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浅析牟宗三现代新儒学的人文宗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宗三以终极关怀、安身立命来确定儒家的人文道德宗教意义,认为儒教之为“教”强调了人文的生命之在于人自身而不是人格神.凸显了德性主体的“内在超越”而非向彼岸的外在超越,故而成立一最优化的“圆教”形态.而“良知的自我坎陷”说又为儒家人文宗教的完善提供了更精致的论证,牟宗三以儒家的宗教化来对治当代人文精神的式微,进而追求人的生命圆满和社会圆满。  相似文献   

2.
儒家之为儒家的根本规定在于天人之际的仁性感通,这与诗之为诗的本质有着本原性的深刻关联。从儒家思想出发重读杜甫,思考何谓“诗史”,可以克服西方诗学加诸中国诗歌传统的“抒情诗”偏见。在杜诗《春夜喜雨》《江亭》《后游》《过津口》等篇中,可以看到喜忧之情都是至性之情,体现了由情溯性、以性化情的中和工夫。这是杜诗内圣的一面。另一面,《望岳》则是以阴阳创生之道与天下之义来望泰山,有古礼望祭山川之遗意,是其外王理想的体现,是泰山的政教意义在一个布衣儒者身心中的重新生成。  相似文献   

3.
儒学传统的现代命运,也就是儒学传统如何定位的问题,这无疑关涉儒学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新儒家所提倡的“儒学第三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把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向了极致。尤其6O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上的起飞,为新儒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活力”,借此“生机”,新儒家则直接把东亚经济发展说成是儒家“内圣”之学合乎逻辑地开出的“外王”事功。他们为东亚经济的发展标以“儒教工业文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围绕着中华民族如何走向近代、现代的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出现了“中体西用”、“全盘西化”、“西体中用”以及现代新儒家的“返本开新”等主张,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证明,前三种主张基本上是行不通的,而现代新儒家的则过于重视宋明新儒家的心胜哲学,有严重的脱离现实的倾向,尤其是海外的现代新儒家,他们更多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主张人应当以心性自保,对于中国的现实,实践意义相对有限,但其“返本开新”的主张却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对于传统文化能否现代化这一问题,不宜长期停留在理论争辩的阶段,诉诸经验…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它必随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哲学经典亦然。“古本大学”中的“至善”只是从德行上强调道德的实践意义,“今本大学”中的“至善”已经获得了本体论的思想内涵。现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在以儒家道德本心消解康德灵魂不朽、上帝存在的公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圆善思想对《大学》“至善”的理解有新的启发意义,即《大学》“至善”在现代中国哲学的语境下获得了一种更完备的理论阐释:德福相谐和。并且这一转化对当下建设幸福中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开新”还须“返本”:现代新儒家一个基本信念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学思潮肇始于“五四”时代,是对新文化运动全盘反传统所作的保守性回应。新儒家学者自觉作为现代化实质内涵的科学和民主,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更是中国社会能否定出中世纪。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他们严厉批评腐儒冬烘们的顽固不化.指出科学和民主这两种精神“完全是对的”,应“无条件承认”。梁漱溟坦诚宣布:“我有一个最大的责任,即为替中国儒家作一个说明,开出一个与现代学术接头的机会”①。可见,问题不在于要不要科学和民主,而在于如何要科学和民主,如何在保持民族文化自主性前提下消化、整合、涵育这些现代内容…  相似文献   

7.
马一浮先生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第一代的三位代表人物之一,然而其学说与熊十力、梁漱溟,以及新儒家之“第二代”、“第三代”诸贤相比,显然有其独特性。笔者以为,现代新儒家具备四方面之特征:(1)提倡儒学之第三期发展;(2)对传统学术进行哲学化之建构;(3)突出东西文化之对立;(4)具有现代大学之背景。然而这四方面之特征在马一浮学术思想中似未完全具备。另外,马一浮虽与熊、梁诸新儒家学者交往甚深,但在一些学术观点上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在某些程度上说甚至具有根本意义。以此,我以为马一浮不属于现代新儒家。  相似文献   

8.
孙兵 《东岳论丛》2012,33(5):91-95
作为基督教哲学古典、现代哲学的代表,士林哲学与新士林哲学一以贯之于对形而上学的建立与回护.士林哲学形上学分为“知识论”、“本体论”、“因论”三部分,由“万物之有”的实在性,论证“绝对之有”的实在性.新士林哲学的代表罗光哲学,则在传统形上学基础上,以“存有”为路径,进一步打通了个体与至上神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当代新儒家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新儒家的思想重心,在于发掘传统的根本价值所在,即所谓“返本”。第二代新儒家的思想重心,则落在如何由传统的根本价值,接上时代文化多元及科学民主的经验要求,即所谓“开新”。第三代新儒家是对第一二代新儒家的后现代消解,着眼于思想与权力的根本断裂或者说“解咒”,他们在有所成就的同时也错失了一些具有根本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提出"直觉"和"理性"两概念,对传统儒学的良知本心思想作了现代诠释,把儒家所言心、知(或智),理解为一种"情意之知",或以"情意"活动为主体的体证和自觉作用.梁漱溟后期讲"理性",特别强调儒学的心、知论与西方哲学基于知、情对峙立场的理性和本能概念之区别.梁氏的新诠,既赋予了儒家良知本心概念以新的、现代的理论形式,同时亦对它的独特的理论内涵作了清晰的界定.它对我们从现代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儒家哲学,把握其精神实质,仍有着很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面、准确地界定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应着力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一要全面理解、紧密结合“新的实际”,这是界定劳动价值论科学内涵的重要前提;二要充分认识、准确把握现实劳动,这是界定劳动价值论科学内涵的理想切入点;三要重新评价、合理定位各种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这是界定劳动价值论科学内涵的关键。一、全面理解、紧密结合“新的实际”是界定劳动价值论科学内涵的重要前提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新的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2001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  相似文献   

12.
美育与建国——新文化运动的美育迷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恒 《天府新论》2015,(5):14-20
本文分析了新文化运动前后美育思潮的若干面相,认为美育不仅是培养审美能力之教育,而且直接指涉现代国家精神秩序的形塑。康有为、梁启超从儒家传统美育思想之“转移风气”出发,以培育现代国民为目的;至王国维、蔡元培则受德国哲学影响,提倡“超功利”的美育观,偏离了塑造现代国家与国民精神的轨道,是为一种歧出;而后革命化、政治化美育风起云涌,主导了现代中国的美育实践。文章认为,“政府主导、修身为先、变化风气”的儒家美育思想在现代建国进程中仍然有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文把现代新儒家与现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这样的界定:新儒家指那些具有强烈的传统意识.以儒家传人自居,而又在理论上略有建树的思想家.新儒学涵盖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新儒家,还特别指谓那些虽具不同的学术背景或社会立场,但都对儒学传统的现代意义从不同角度作抉发、阐明的学者所推动起来的学术思潮.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新儒家是中国现代思想家响应现代化挑战的产物之一,但其对待现代化存着很悬殊的态度.提倡乡村建设的梁漱溟为保住文化本根而努力,对此是排拒性的;而在台港大学讲坛上讲内圣外王之牟宗三辈,则要用儒学来指导现代化了.相比之下,新儒学的另一批提倡者,态度要平实一些.这些活跃在大洋彼岸的学者更关切的问题似乎在于“适应”上,即儒学如何适应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相承先秦儒学与宋明新儒学的发展,现代新儒家以谋求“儒学之第三期发展”而自任。由于儒学之第三期发展或曰现代新儒学是在儒家传统经过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而陷入“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的零落困境之后兴起的,如何既保守儒家传统而又使之与现代社会相衔接就成为儒学之现代复兴所面对的时代课题。如所周知,儒家传统素重道德理性或曰德性精神,而现代社会则以理智理性的发达为其基本特征。因此,儒学第三期发展的时代课题就进而落实为德性精神与理智理性的联结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现代转化与其困顿──第三代新儒家思想论析李毅一、儒家传统与传统的现代转化儒学的现代化,可以说是现代新儒家几代人为之努力的使命。而儒家尽心立命的"内圣"之境,如何同世俗的科学民主融合贯通,始终又是现代新儒家必不可解的难题。"第三代人物"若使现代新...  相似文献   

16.
陈冬 《兰州学刊》2009,(1):89-91
儒家学说以家庭伦理本位出发,建立起其独特的“忠孝”统一观;韩非从法家立场出发,致力于打破儒家学说,建立法家思想系统。文章主要探讨韩非如何从两大方面破儒之“忠孝”观而维护“君”与“法”的绝对性。文章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韩非从“利”的现实角度来揭破儒家父子、君臣之延续性;第二部分则分三点探讨韩非对儒家“忠孝”观之乱“法”性质的揭露。  相似文献   

17.
晚年梁启超与现代新儒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年梁启超与现代新儒家董德福一关于现代新儒家,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认识是:“现代新儒家是产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以服膺宋明理学(特别是儒家心性之学)为主要特征.力图以儒家学说为主体为本位,来吸纳、融...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新儒家是五四以后颇有影响的思想派别。在当代港台学术界,一般认为,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钱穆、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是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中梁漱溟、熊十力等称为第一代新儒家,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人则称为第二代新儒家。本文试图把洋务派与港台新儒家作一些比较,从而显示他们之间的思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儒家略作评价。一“中体西用”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毋庸赘言。但“返本开新”是什么意思呢?牟宗三的追随者王邦雄曾有一个简明的界说:“返本者,返传统儒学之本,对自家文化能自作主宰;开新者,开科学民主之新,使西学中国化而为中国所用。”可见,新儒家通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实现“内圣外王”的现代联结,第二代现代新儒家的重镇牟宗三先生提出了“良知自我坎陷”(自我否定)说,且持之甚坚。认为此说是“不悖于往贤”而“有进于往贤”的,是反省到传统儒学“外王之直接形态”之不足而力图达成“外王之间接形态”,是就“如何顺吾之文化生命而转出科学与民主”作出的透彻说明。不少现代新儒家学者,特别是牟宗三的诸弟子,则簇拥备至,认为此说确实达成了传统“内圣”与现代“外王”的理论联结,解决了儒学第三期发展的时代课题。然而,透过牟宗三对“良知自我坎陷”说玄妙而繁复的论说,不难看出:它却是力图通过比传统儒学更为内在化的进路来达成“外王之间接形态”的。这就决定了它不仅不可能达成内圣外王的现代联结,而且只能是加剧传统内圣与现代外王的脱节与对立。  相似文献   

20.
评徐复观对儒家道德政治理想的现代转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徐复观对儒家道德政治理想的现代转进肖滨被誉为勇者型新儒家的徐复观,晚年把他自己30年来在文化上所作的努力归结为一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开出民主政治。徐先生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对儒家的道德理想、政治理想进行批判性的反省,指明它转进的现代方向,提出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