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曾巩精于经史儒学,文学修养深厚,生前享有盛名,身后也备受推重。曾巩年谱,南宋朱熹首撰。他根据曾巩的有关集子、宋史及他书旧闻,编成《南丰先生年谱》一卷,但是其谱未能流传下来,仅存谱序。后又有清人姚范编《南丰年谱》一卷,杨希闵编《曾文定公年谱》一卷、孙葆田的《曾南丰年谱》(抄本)等,但大都仅具轮廓,学术成就不大。三十年代,王焕镳先生编撰了《曾南丰先生年谱》。此谱纂结甚详,但也存在不足,如谱主活动的历史背景不充分,有关谱主的文学活动也不尽完善,并有一些…  相似文献   

2.
杜牧(八○三——八五二),字牧之。他是晚唐著名的文学家,诗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较高的地位。历代对于杜牧的研究,成就很高,尤以今人缪钺先生的《杜牧年谱》较为详备,特别是《年谱》给诗文编年,对研究杜牧及其作品起了很大的作用。笔者读了杜牧诗文及《杜牧年谱》,受益很深,启发很大,因而就以《杜牧年谱》中的编年诗文为基础进行研究,订正其中部分错失,对《年谱》中没有编年的诗文,尽可能地编年。本文列入的杜牧诗文共二十二篇,其中诗十八首,文四篇。有关杜牧的部分行年,仍参照《杜牧年谱》,特此说明。限于笔者学识浅薄,文中错误定然不少,敬请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3.
《费燕峰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为研究明末清初四川思想家费密(1625—1701)的重要资料。由于《年谱》只得钞本,因此流通不广,鲜有研究费密的论著提及此书。即使在书目方面,亦只有杨殿珣《中国历代年谱总录》及来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二书有《年谱》的记载。关于《年谱》的编者,谱前并无扉页注明,惟谱中每卷卷首均题“孙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七年《近代史资料》第一期,刊载《太炎先生自定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一稿。《年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太炎于一九二八年手定,叙述他自一八六九年出生至一九二二年五十五岁的事迹,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件有价值的史料。近来偶有翻阅,发觉一错误之处,特提出来加以订正。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文学史上几位杰出的古典小说作家中,《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生平身世比较清楚。有他儿子蒲箬等在他去世不久写的《祭父文》和一篇相当详尽的《柳泉公行述》(下称《行述》),其后又有同邑张元所修《柳泉蒲先生墓表》(下称《墓表》)和益都王洪谋所撰《柳泉居士行略》(下称《行略》),近代更有路大荒先生作的《蒲柳泉先生年谱》(下称《年谱》),加上学术界近年的开发和探讨,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位三百年前的小说巨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极大的便利。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蒲氏的情况仍有一些不甚明了,《祭父文》、《行述》、《行略》和《年谱》都有这样那样的差误,相沿至今,迄未厘正;个别差误虽被指出,却又产生了新的差误。本文在分期评述蒲氏生平身世的同时,间或根据有关材料作些寻索和考辨,以就教于研究蒲氏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陶澍(公元1778-1839年),湖南安化人,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一位政绩赫赫的封疆大吏,官至太子少保、两江总督,也是一位研究陶渊明的大学。他“于从政之暇,不知几寒暑”,撰成集注《靖节先生集》十卷,《靖节先生年谱考异》二卷,对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作了一次总结性的校、注、评、考,至今仍焕发出学术上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杜牧诗文编年,缪钺先生做了扎实的考证工作,《杜牧年谱》,给杜牧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后又有胡可先、曹中孚同志的《杜牧诗文编年补正》,《杜牧诗文编年补遗》,在《年谱》的基础上又有一些新进展。但是,截止目前,杜牧诗文,特别是诗歌,尚有相当数量未曾系年,这对杜牧研究不能不说是一个缺罕。笔者喜爱杜牧诗文,研读中略有发现,愿将所得奉献给大家。其中《年谱》、《补正》、《补遗》未系入的,诗十首,文一篇;《年谱》、《补正》误系、或未加考辨和考证不确、不充分的,诗八首,文三篇。笔者考辨、补正杜牧诗文写作年月,除了引证历史资料记载外,着重从诗文本身的思想内容与语句进行辨析,有的作了推理判断,因而难免错误,望方家、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范缜是中国中世纪哲学史和逻辑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梁书本传》说,他的著作有十卷。《南史本传》说,有十五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一卷。他的著作,绝大部分都已失传,现仅存五篇,其中包括他的《神灭论》和《神灭论》的续篇《答曹舍人》(卽《答曹思文难神灭论》)。范缜的《神灭论》是一篇非常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论文,它不但是中国中世纪无神论史、哲学史上一篇伟大的、战斗的唯物主义的论著,而且也是中国中世纪逻辑史上的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  相似文献   

9.
读张謇资料偶感杨小川笔者为撰写关于张謇地方自治思想和及其实践方面的文章,而通读《柳西草堂日记》①(简称《日记》)、《啬翁自订年谱》②(简称《自订年谱》)和《张季子九录·自治篇》③(简称《九录自治篇》)等基本资料。笔者用《日记》对读了《自订年谱》与《九...  相似文献   

10.
归有光为明代杰出的散文家,素有“明文第一”的美誉。他生于正德元年腊月二十四(一五○七年初),死于隆庆五年正月十三(一五七一年初),《明史》、《湖州府志》都有记载。惟卒于何处有不同说法,《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说他“卒于南京”,是有问题的。此说可能与《湖州府志》、《归震川年谱》中“卒于官”的记载有关。  相似文献   

11.
元好问的《续小娘歌》十首,是一篇纪录南宋地区青年男女被送往蒙古掉换牛羊成为奴隶的组诗,具有“诗史”的价值。但历来对于这篇组诗的写作年代,都没弄清楚。清人凌廷堪的《元遗山年谱》,系此诗于癸巳(1233),施国祁的《元遗山年谱》,则系此诗于次年甲午(1234),翁方纲的《元遗山年谱》对此诗不曾系年,闻缪钺先生在三十年代发表过《元遗山年谱汇编》,至今未能觅得,不知对此诗系年如何处理?近数十  相似文献   

12.
【说明】一、这份“系年”主要依据《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王国华、赵万里编,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王国维全集·书信》(吴泽主编,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王国维《人间词甲稿》1906年原刊影印件、《人间词乙稿》1907年原刊复印件、王国维《人间词》1909年手抄稿、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复印件、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王静安先生著述目录》(载1928年4月清华学校研究院编辑的《国学论丛》第一卷第三号,即《王静安先生纪念号》)、王乃誉《日记》手稿、王高明等编《王忠悫公哀挽录》(1927年7月出版),并参稽王德毅《王国维年谱》、甘孺《永丰乡人行年录》  相似文献   

13.
在亚里士多德逻辑研究方面,近两年来我国学术界有两件事值得一议:一是苗力田先生主持编译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一卷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卷即是《工具论》,收入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辨谬篇》。二是王路同志的专著《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3月)。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先生《岑嘉州系年考证》(以下简称《考证》)、陈铁明、侯忠义先生《岑参集校注》附录《岑参年谱》(以下简称《年谱》)并谓永泰元年(765年)十一月岑参由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这是正确的。但他出刺嘉州的缘由,二文却未予揭示。现据有关诗文及史料,对其原因作一探索,不妥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在宋朝科举制度史上,苏轼的《议学校贡举状》以极力反对王安石的科举改革而著名。因此,《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选载了这篇奏疏。《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又予以节录。这篇《议学校贡举状》究竟于何年奏上?史料记载颇为歧异。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写道:“[熙宁]四年,介甫欲变更科举,上疑焉,使两制、三馆议之。公议上,上悟曰:‘吾固疑此,得苏轼议,意释然矣。’”宋人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即承袭此说。《东坡奏议集》卷一  相似文献   

16.
吴承恩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冬天曾经来过盐城。关于这件事,现在所见的各种吴承恩年谱、传记和有关论文,都未曾言及。吴承恩有一篇《赠邑侯汤滨喻公入觐障词》,收在他的《射阳先生存稿》卷四中。所谓障词,就是“言词书于屏风者”,用以“祝嘏赠送”。它的内容形式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取一个词牌填一首词,词的前面一般都有一篇骈体文的序,称之为“引”。吴承恩曾经到过盐城  相似文献   

17.
徐朔方先生在《晚明曲家年谱·浙江卷》的《孟称舜行实系年》一文中,将祁彪佳的《孟子塞五种曲序》一文定为伪作。笔者曾撰写了《(书舶庸谭>中的戏曲史料二题》一文,对徐先生所持的几点理由提出了商榷。但是,当时的一个最大遗憾(或曰缺陷),是无论徐先生还是笔者,以及最早对《孟子塞五种曲序》进行诠释的陈多先生,都没有找到此序的原始出处;因而,所谓的真伪之辨,都无从确切坐实。祁彪佳确曾为孟称舜的《贞文记》传奇作序。但  相似文献   

18.
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约15首(篇),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并列举笔者的编年新说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正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1869—1936)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他一生著作宏丰,举凡哲学、经学、小学、文学以至史学、佛学等无不涉及,初步估计有四百余万字。太炎先生的语言学著作主要有《国故论衡(上卷)》、《文始》、《小学答问》、《新方言》等。他的《小学略说》有两篇,一篇写于辛亥革命之前,收入《国故论衡》;另一篇是一九三五年十月在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上的演讲记录。这两篇《小学略说》集中体现了太炎先生的语言学思想。一小学宜举全体,文字仅其一端自从汉代刘歆的《七略》标有“小学”的名称以后,“小学”作为学术专名在我国  相似文献   

20.
岑参去世年月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岑参的卒年卒月,目前文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颇具代表性。一种是赞同闻一多先生在《岑嘉州系年考证》(以下简称《考证》)中所提出的大历五年(770)正月说,另一种就是以郭沫若先生论定、陈铁民、侯忠义先生《岑参集校注·岑参年谱》(以下简称《校注》)总其成的大历四年(769)岁末说。他们的意见,《校注》作了概括性的总结: 关于岑参去世的年月,学者间有不同看法。赖义辉《岑参年谱》(载《嶺南学报》一卷二期)定岑卒于大历四年,根据是杜甫《追酬故高蜀州(适)人日见寄》诗的序文:“今海内忘形故人,独汉中王(李)瑀与昭州敬使君超先在。”未提及岑参,可见其时岑参已殁。诗序署明作于“大历五年正月二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