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关注农村养老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传统孝道的道德内涵,如养亲、敬亲等规定,是传统孝道文化中的道德精华;传统孝道的推广手段,如宣传教化、榜样引导、以法助孝、以政保孝是行之有效的道德教化手段。在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时,应该继承和借鉴传统孝道文化中的优秀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2.
孝道是人类独有而永恒的行为,是人类独有而永恒的伦理。在地球村里,中华孝道源远流长,备受各国尊崇。在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孝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话说一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对我国儒学思想的社会功能的肯定。儒学是一个蕴藏丰富的思想宝库,批判地吸收继承儒学“孝道”的优秀思想,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家实现长治久安,家庭幸福有序,个人健康发展都有极大的意义。一、关于儒学的“孝道”思想从内容上看,儒学“孝道”的内容有三个层次:一是事亲;二是自爱立身;三是事君。对孝的行为要求上有:对父母的尊、遵、养、奉、顺、受、服。爱护自己身体发肤和名誉,不做有辱父母祖先的事及忠君,认为孝的本质是忠。忠是孝的归宿,能行…  相似文献   

4.
论孝道文化     
孝道是我国传统社会所形成的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基本的行为规范。受历史的局限 ,孝文化既有积极合理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过程中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孝文化功能的二重性 ,充分发挥孝道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论孝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是中华传统伦理的起点与诸道德之首,孝文化观念与实践在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从哲学的视角透视其深远的文化内涵,批判继承传统孝道,对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孝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兰兰 《理论界》2009,(9):38-3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政府工程.孝文化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统治地位和民族溯源,运用孝文化的价值体系提升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吸收孝文化的尊老风尚,解决我国当前的养老问题,批判地继承传统孝道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借鉴孝文化的教化经验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吕晶 《理论界》2008,(9):103-104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研究和弘扬孝道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孝”的起源、内涵等方面对孝道文化做了总体的阐述,并就孝道与家庭和谐、家庭教育及社会和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体现了孝道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借鉴意义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孝文化的传统涵义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孝意识的内容、表征和过程之和,是人类共有的文化。在当前进一步推进“以德治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过程中,正确把握孝文化的传统含义并积极开发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对弘扬孝道传统、促进人际关系和睦,稳定社会秩序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都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孝道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概念,在中国最具特色。从历史上说,它与中国特殊的历史境遇相关;从内容上说,它能够成功地把政治、法律与之进行有机地整合。这集中体现在孝与忠、刑的关系。孝与忠是密切相关的,“忠孝一体”、“移孝作忠”。但孝与忠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孝与忠的分歧,集中地反映了私与公两种道德、父权与君权两种关系的矛盾。在实际操作中,孝已经上升到由法律来担保其落实。如此以来,则不可避免地导致传统孝道的极端化、片面化与绝对化。这就需要我们对之以辩证地、具体地态度来对待,从而实现传统“孝道”的创造性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0.
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提起孝道就必须涉及到《孝经》。对此经研究的人很多,在不同的时期都为中国孝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孝的进一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从《孝经》的历史及构成、什么是孝和不孝、孝的广延性和层次性、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四方面分析理解孝的内涵和意义,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年轻一代对孝的全面理解,并且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更好的运用中国的孝道,关爱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孝的观念在中国社会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道德标准。它同人类社会的其它道德一样,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孝道并非今天意义上的“孝”,我们应该对传统孝道进行批判的继承,使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种高尚的道德观念。孝的观念在当今社会有其合法存在的理由,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孝道,使人们认识到现代社会更应重视孝道的培养,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从而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孝道的现代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视孝亲是中国人的传统,但是目前养亲却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五四”以来对孝道的批判为孝道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传统孝道的丰富内涵为孝道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能性,现实社会中的“老而无养”和道德滑坡是孝道现代化的必要性。建立新的孝道文化,有必要使孝回归家庭,在尊敬的基础上把家庭供养与社会养老、物质供养与精神赡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孝文化的起源与弃老习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回溯了我国孝道文化的变迁历史,进而试图回答孝亲敬老的传统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弃老习俗有无关系的问题。通过对考古发现"寄死窑""模子坟"的分析,认为墓葬形制与孝文化的起源在时间上构不成联系,在内容上也缺乏联系的依据,将弃老视为孝文化诞生的契机缺乏直接的证据。但作者承认,由于人文教化不力,斯文扫地,孝道不举,弃老现象自古至今历代不绝。弃老与孝亲相伴相生,相反相成。孝道具有一种醇化民风、教化民众之功,发扬光大完全应该。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传统人伦秩序,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礼崩乐坏后的西汉王朝,将孝文化作为国家体制建构的基础。随着佛教的传入,孝道思想逐渐深入民间,成为魏晋隋唐时期底层社会的核心理念。宋元时期,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的融合,使孝道思想成为一般民众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国家政治体制与儒家理念互为依据与支撑,形成一个整体,孝文化成为国家政治体制的合法性来源,而清朝的国家体制与儒家伦理并不呈现完全合一的状态,儒家孝道伦理也并不是整个国家全民的行为规范,呈现一种多元复合型局面。"五四"时期,在传统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思想界对作为传统国体基础的孝道进行了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社会,"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至善的美德。但是,如果将"孝"人为地强化、泛化,则必将使其失去本义而发生扭曲。传统孝道作为封建伦理道德的基石,带有鲜明的封建主义色彩。进入近代社会,进步思想家们把对孝道的批判与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相结合,揭露了封建孝道的实质。但是,作为"孝"的最初本义——尊老爱老,我们却不能从根本上否定它,而这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是值得继续发扬光大的。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家庭的孝道"错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孝"的思想经过了历朝历代的丰富和发展,至今仍成为调适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行为规范.然而在现代的许多家庭中,孝道出现了"错位"现象.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孝道的重新归位,并以法律形式给予孝道应有的地位,运用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利用道德评价作用来规范社会的敬老道德行为,以待重振社会孝道,构建家庭新型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传统孝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包括孝德、孝行、孝道、孝形。余家山头村"女儿节"承载着孝文化广泛的正性能量,在今天又被赋予新时代价值,为新农村孝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另外还要从学术研究、孝德教育、管理机制、法律监管、养老保险等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孝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代非孝运动对传统孝道进行了全方位地批判,尤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判尤为激烈。五四之后三十年间,现代儒者回应挑战,对孝道进行重新解释。总体上看,双方一反一正在解决共同的问题:孝道如何应对时代,应对现代化的要求。非孝论者批判传统孝道移孝作忠成为专制社会的制度基础,现代儒者则努力强调孝道作为亲子伦理的意义;非孝论者认为传统孝道强调子对亲的单向义务伤害乃至牺牲了子的权利,现代儒者认为整体上儒家伦理关注关系双方的规范,同时强调单向纯义务作为个体自主选择的崇高道德意义;非孝论者认为传统孝道束缚个性发展,现代儒者则努力挖掘孝作为人之天性、本性所具有的个性完善的意义。双方的论争为当代讨论孝道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个人德性之孝的重要作用可由家庭推扩向国家、社会;孝的义务一定要建构在情感基础上;孝可起到实现人生终极价值和不朽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胡昭曦 《天府新论》2010,(2):129-132
孝道,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对传统孝道的科学认识和实践,是今日构建和谐社会、进行公民道德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历史上儒家孝道的变化及“孝敬”与“孝顺”、孝与利、“德化”与“法治”、言与行等作进一步讨论,在认识上和实践上提出了己见。  相似文献   

20.
一、孝道文化时空维度的基本理念1.孝道文化理念的内涵。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核心。孝的本义是子女善事父母,讲的是子女对父母的直接关系。《说文解字》解释“孝”字,“孝,善事父母也。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人人皆由父母所生,父母所养,孝的意义是自然的、朴素的、出自天性的。在金文中,“孝”字像一个长发的老人用手抚摸一个孩子的头,大抵是表示父子之间的亲爱关系。如果从深层意义来看,“孝”这个字更能显示出它的内在涵义:“孝”字上边是个“老”字,下面是“子”,在六书里面它属于会意,看到这个字,就能体会它的意思,“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