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一次全新的革命,其着眼点从传统金融改革始终聚焦的需求侧转向了供给侧。通过金融法律来影响和调整金融结构,进而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代金融改革的规范范式。基于结构金融法理论,指导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法学必须主动树立对金融结构的法律调制意识,以最优金融结构理念为根本遵循,通过金融商事法律制度、金融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和金融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创新进行统合施治,为金融体系业态结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金融调制组织法权配置结构等三大金融结构的法律调制做好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经济新常态下,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优化是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当下居民以银行存款主导型、证券比例较低的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为主,会造成金融资源供给不均、直接融资不足,不利于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降低银行存款比重、促进金融资产多元化的优化配置原则,提出包括完善保险体系、重塑金融市场、普及金融知识、疏通金融资产交易价格机制、鼓励金融创新等具体优化路径,来促进金融有效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3.
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融抑制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信贷补贴理论、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探寻我国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村金融市场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培育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等方式扩大涉农金融服务面;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实现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从而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通过突破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的瓶颈、加大农村金融信贷投放、加快三产融合等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一条龙”式金融服务和“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赋予农村金融服务更广泛内涵,从而构建系统化、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4.
辽宁渔业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后,渔业经济增长受阻、渔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凸显。鉴于此,文章结合辽宁省情、渔情及其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任务,遵循系统性、有效性、稳定性、动态性原则,构建由渔业产品市场需求为根本动力,渔业人力资源、渔业资本和渔业科技为基础动力,渔业政策为引导动力,渔业制度为保障动力,渔业金融环境为支撑动力的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机制模型。进而,提出优化渔业生产要素配置、构建渔业高效生产体系、有效供给渔业优质产品、完善渔业政策制度体系及提升渔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现路向。  相似文献   

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而金融投资领域的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源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重视产业和金融的结合,促进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是正反馈的过程,产融结合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能否深化的需要。因此,需要重视产融结合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产业结构转型缓慢、资本市场发育滞后,同时风险、制度、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制约了产融结合的步伐。这需要我们回归金融本质,提高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创新产融结合的方式,并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消除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的门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在总结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绿色生态导向下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出8个推进绿色生态导向下的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调好农产品区域布局;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调绿农业生产方式;调顺农业绿色经营体系;调强科技与人才支撑;调响农产品品牌;调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调实绿色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特色小镇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发展特色小镇提供新思路.地处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的嵩口古镇作为中国首批特色小镇,以"文创+旅游"模式打造特色业态,摸索出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充分审视嵩口古镇建设的基础差距和现实困境,推动"产、城、人、文"合一下的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是回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源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8.
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当前农业农村总体形势、阶段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指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力处理好战略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粮食总产量和品种结构、粮食数量和质量、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生产、政府和市场、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这8大关系,最后提出了稳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7个方面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需求侧经济管理政策激发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效力已成强弩之末时,适度调整经济结构改革方向转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提高,是我国顺应经济周期发展规律的应时之举。通过对德国、英国、美国三个典型国家不同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和经验的介绍,从最优税率区间、减税与政府预算赤字、供给侧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以及改革对失业率、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探讨,以期对制定和实施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案措施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产品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原因,农业缺乏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原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供给学派以及农业发展理论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三条主要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形成现代农业全新业态。  相似文献   

11.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主线,改革需要法治的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法的完善,经济法应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该文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作为切入点,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法制度建设,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试点地区宅基地改革的实践现状和当前宅基地改革的理论研究状况,在"宅基地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市场规制)、法律逻辑(宏观调控)两个角度分别展开阐释,以此充分诠释经济法的耦合,为最大限度地加快宅基地制度改革步伐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数字金融能够显著驱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存在产业规模与资源富集度异质性;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素集聚在数字金融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加速推动要素集聚的政策建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既属于经济领域,也属于文化领域。因此,在秉持国家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要求,开展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注意把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殊性。新时代加强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呼唤准确把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使命、新理念、新前景。针对其面临的供给侧困境、结构性矛盾、体制性掣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文化产业要素供给、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完善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是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其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导向,创新要素供给是动力引擎,优化结构布局是有效抓手,完善体制机制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作为我国金融中心的商业银行,其信贷风险防控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经济新常态为切入点,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现状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加强信贷风险防控进行了创新思考.本文得出商业银行需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加强信贷风险防控及信贷结构优化和调整,提高信贷配置效率,才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信贷服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山地生态农业是适应新时期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山地生态农业具有投入低产出高、绿色、稀缺三大特征正好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度契合,有利于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增加市场高效供给,满足消费者健康绿色需求.发展山地生态农业需要在遵循"特、优、绿、规、名"的总体要求基础上,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科技创新、产品加工和中介服务五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金融调控和监管体制、金融市场建设、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金融双向开放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我国发展的基础、环境、任务、主题和难度都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变化,这对"十四五"以及更长时期内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围绕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任务,金融体制改革在近中期要突出促进科技自主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全面提升经济金融安全水平和推动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注重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有效处理金融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两条主线,着力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深化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提升保险业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金融支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金融资源错配对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5-2021年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金融结构演进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及效果,结果发现:(1)金融结构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演进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2)分地区和时段回归显示,这种促进作用的大小及显著度由东部向中部、西部依次递减,且2012年以后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此前的,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差异性。(3)在机制方面,进一步分析发现,降低文化企业融资成本、提升文化产业集聚度是金融结构演进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作用路径。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风险可控的现代化区域金融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在坚持农产品“做大”的基础上,找到进一步“做强”的有效途径。根据国内外供给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结合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思想和农产品供给质量提升的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出西北地区农产品供给质量的提升路径和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出台相关规划、政策、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9.
金融支农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与国家利益的核心诉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金融如何在实现自身转型同时支持农业现代化进程尤为关键。本文在分析供给侧改革下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的多维内涵的基础上,运用自组织理论,结合金融业与农业的发展特性,剖析金融创新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多层次的动力机制,构建金融功能于农业现代化的自组织良性循环系统。在分析自组织动力机制循环的理论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自组织循环发展中的主要掣肘,全面把握农村金融转型的逻辑。最后在上述三部分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就供给侧改革下农村金融发展提出多角度的路径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探讨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短板”的角色定位,进而运用供给侧改革的思维分析公共服务创新问题.结果表明:当前公共服务的问题主要在供给侧,具体表现为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与供给结构失衡并存,解决之策在于以人民满意为价值追求、以精准供给为行动逻辑,通过对公共服务需求的精确识别、规划的精心设计、产品的精益生产、服务的精准提供、过程的精细管理推进公共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