转折点,我国人口出生率在持续下降之后,出乎寻常地开始弹性回升。“一胎政策”在农村受到挑战后,政府对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从80年代初的“提倡一胎”,调整到1982年放  相似文献   

2.
从甘肃酒泉的农村"二孩"实践看生育政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问题的提出 中国现行生育政策要不要进行调整?调整的理由和时机是什么?随着生育水平连续十余年低于更替水平,以及人口结构问题日益凸现,对于上述问题的讨论似乎愈加激烈,"长期稳定"派与"适时调整"派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桂世勋,2005)各执一词.观点的分歧是对于现行生育政策作用的认识.取得共识的是中国"提倡一孩"的现行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众说纷纭的是现行生育政策持续下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调整现行生育政策会造成怎样的人口后果.  相似文献   

3.
<正> 党的十二大确定,到本世纪末,力争工农业产值翻两番,力争把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为了把人口增长纳入经济计划的轨道,在生育上党中央已经明确:大力提倡一胎,严格控制二胎,坚决杜绝三胎。对已生两个孩子的夫妇一方提倡采取永久性的可靠避孕措施,施行绝育手术,是杜绝三胎生育的技术决策,到本世纪末,全国可  相似文献   

4.
有关性别比的人口学课题随着我国现行人口政策的提出而提出,生育胎次因素对于性别比的影响作用问题,也由此具有了不容忽视和不可回避的特殊性质。“只生一胎”会不会造成出生人口群的性比例失调?是不是“头胎生育男孩多?”这些问题本不难从一些较长期的全面统计资料中得出初步结论。但由于现行人口政策推行时间还不长,加之人口统计资料在内容上  相似文献   

5.
<正> 双阳县鹿乡公社现有10个大队,130个生产队,2,974口人,其中回族、朝鲜族占11.4%。几年来,公社党委坚定不移地贯彻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逐步把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今年以来,共出现计划外怀孕152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5%,人流60例,引产76例,新数率为89.5。到目前,出生189人,其中一胎172人,一胎生育率为91%,计划生育率为92.06%,实现了无三胎生育,予计今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可降到5‰以下。一、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自觉地抓好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6.
在苏共“二十五大”和“二十六大”上,都把人口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调要制定和实行“有效的人口政策”。而且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中,还制定了一个大规模的、全面的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苏联为什么对其人口这样重视?它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它所实行的人口政策如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简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是为了使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相适应,力争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仍有很大困难,困难就在于目前一些人民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的生育政策之间存有矛盾,特别在农村。当前计划生育工作难做,难就难在人们生育意愿的转变。只有转变人的生育意愿,人们才能自觉地只生一胎、坚定地不生两胎和多胎,计划生育工作也就才能顺利地开展。因此,生育意愿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育观是人们对生育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种支配人们生育行为的观念,它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人类生儿育女到底是为了什么?其次是人们在生育子女性别组合上的观念,即生男生女的问题。国外人口学家把它叫做性别偏好(Sexpreference)。最后则是人们在生育子女数量上的观念,即生多生少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以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人口生育观的转变,对农村人口的控制有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婚育管理,包括婚姻管理和生育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从部门的职责分工来看,婚姻管理属民政部门,生育管理属计划生育部门。但是从婚姻与生育的内在联系来看,人们的生育行为,又是通过婚姻形式实现的。不管是合法的婚姻,还是事实婚姻,两性之间这种关系一旦缔结,就为生育造成了前提条件。要抓好人口的计划管理,只控制计划外二胎、多胎是不够的,还必须把一胎纳入计划管理的范畴。而要抓好一胎的计划管理,必须把管理的范围,由生育环节延伸到婚姻环节。这就需要我们打破部门分工的壁垒,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猎切配合,协同动作,把婚姻管理与生育管理结合起来抓。在当前人口出生高峰和早婚早育严重冲击人口计划的情况下,强调抓好婚育管理,解决早婚早育问题,对于平抑人口出生高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与我国“二元”生育政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实施的是以户籍为标志的城乡有别的二元生育政策。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大势所趋,由此会带来生育政策适用对象不明确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多种生育政策调整方案,认为选择新的区分城乡人口的标志来代替户口以维持现有二元政策的方法不能成立;城乡统一的更严格的生育政策不符合我国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将现有的二元生育政策经两阶段六步骤调整为城乡一体的普遍二孩的生育政策是一种更优方案,它既能解决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生育政策执行问题,又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研究独生子女问题的兴趣正在增加,其原因部分是由于引起世界瞩目的中国新的人口生育政策.为了在本世纪末把人口控制在十二亿左右,中国于1979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根据1982年中国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中国有一个孩子的夫妇为三千三百万对.中国独生子女数约等于新加坡总人口的十四倍.根据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近一半[49.4%]年龄在20—29岁的母亲只有一个孩子.1982年上半年,60%的新生儿是第一胎,但在1981年,此数为56%.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使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那么,为什么对人口还要实行计划调节呢,人口计划调节与现行人口生育政策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实现人口计划,必须切实加强人口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到1990年全国总人口的控制指标,并明确规定:继续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七五”期间主要的人口政策之一。这个政策的执行情况将关系到“七五”人口计划的完成。 (一)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是1979年下半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充分研究我国未来人口增长趋势后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决策,它是针对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两次人口生育高峰提出的一项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解放后,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我们对控制人口增长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生育水平存在着极大的地区间差异。妇女总和生育水平农村远远高于城市。90年代人口控制面临的困难就在于城市妇女的生育水平已非常低,不可能再下降、而农村妇女的生育水平虽还有再降的潜力,但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控已到了事倍功半的程度,仅仅依赖计划生育政策想把农村生育率降到预期水平是不够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生育率居高不下呢?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分析为什么我国城、乡妇女生育水平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从生育率的变化可以看到,城、乡间妇女生育差距的拉大开始于60年代中期,而我国严格推行计划生育是70年代以后,这就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对城、乡间生育水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于1981年2月21—2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要围绕如下三个问题展开了讨论。这三个问题是: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生产的理论,对发展人口科学的政策意义;二、我国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同新、老马尔萨斯主义的根本区别;三、我国,在现阶段,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措施,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参与讨论的同志们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的比例关系,是最基本的比例关系,在国民经济中,其他比例关系,都受它的制约。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既能使人们实现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计划化,也能使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实现计划化。关于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评价问题,与会同志认为:我国的人口计划化,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它和马尔萨斯主义有根本区别。关于我国的人口政策问题,大多数同志认为: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是权衡利弊之后,所采取的一种合乎我国国情的最优人口方案。为了尽快降低人口增长率,从而在本世纪末,把总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是实现四化建设对人口的要求而采取的果断措施。这次人口科学讨论会,收到学术论文180多篇,出席代表320多人。这种情景表明:我国的人口科学,正蒸蒸日上,飞速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给予这次会议以极大的关怀和鼓励。这次会议选出的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许涤新同志,作了题为《关于人口科学的几个问题》的讲话。现在,为了汲取教益,明确方向,从而做好我们的工作,特将许涤新同志的讲话,推荐给本刊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一 前言 在生育分析中,生育模型的研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正确的生育模型,可以揭示不同人口群体的生育特点,从而可以了解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一个好的生育模型也可以告诉我们现实的生育率是通过什么途径(婚姻状态的变化、延长胎次间隔)实现的,从而也可为人口预测、人口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为了建立一个较为理想(即既能揭示人口生育规律,又简便易用)的生育模型,人口学家们作了许多努  相似文献   

17.
这篇学术论文,以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以我国的人口控制实践为依据、在评述已有各种生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一胎比率(一胎比率=一胎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作为按龄生育率模式的控制变量,建立了与初婚状况相关联的标准化初胎按龄生育率模式。模型较准确地反映了32年来我国妇女的婚育状况,沟通了生育模式与实际计划生育指标的联系,使得生育模式在人口规划、人口预测中更便于应用。由于本刊篇幅所限,只刊载了论文的第一章,并以第一章的标题作为论文的题目,原文题目《中国女性生育模式研究》作为副标题。  相似文献   

18.
人口问题是目前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纵观我国历史,分析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现状,展示四个现代化前景,人民群众已经逐渐认识到,提倡和奖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在特殊情况下有计划安排二胎生育)是现阶段较为可行的人口政策。由于各地计划生育工作的普遍开展,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最慢的国家之一,就降低的速度来说,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工作也取得了进展,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1980年7月份全区独生子女率达92.2%,其中城镇为96.7%,农村为82.6%,  相似文献   

19.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由于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胎政策的成功,使出生率下降、一胎率上升,致使优生优育在计划生育中的地位更显重要。为此,我们将病残儿童家庭的精神卫生问题作一较系统全面的调查,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三次出生高峰不是一次生育高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们都在谈论我国人口第三次出生高峰的到来。然而,文章中、文件中、宣传材料中、以至人口学的教学中,到处充斥着“生育高峰”的说法。看起来只是一字之差,实际上涉及对我们面临的现在和未来一段时期人口形势的正确认识与应持的正确态度。因此,有必要加以探讨和明确。什么是出生高峰?什么是生育高峰?二者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