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认为,黑格尔的真理观是其哲学体系的精华所在,它直接启发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此,贺麟先生在其《黑格尔哲学讲演集》中进行了十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本文即是对黑格尔真理观的体系、方法和贺先生的创造性阐述所作的综合研究,其中着重分析了作为黑格尔真理观核心的对立面的统一,认为它已非常接近辩证唯物主义,但缺陷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黑格尔的真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问题是黑格尔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他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真理与不错的区别,阐述了真理的全面性和真理在其自身的运动,阐述了真理与实践的内在联系,阐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并深刻地分析说明了他的逻辑的行程最终在于达到绝对理念,也就是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达到自由。辩证法是黑格尔真理观的合理内核。黑格尔的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进一步发掘黑格尔真理观的合理内核,对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发展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现实性"范式是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之争的关键.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将"现实性"与"普通经验世界的定在"相区别,从而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哲学的"现实性"概念.其内涵是,以实体的抽象形式去先行规定现实世界的丰富内容,并由此演绎出以国家的普遍目的去预设市民社会本质的先验法哲学.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因为颠倒了"本质"领域与"现实性"领域的真正关系,而他辩证法的"交互-中介"特性却又无法调和两极间的根本对立,这就造成了黑格尔"现实性"概念的本质缺陷.恩格斯虽然把握了黑格尔"现实性"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但他却把黑格尔的辩证法错误理解为某类线性知识发展观和自然科学式的渐进真理.实际上,黑格尔提出了一种不同于自近代笛卡尔以来的自然科学和几何学式线性认知论的真理观--圆圈式的认识论.真理的理念作为一个在历史中让精神不断自我显现的过程,构成了历史与认识之间的螺旋上升和循环.黑格尔的本体论虽然加入辩证法的否定性因素,但是其内涵依然是本质决定论,但他的知识论却以反向运动的过程来揭示本体论的能动性,正是通过这样一种结合了自己本体论与知识论正反运动的双向进程,黑格尔已经不再是马克思所批判的那种意义上的实体决定论.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的美与艺术的消亡论在西方现代美学史上影响深远,在20世纪西方美学史上,是海德格尔最为自觉也最为深刻地回应和挑战了黑格尔的这一判词.通过确立新的真理观、艺术观,海德格尔试图重新建立美与艺术和真理的必然性关联,从而在黑格尔失败的地方施展对美与艺术的拯救.  相似文献   

5.
量与数学的无限是黑格尔无限理论的基础。黑格尔主张的无限不只是量 ,而是量与质的统一。黑格尔的真无限理论强调了比例作为无限的质的规定 ,这在理论上奠定了质与量辩证统一的哲学基础 ,进而批判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为哲学确立辩证思维方式真理观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德里达运用三种解构策略对三位一体的在场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语音中心主义进行解构读解,旨在批判从柏拉图、卢梭和黑格尔直至海德格尔和列维-斯特劳斯的整个西方思想传统的在场形而上学本质特征及其真理观和意义理论.虽然德里达的解构策略在其所界定的文本的文本性内是有效的,但由于这种文本的文本性脱离了社会历史性就难免有其方法论缺陷.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的真理观,在人类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提出了令人深思的新见解,可以说集中地反映着他的思辨哲学的精华与糟粕,也可以说是他的体系的基石。因此,了解他的真理观,对了解他的整个体系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重要渊源之一。本文分别就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真理不在开端或结束而在于过程,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等三个方面,对黑格尔的真理观作出了简要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是对康德辩证法即"先验幻相的逻辑"批判改造的结果。这种辩证法以无人身的理性自我运动的方式展现了人类思想运动的逻辑,这种逻辑的实质是"范畴关系的逻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费希特的“绝对自我”作为主题,从知识学的理论基础方面阐发费希特作为自由体系的真理观。费希特是通过主客体关系,特别是通过绝对主体来探索真理的。他把真理看作一个系统,是理智直观把认识自我和本体自我联系起来,从而克服了康德真理观中的二元论。通过本原行动展现出绝对自我“正、反、合”的辩证运动。绝对自我的运动作为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的圆圈运动,使之真理成为系统。这种思想对黑格尔真理观的形成与发展是很有影响的。费希特和康德一样,认为在认识领域认识到的真理只是相对真理,绝对自我的发展,使绝对真理在实践领域导致“至善”。由此,他继承康德的思想把真理的追求和实现,由认识领域推到道德领域,特别是到价值领域中来。这种思想对当代真理观的研究是颇具意义和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