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在《斐多篇》中柏拉图基于人们拥有“相等”的概念对“学习即回忆”进行了论证,但论证错误地将逻辑在先混淆成了时间在先。在《美诺篇》中柏拉图试图利用苏格拉底与美诺的僮奴的对话实验证明“学习即回忆”,然而实验所涉及的知识属分析性默会知识,它的获得过程本质上在于发现蕴涵于认知主体相关显式知识中但又不曾为其所意识的默会知识,并将其转变为显式知识。僮奴实验虽未能证明“学习即回忆”,但其中所涉及的分析性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的转变过程对当代组织知识创造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分析性默会知识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实现分析性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的转变,即组织知识创造的一种重要方式,需要认知主体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以知识论分析为基础,揭示了非程序化管理决策的知识创造及其转变为组织记忆的过程。非程序化管理决策的知识创造是一个多半以组织或企业内各管理人员个人的默会致知过程。为实现默会致知,管理人员首先应就决策问题状况、组织偏好的复杂性、模糊性采取措施,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努力将它们综合为一个整体,并将这一整体不断内在化为管理人员的认知工具;内化的结果即默会整合,在领悟整体意义的过程中突显问题状况、组织偏好和决策方案;为使新知识即问题及其决策方案转变为组织记忆,组织或企业必须克服问题解决中的兴奋和疲劳,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企业中由产品知识创造代理引起的创新决策权配置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在深入分析产品知识体系和产品知识创造维度的基础上,研究了始于个人默会知识的组织知识创造机理; 在明确技术创新与产品知识创造的关系后,进一步探讨了组织知识创造的代理问题,并基于此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创新决策权位置的关系。研究认为:由于产品知识体系由核心知识、辅助知识和外围知识构成,产品知识创造既有改善产品核心知识或辅助知识的功能维度,又有将默会知识转换为形式知识的默会认知维度; 个人默会知识始于其为解决问题而检索相应知识所形成的知识集群,其基础是默会知识集群; 默会知识集群在个人优化产品功能的努力中不断默会地融合和重塑,最终形成作为SECI模型起点的默会知识; 产品知识创造是创新的离线决策阶段,由于默会知识难以转移、产品知识创造过程难以复制和转移,创新效率的高低与产品知识创造代理的组织层级位置密切相关; 有效率的技术创新应当考虑将创新决策权向知识主体或知识创造主体转移; 创新决策权转移的最佳位置取决于知识创造的代理成本及缺乏知识或知识创造下决策有效性所导致的成本之总和。  相似文献   

4.
默会知识与第二语言习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默会知识概念引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指出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能力具有丰富的默会成分;默会知识和第二语言在语用学上的运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它渗透到第二语言习得的每一个环节,并直接影响学习者的自我管理、与他人的互动和任务管理;同时,默会知识具有文化差异和个人差异。认为学习者不应满足于明确知识的学习和独立学习,还应该充分发展和运用默会知识,吸收与自己的学习目标相关的各种信息材料,调动各种人和物的因素,为自己创造最佳的语言实践环境。  相似文献   

5.
默会知识是一种未被表述的知识,与显在知识相比,更具有基础性和创造性功能。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播,应该做到默会知识与显在知识的有效统一。调整传统教学模式所造成的知识偏差,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的路径主要包括教学知识的二元理念、教学模式的协商方式以及教学辅助的"课程学习共同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技术知识的特性及其对技术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过程论立场来看,技术知识是技术过程中的知识,也应从动态过程的角度来考察其含义和特性.从技术过程来考察,技术知识是技术主体实际使用着的知识,分为外显的技术知识和默会的技术知识.其中,默会的技术知识是核心和关键,或者说,技术知识的特性表现在其默会性上.技术知识虽然具有默会性和个体性,但也能通过适当的形式进行知识转化,这就为技术知识教育提供了教学方式上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超竞争环境下,企业产品创新的企业知识要素具有高度的分散性、默会性和复杂性。产品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往往超越了一个企业的能力范围,需要具备获取外部知识和综合内部知识的知识整合能力。成功的产品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应被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被组织边界分割的部分,产品创新是通过整合不同组织的知识而产生新知识来实现产品创新。整合专门知识、专业技术和其他资源是产品革新的本质。企业产品创新中的知识整合能力、整合方式以及外部整合与内部整合,共同构成了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产品创新范式。企业产品创新是在企业知识整合能力基础上,运用有效的整合方式,通过对知识要素的外部整合和内部整合,把各种创新的组分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并以此作为产品创新的知识平台。  相似文献   

8.
波兰尼个人知识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的起源、性质及其获得的方法历来是知识理论中的重大问题。波兰尼从对客观主义的分析批评出发对知识理论的相关问题做出了新的回答与解释,指出了知识的个人性和默会性,从而构建了以“默会认知”为基础的个人知识理论,为人们提供了理解知识理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默会性、知识源与知识接收者的转移动力与能力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是影响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由于知识默会性的"双面刃效应",默会性程度的增强对跨国公司海外扩张的驱动性并不确定.但是知识源和知识接收者的转移能力能够增强这种知识转移的有效性与确定性,从而为跨国公司进入海外市场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默会知识是一种未被重视的知识,默会认知是一种常被忽视的认知过程,根据默会知识、默会认知的特点原理,分析研究了高中历史教学。默会知识是高中历史知识和能力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默会认知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的过程视角,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研究表明:知识显性程度、转移渠道丰富性、知识吸收能力、沟通与信任程度、知识转移实施过程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都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机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要通过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提升知识的显性程度、构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的知识转移渠道体系、加强沟通与信任关系、加强组织学习以提升知识吸收能力等途径,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知识转移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特性的技术转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技术的知识本质研究入手,探讨技术转移的知识特性,提出实现技术能力转移提高转移绩效应具备的条件;隐性技术知识的有限转移和中国技术知识基础的薄弱,使得目前中国企业的技术引进只能停留在显性技术使用层面上,很难实现技术能力的创新和发展.提出应提升企业自身技术吸收整和能力,优化技术转移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激励机制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知识与企业核心竞争的关系以及知识管理的内涵分析,剖析了传统知识管理激励机制,探讨了组织理论对知识管理概念的贡献;对传统知识管理激励机制与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激励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通过人本管理思想、改善组织结构、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等举措,实现了组织的知识管理激励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以组织承诺作为变量,在介绍和分析承诺性人力资源实践、知识分类、知识共享的基础上,研究了承诺性人力资源实践与知识共享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承诺性人力资源实践通过组织承诺的产生实现隐性知识共享;承诺人力资源实践可以直接促进显性知识的共享,也可以通过组织承诺中介实现显性知识共享;承诺性人力资源实践通过知识共享进而实现组织绩效的提高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  相似文献   

15.
实习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能有效促进实习教师个体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知识的增长,增加教育实习的价值。当下,我国学者对教师隐性知识的研究对象更多集中于资深教师团体。由于实习教师隐性知识外显化缺少必要的机制与条件,所以学者们往往忽略了对实习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挖掘。SECI模型指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即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与之相对应的有四种场所,分别是创始场、对话场、系统化场和练习场。在此基础上,提出SECI知识转换扩展模型,并从知识创生的四个不同阶段探究实习教师对SECI模型的应用情况。据此,提出相应的教育实习策略,如建立学习共同体、引导实习教师深入反思教学实践、建立有效的学校ICT环境、形成高效且自主的实习教师授课模式等,以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学习型企业知识创新的模式与推进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企业的本质就是共同知识的创新。学习型企业的知识创新有组织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四种基本形式,要经历一个“自中向上再向下”的过程,它明显优于“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传统模式。推进学习型企业知识创新的主要因素有共同知识的发展远景、知识资产管理、员工自主性、不稳定状态、创造性无序、冗余信息、员工之间的关爱与信任。  相似文献   

17.
运用经济分析方法,从知识创造中组织资源优化配置的视角研究了组织知识创造治理的维度。分析认为:组织知识创造治理存在认知治理与动机治理2个密切相关的方面;在认知治理上存在个体认知活动范围、个体间的协调范围、协调的组织方式、产品系统模块化程度、个体稀缺的注意力的配置5个维度;在动机治理上存在激励成员提高知识创造效率、约束其自利行为2个维度;有效的组织知识创造治理是不能完全包含于知识治理中的,它有其需要考虑的特殊治理维度。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层面阐释意会认知的重要本质是它的不可充分言说性,指出意会与言传的关系从本质上是思维到语言的渐次传递过程。以诗歌为典型语境,从四个方面揭示出诗歌的意会本质及其重要的哲学意义,指出诗歌的本质是“难以言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