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的异化劳动四重规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异化的逻辑表征。马克思通过指证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同一性,把被遮蔽的物质表现形式的私有财产的特性凸显出来。异化劳动背后所蕴含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因此,扬弃违背人性的异化劳动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从扬弃私有财产到打碎资本主义奴役制,从而获得根本解放的过程。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根本上是为了寻找扬弃人与劳动背离的道路和方式,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回归以及私有财产的衰亡具有了共同的路向性。正是依赖于私有财产的消灭和私有制社会的消亡,人彻底消灭了造成人被束缚的不自由因素,获得了全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思想进行系统论证的最早文本,也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概念原初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精髓看,马克思在论证共产主义概念时,始终围绕着“私有财产的扬弃”这个问题展开,私有财产是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从批判建构看,粗陋的共产主义把私有财产理解为物质的财产,采用平均主义的方式对待私有财产,本质上还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真正内涵。政治共产主义超越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把私有财产理解为人的自我异化,但它遮蔽了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观点。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的本质是异化劳动,共产主义不仅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而且是私有财产历史运动基础上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考察了国民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和人的劳动的异化,指出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积极的扬弃的结果,应该是我们"作为人"来进行生产劳动。同时,针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及其精神哲学的抽象性和虚幻性,马克思揭示了意识或自我意识的异化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部异化,明确了自然的、现实的、感性的人是在其类生活中确证类存在和类意识的彼此统一。由此,社会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扬弃了异化的共产主义才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作为总体的人将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那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则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最终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价值诉求和逻辑归宿。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形成"路线图"遵循以人的本质为根基,以异化劳动的剖析为切入点,以私有财产的扬弃为中枢环节,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归宿。同时在对"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阐释中,马克思发现真正的共产主义不同于以往形形色色的共产主义,它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对人的本质的复归,其意味着人本身的解放。马克思对"人的解放"思想的精辟阐释与现实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不仅在理想信念教育上为新时代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思想引领,而且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初步探讨了人的本质问题,把人的类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劳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详细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层内涵,并指出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扬弃异化.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同样提出了他的异化理论.马尔库塞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爱欲,把人的异化看作是人丧失了批判性和否定性,认为只有通过总体革命才能扬弃异化.尽管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是二者在异化的前提一人的本质、异化的内容以及扬弃异化的方法等问题上都存在着异趣.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首次对世界历史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在其中,马克思分析了作为人类本质的自由自觉劳动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推动世界历史形成的现实主体和内在动力;同时,以异化劳动为关键词,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对类本质的压抑与背离,勾勒出世界历史朝着扬弃异化、扬弃私有财产方向发展的未来图景。"人的类本质复归与世界历史进展之间内在的统一"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独特主题,它与马克思成熟时期的世界历史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为当代人探索自身与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劳动”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中始终是一条主线,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充分吸收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继而将异化劳动概括为四个方面,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最终揭示出作为扬弃了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人的解放的哲学主题,凸显了以“劳动”为核心的共同体思想以及鲜明的实践哲学的思想特征。扬弃异化劳动,也就意味着共同体中对象性关系的再造。共同体之中的个体通过相互承认的劳动确立了对象性关系,在马克思构建的劳动共同体中,劳动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是人与人从相互承认提升到相互成就的共同体的高级形态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场具有强烈的费尔巴哈宗教批判的色彩,马克思的做法是以宗教异化来比对劳动异化;异化劳动的核心问题是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关系问题;异化劳动积极扬弃的结果就是共产主义这一价值追求。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共产主义在实现方式上同宗教的消亡方式具有强烈的一致性,都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矛盾的解决为前提条件的。  相似文献   

9.
私有财产概念与异化劳动逻辑的关系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一条显性的但又一直被一般论者所忽视的线索。马克思从对私有财产的本质追问出发得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的异化劳动逻辑,然后又用异化劳动逻辑透视私有财产的运动现象并力图示私有财产运动的秘密,最后通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本质批判来论证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一篇重要著作,它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发展理论进行了初步分析,1提出了异化劳动、共产主义等重要观点。本文主要是对《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出现的私有财产本质问题阐述了本人的观点,从而透视出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的私有财产现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从"当前经济事实出发"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层次:第一,劳动者对劳动产品异化;第二,劳动者和劳动活动异化;第三,劳动者和类本性质异化;第四,人和人关系的异化。这四个规定层层递近,层层深入。但是,作者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从现有经济事实分析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导致二者因果关系的颠倒。作者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研究,认识到私有财产占有权之形式并非一开始导致异化劳动,而是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化大分工,最终导致致私有制的形式,并从历史的角度阐明异化劳动是私有制导致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市民社会概念有不同阐述,“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是市民社会的实质,“交往形式”是市民社会的表现,“社会组织”是市民社会的载体,“资产阶级社会”是市民社会的典型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二者经历了从同一到分化,再到融合走向新的统一的历史发展规律,人类社会超越国家与市民社会之日,也是无产阶级和人类彻底解放之时。社会主义政治国家的长期存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使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兴起成为可能,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也为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给予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站在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的立场上,扬弃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结合辩证法的思想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的共同主题劳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所呈现出的异质,即阐释劳动异化问题的观点。引入国民经济学中“私有财产”的概念以及阐述其与劳动异化的关系来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者经过研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形成了“异化劳动决定私有财产说”、“私有财产决定异化劳动说”和“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互为因果说”的观点。通过对三个观点的辨析,来把握住马克思异化观点的实质,并为当下市场经济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居于经济学与哲学的二维空间内进行理论批判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哲学的秘密诞生地。其中,马克思以现实的对象性的人及其实现自身对象化本质的劳动为立脚点,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精神劳动”论题的合理形式,并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人的现实状况出发,发现了异化劳动的现实存在方式。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虚伪性以及黑格尔异化理论的抽象性与非批判性,指出两者均妄图将现实异化绝对合理化。而马克思则以现实的、历史的、批判的眼光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异化现象理解为人类自我实现过程中必然生成却又只具有暂时性的特殊的物质生产形式。并且不同于黑格尔力图在主体思维范围内解决这种异化的幻想,马克思提出现实的共产主义革命以实现历史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问题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分别作为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典型代表,由于黑格尔的综合与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和直观方法脱离实践,在历史问题上均落入了意识形态陷阱,不自觉的作了历史的辩护士。马克思以分工为线索解蔽了历史之谜,把人类发展史的嬗变与作为人类外化劳动的直观展现形式的分工相联系,透过为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所鄙视的工商业实践这一现实的分工活动,揭示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和矛盾运动,展现了人类主体自身的分裂。马克思以分工为契机敢于直面历史的疮痍与丑恶,并努力在批判中开启人类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于《穆勒评注》中提出来的交往异化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和《第三手稿》的社会概念之间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异化劳动理论提出了社会财产与私有财产之间的对立,交往异化通过分析货币与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说明商品交换是社会财产在私有制关系中的异化实现形式,劳动产品才是真正把个人联系起来的社会纽带。交往异化对私有财产之社会性质的这种揭示为马克思进一步提出社会概念,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发现共产主义的现实基础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劳动哲学将自然和社会都纳入社会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中去把握,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本质,社会道德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结成的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社会关系。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是社会道德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私有制社会的道德关系中,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组织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矛盾的对抗性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物质生产劳动进步带来的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是社会道德关系矛盾解决的根本力量,伴随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的发展,社会道德关系中各种矛盾的统一性将取代对抗性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