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宁波和温州又是浙江的先锋.该文研究了宁波和温州两地商帮发展的过程,比较了他们在文化上具有的共性,以及起点、发展过程和产业方向上的差异.宁波商帮依托集体经济,起点较高,重视实业,对外经济活动活跃;温州商帮依托专业市场,偏重流通环节,对外经济活动被动.宁波商帮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温州商帮借鉴.  相似文献   

2.
晋商、徽商、粤商是明清时期的重要商帮。晋商以"票号"著称,一度执全国金融界之牛耳。徽商厚朴敦实,其在盐、粮、木、布帛、典质等传统商业领域的成就称雄一时。粤商果敢练达,在内外贸易中均独树一帜。但他们或生性刻板,或好儒而轻贾,或囿于内耗,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演进时期,没有适时变革,充分正确地发挥商业资本的作用,渐次落到时代后面。崛兴于鸦片战争后的宁波商人,乘新陈代谢的时代潮流,以其稳健慎密勤勉的风格,顽强拼搏,求新求精求美,创造了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的许多奇迹。他们爱国爱乡,开放通达,善于经营的特质至今仍享誉世界。与时俱进,锐意变革,这是宁波帮后来居上,成为近代中国最具影响商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适逢浙东学派重要人物万斯同逝世 3 0 0周年之际 ,以反映浙东学派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浙东学术文化陈列” ,于 2 0 0 2年 12月 8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宁波的白云庄正式对外开放 ,第二届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随之拉开序幕。宁波西郊的白云庄是中国 17世纪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讲学的地方 ,也是明清浙东学派的发祥地和浙东学术文化的圣地 ,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庄原为明户部主事万泰的别业 ,后成为黄宗羲在甬期间讲学时间最长、最固定的场所。浙东学派在清顺治年间开始形成 ,先后历经四朝 ,涌现了黄宗羲、万斯大、万…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社科院、宁波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社科联主办,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宁波市文化局、宁波市社科联、宁波大学承办的“明清浙东学术文化国际研讨会”于2003年12月6-8日在宁波举行。 浙东人文荟萃,具有丰厚的学术文化底蕴。以王阳明、刘宗周、黄宗羲、朱舜水、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学术大师为代表的明清浙东学术文化,构成宁波历史文化的精髓。浙东学术思想产生于浙东特定的地域文化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马秦山是舟山古代一海岛名,位于今舟山朱家尖岛。马秦一词的原意是西亚、南亚等地对大中国的称呼,也特指“丝绸之路”之重要驿站——新疆于阗。马秦山是浙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避风泊地,因此从浙东“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和目的港考察宁波在唐宋时期与西亚地区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可能性,来推测马秦山的得名与浙东“海上丝绸之路”有关,源于西亚、南亚等地客商对宋的称谓“Machin”。  相似文献   

6.
作为宁波市社联重点课题,由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杨新华撰著的《近现代宁波帮航运史》于2002年11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12章,对“宁波航运业与南北商帮”、“经营沙船业的宁波帮企业家”及近现代从事航运业的宁波帮代表人物朱葆三、虞洽卿、刘鸿生、包玉刚、董浩  相似文献   

7.
近代宁波商帮研究与现代中国跌宕起伏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经历了起步、“内冷外热”与全面复兴三个阶段,相关资料整理工作则以21世纪之交为界分为两个时期。近代宁波商帮学术研究与相关资料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其重要地位与学术价值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相关研究实际上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研究选题狭窄,重复雷同甚至抄袭现象相当严重。突破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对相关文献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挖掘与整理,唯有如此才能把宁波商帮学术研究工作全面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宁波商帮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商帮之一,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宁波市区三江沿岸的商帮文化旅游资源较为集中,把宁波商帮文化和水上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旅游线路,不仅能大大丰富都市旅游的内容,为全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极,同时也是展现宁波"东方商埠、时尚水都"都市形象的有效载体。文章通过对宁波市区水上旅游开发的条件分析,从市场定位、水上旅游线路、游船码头以及配套支持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国家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一个互信互利、合作共融的命运共同体。宁波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宁波帮作为活跃在中国商界的最大商帮之一,两者的关系是始终相辅相成的,两者在新世纪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都占据着重要作用。当前应以历史的眼光深入探索研究宁波及宁波帮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地位、当下功能、未来使命,使其在21世纪“一带一路”建设中争做桥头堡。  相似文献   

10.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徐定宝教授撰,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浙东文化与齐鲁文化、湘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一样,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著把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术现象,置放于浙东文化视野内加以考察,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浙  相似文献   

11.
晋商在明清发展到鼎盛时期,曾是在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商邦。他们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晋商文化以及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商业精神是其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我国"儒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典范,是我国商业文化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晋商文化及精神,挖掘其内涵,坚持古为今用,将对新晋商的崛起和现代工商企业管理改革与创新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战国秦汉时期 ,商业的发展与繁荣 ,使人们可以充分认识到商业的客观作用 ,有利于重商观念的形成。与此同时 ,“重农抑末”政策的推行 ,工商业者的兼并行为 ,以及由“重义轻利”观念所引发的鄙视工商业等因素 ,则促进了轻商观念的发展。这样 ,在重商与轻商观念的嬗变发展过程中 ,除个别时期 ,如西汉中期 ,重商观念稍占优势以外 ,其它时期则一直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3.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始终坚持"面向服务业,培养财贸人才"的办学定位,用财贸元素创建校园文化,用财贸素养培育财贸人才,用京商研究树立科研品牌,不断深化财贸办学特色,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活动形式,已成为企业从事商务活动的常用方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战略,探索电子商务与传统的采购、销售业务相结合,对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适应市场需要、谋求不断发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文章结合电子商务理念,从电子采购的管理优势出发,以钢铁企业采购业务为背景,分析了钢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业务互动模式,提出了钢铁企业B2B网上采购的功能框架和实施内容,并提供了基于此框架的系统实现的具体案例。  相似文献   

15.
嘉道时期,陶澍推行河工、盐政、漕务等大政改革,在他的改革事业中,正确对待发展中的商人阶层,逐步形成了"重商"、"用商"、"利商"、"便商"的思想和政策一是借助商业资本,充分利用商人的力量推进改革;二是体恤商人;三是予商以利;四是保护商人利益;五是以银为本位,自铸银币,为商品经济发展创造条件.陶澍的重商思想和政策客观上有冲破自然经济藩篱,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近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商业文化是在商品流通领域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商业特质的文化现象。明清时期汉口城市迅猛崛起,从芦苇丛生的河滩废壤一跃而成为“四大名镇”之首、“天下四聚”之一的商业巨镇,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与其繁荣的商业相适应,汉口也有它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商品文化、营销文化、商业伦理文化、商业环境文化、消费文化等是明清时期汉口商业文化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2-2003年我国商贸理论进行综述,分别概述了流通基础产业论、国有零售业产权制度和劳动制度改革、“零售之轮”新论、流通现代化、百货业管理的创新、批发市场交易升级和管理创新、商业发展战略、物流业的创新、零售商供应链再造、商业立法和规划、商务部的组建、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商业企业并购、电子商务对流通渠道的影响、商业主权论、行业协会体系的重构和完善、流通业与城市发展、消费经济学的新进展、发展民营商业、商学论著等19个方面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西汉盐铁会议围绕工商业实行官营还是民营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贤良文学们对工商官营政策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国家实行工商官营破坏了贵义贱利教条,违背了农本工商末观念,且经济绩效低下,带来了各种不良后果。他们强烈要求废除工商官营政策,积极倡导实行工商民营。贤良文学们的主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于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仍不失其历史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雪岩作为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其在商业上的成功之巨和失败之速曾引起后人的诸多思考。重新审视胡雪岩商业败落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生丝投机生意的失败,如同一根导火索引发了胡雪岩整个“商业帝国”的危机;其次,因无力应对1883年金融风潮中银根短缺的困境,从而成为这次金融风潮的牺牲品;再次,胡雪岩在思维、经营和生活方式上拘于旧式,致被时代淘汰出局;最后,胡雪岩通过对政府的“投资”获得政府短暂的支持与保护,但由于整个体制的限制,他始终无法建立起一种健康和谐的官商关系。  相似文献   

20.
抗战前的重庆《商务日报》在服务商界、帮助引导本地商业发展、捍卫商界权益、提升商界素质等方面都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对本地经济文化建设尤其是商业文化建设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