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最低工资制度的相关理论,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持社会的稳定,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低收入劳动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扩大内部需求.我国在该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最低工资标准内涵不统一、调整时间不明确和立法层次较低等问题与弊端.针对最低工资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统一其内涵、规范其调整时间和加强立法建设等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英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内容主要体现在《1998年全国最低工资法案》及《1999年全国最低工资条例》中。最低工资制度的内容包括最低工资的标准、适用对象、工资的定义和范围、最低工资的计算方法、最低工资的执行和法律救济等等。我国规定了最低工资制度,但该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应当借鉴英国的做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同最低工资提高10%一般将使青少年就业率减少1%到3%.最近,新的研究认为小幅度提高最低工资对就业率没有影响.这个结论主要基于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普林斯顿大学的David Card和Alan Krueger.西方经济学家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研究是深入而广泛的.根据以上的讨论,西方经济学家普遍接受最低工资与就业的互动关系及其社会福利功能.中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不多.西方经济学家的这些研究对于研究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是很好的借鉴.当前,中国的最低工资政策有其特殊背景,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最低工资制度,首先要从法律上加强其效力;其次考虑将最低工资制度与最低生活费制度合并,并细划最低工资层次和范围;最后建立工资结构统计数据库,根据政策目标计算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稳定,我国已初步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但该制度运行面临着观念障碍、各地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口径不统一、标准制定机制不健全、标准覆盖率普遍偏低等难题。笔者建议工资立法以最低基本工资标准替代最低工资标准,在坚持实行不同的地区标准的同时,体现行业特点,建立健全三方标准制定机制,保护特殊劳动关系,扩大最低工资标准覆盖率。  相似文献   

5.
《华人时刊》2005,(1):23-23
2004年3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最低工资规定开始实施,1993年颁布的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同时废止。专家评价说,这一规定的出台无疑为城市低收入者撑起了“保护伞”。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建立起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由政府颁布并实施了本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分别为每月495元、412元、570元和574元。  相似文献   

6.
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障最普通劳动者的最基本生活需要,被认为是调节公民收入政策的一种工具。从我国的实施情况来看,一些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过低且没有全面贯彻实施,难以达到预定政策目标。文章试通过以京、辽、赣、湘、渝等五省市最近几年最低工资发展分析,并与月工资、人均GDP、CPI等相关因素的增长及比较,论述我国最低工资标准过低带来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试提出保护弱势群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制定最低工资制度以保护低收入群体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国内外经济学界对此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分歧。而当我们跳出现有的分析框架,从理论适用的外部环境的视角分析,就会发现任何一项社会政策都有正负效应,最低工资法作为价格管制方式之一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同时存在。适时推出和调整使其正效应大于负效应,会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反之,得不偿失。以消除贫困和保护弱势群体为宗旨的最低工资法,需要更加完善有效的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支撑体系。因此,政府要同时关注效率和公平两大目标,要保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使社会成员中境况最差者的情况更加恶化,这样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状况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名义最低工资和实际最低工资水平都在稳步增长,最低工资的增长量、增长率和调整频率在不断提高,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之比在不断下降。月最低工资标准应为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所取代,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的最低工资覆盖状况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山西老年》2011,(6):64-64
山西省政府近日下发文件,对全省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将现行月最低工资标准由一类850元、二类780元、三类710元、四类640元,依次调整为980元、900元、820元、740元。新标准自2011年4月1日起实行。同时,山西省还对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调整,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依次为一类5.63元、二类5.17元、三类4.71元、四类4.25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依次为一类10.8元、二类9.9元、三类9元、四类8.1元。  相似文献   

10.
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宏观调控工资的手段,有利于保护非熟练劳动力的经济权益.当前最低工资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最低工资标准仍偏低,一些企业以最低工资为基本工资,加班费以最低工资标准为基点计算,绝大多数员工不知道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等问题.建议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办法要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挂钩,同时出台全日制小时工资标准,加大宣传最低工资标准,让更多的员工知道最低工资标准,以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11.
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是这项政策对经济的主要影响之一。文章通过对经济学上价格的形成机制的探讨,得出最低工资制度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于最低工资标准增长提供了明确目标,为未来五年中国最低工资标准的较快幅度调整定下了总体基调。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明确最低工资内涵,明确工资统计口径,提高最低工资制度的立法层次,把握最低工资的调整节奏和幅度。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收入分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是其经济效应最主要的方面之一.文章总结了最低工资制度对就业影响的几个主要理论模型,从理论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并不唯一,对就业的影响结果取决于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具体状况,在实践中则更会由于客观经济条件的复杂多样而变得难以确定.目前应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制定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的执行及对其经济效果的评价上.  相似文献   

14.
最低工资制度作为缓解劳资矛盾的政策措施之一,其建立与否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的是否合理一直都是国内学者争论的焦点问题。通过定量分析最低工资制度对各省市自治区失业率的政策效果,研究显示,部分省份的最低工资对失业率产生影响,而大部分省份最低工资对失业率不显著。若最低工资标准维持在社会平均工资的30%时,既能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还能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下半年,都是各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时间段。截止目前,全国已有北京、深圳、上海、四川等18个省市先后上调了最低工资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1620元,系全国最高。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和新疆,均为15.2元。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上海市2000—2012年的宏观数据,通过EXCEL、EVIEWS、SPSS等软件,运用计量模型原理和灰色理论 熵原理,梳理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和次序,分析其内在关系和机理,探讨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及其界限。结果显示:19个所选因素权重差不多,说明它们都对最低工资起到重要影响。最低工资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需要,只有在一定合理的界限内,才能起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分享改革成果等制度目标。中国现行的最低工资标准过低,有不断上升的空间。应该充分考量19个因素对最低工资标准的影响,为未来最低工资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与当地低收入户家庭基本消费支出、平均工资和人均GDP等统计指标之间协调性进行了评估研究.评估结果显示,2016年,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与当地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较为协调;最低工资标准实际增速与同期人均GDP增速差距有所缩小;但最低工资标准与主要相关指标的协调性存在较大程度的地区分化.  相似文献   

18.
[摘要]最低工资制度已实行多年,但并没有完全达到这一制度预设的目的,表现在最低工资标准普遍过低,没有很好达到保障底层劳动者及其赡养人口基本生活之目的。本文在对最低工资制度运行机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立法层次不高、参照系固化、协调不足、主体缺失、执行不力等予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否,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在供求的視角下,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是不同的.从供求视角入手,着眼于最低工资,分析最低工资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当最低工资上升带来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企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是当前"民工荒"的一个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各项政策中,最低工资有着特殊的功能。最低工资的推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制度扭曲导致的报酬差异,增加农民工家庭收入,克服农民工收入获得机制的缺陷以及缓解用工荒。同时,最低工资并不一定导致低成本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下降,也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等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