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研究原材料生产、产成品生产以及市场需求不确定下供应链风险共担契约与模型.分析了独立无协调决策与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的生产与订购决策,证明了独立无协调决策下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存在的纳什均衡博弈降低了供应链利润.为了降低供应链主体面临的两级生产与需求不确定性的风险,构建了风险共担协调契约与模型,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表明,不考虑两级生产与需求不确定性所进行的决策,使得供应链利润显著降低,说明研究两级生产与需求不确定下供应链运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风险共担协调契约,可以减少两级生产与需求不确定性对供应链效益的影响,提高供应商生产的积极性,使得基于风险共担的供应链利润达到了集中决策供应链的利润水平,从而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2.
考虑由两个零部件供应商与单个制造商组成的按订单装配式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完全信息下各成员的利润作为基准,分析了成本类型信息占优的单个供应商"信息伪装"对纵向制造商和横向互补供应商所造成的损失,提出了基于激励相容的供应商-制造商纵向契约和横向互补供应商参与下的交叉协调契约。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数据分析,研究表明:制造商主导的针对单个信息不对称供应商的激励契约,会产生"低端向下扭曲"现象,降低了横向供应商的最优订单量;制造商与横向的信息对称供应商分担信息租金而形成的交叉协调,在显示真实成本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最优订单量和整个供应链的全局利润。  相似文献   

3.
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系统基于惩罚策略的协同供货模型。首先建立了基于惩罚策略的供应商和制造商模型,接着对模型中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最优决策进行了分析,得出两供应商的最优生产批量决策存在唯一纳什均衡,且最优期望利润间接地受其单位缺货成本的影响,而制造商最优订货批量大于等于市场需求。其次建立了集中决策下供应链利润函数模型,并证明了该函数是决策变量的联合凹函数,存在唯一的最优解。为了达到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利润最大化,推导出基于惩罚策略的供应链协同机制。制造商通过调整订货批量和零件单位缺货惩罚成本,在供应链利润最大化前提下获得最大的剩余利润。最后数例分析说明制造商如何通过控制该惩罚成本系数使得供应链协同并获得最大的剩余利润。  相似文献   

4.
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单一产品二级供应链,在市场潜在需求和价格敏感系数不确定的情况下,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鲁棒定价决策。首先考虑了零售商掌握完全信息而制造商仅已知各参数区间的不对称信息情形,建立Stackelberg鲁棒博弈模型并对模型的均衡解进行探讨,进一步通过对解的分析和对比讨论了不对称信息下零售商的决策优势。然后研究了制造商和零售商都仅已知各参数区间的不完全信息情形,给出Stackelberg鲁棒博弈模型,求得其均衡解并与完全信息下的情形以及不对称信息下的情形进行比较,分别得到制造商和零售商在不完全信息下所获得的利润比在完全信息下所获得利润高的条件,并证明了制造商在不完全信息下所获得的利润比在不对称信息下获得的利润高,而零售商则刚好相反。最后给出算例分析,对所得到的解和结论做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5.
李毅鹏  马士华 《管理学报》2013,(7):1054-1059
考虑了由2个供应商与1个制造商组成的按订单装配的供应链模型。在供应商的零部件供应不确定、制造商的客户需求不确定的环境下,从多供应商的视角来研究如何通过供应商之间形成零部件横向协同,向制造商齐套供应零部件,从而降低制造商的期望总库存成本。首先,建立了单周期和多周期的理论模型,并对形成协同前后的期望总库存成本进行了比较;然后,通过模拟仿真的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比较,并分析了不同的缺货成本对最优订单量、最优订至点和最小期望总库存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供应商之间的零部件横向协同降低了制造商的期望总库存成本,提高了对客户需求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虑市场不确定、产品销量以及资金价值对供应链能力决策的影响,研究了供应链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的最优能力与定价决策问题,并求得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的解析解.研究表明,当供应链信息对称,供应商必须满足制造商的能力需求时,批发价合同不能使供应链能力协调.如果制造商能对供应商没有利用的能力提供合适的补偿,供应链能力协调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订单不确定条件下的供应链协同决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产品客户化程度较高的装配生产中,制造商在获得客户的订单需求信息,但订单尚未签订的情况下,往往就要求供应商开始生产订单所需的零部件,以便客户订单签订后可以立刻开始产品的装配生产,从而实现尽快向客户交付订单的目的。但是,在客户订单不确定条件下,供应商提前生产零部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一旦客户订单最终未能签订,由于零部件客户化程度一般也比较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很难被其它订单消化,从而形成呆滞库存。本文基于这样的运作环境,通过数学建模分析,研究了制造商何时向供应商下达零部件订单最优,以及供应商的最优生产决策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决策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结论,并分析了生产延滞成本分担系数对供应商和制造商双方期望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供应链中供应商订单分配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旭梅  李国强  张翼 《管理学报》2006,3(5):519-523
针对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问题,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质量、交货期和价格等数据,建立了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和奖惩机制,通过判断供应商提供数据的真伪性,对供应商的订单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用算例验证了所建立模型和奖惩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对两级供应链的收益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欣  马士华 《管理学报》2007,4(1):32-39
研究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制造商组成的按订单生产的2级供应链系统。用数学的方法分析了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在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不同策略组合下对该供应链收益的影响。通过具体算例对各种策略进行实验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对信息共享与协调合作在各种策略中,对供应链各成员及整个供应链的收益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供应链从传统模式转向完全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模式,制造商的订货次数、供应商的调整准备次数以及运输次数都大大减少,系统总成本降低了22.76%。信息共享能够降低成本,但主要收益来自系统的协调决策,而且这些收益并不是均匀地在各成员间进行分配的,而是随策略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供应商和零售商需求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考虑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两个具有不平等地位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运用信号博弈理论和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理论,研究批发价格合同下,供应链中存在的信息泄露和信息扭曲对供应链成员运营决策的影响。在批发价格合同下,供应商总会泄露市场地位高的零售商订单信息,两个零售商存在斯塔克伯格竞争。本文进一步研究分析,得到存在信息泄露的两种均衡策略——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给出零售商在不同市场需求条件下的订购决策。本文还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供应商可能在信息泄露过程中扭曲信息,误导市场地位低的零售商做出错误决策,供应商和市场地位高的零售商获得更大利润。当供应商扭曲信息时,尽管市场地位低的零售商利润降低,但其仍将继续留在市场中,零售商之间仍然保持水平竞争。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研究结论进行直观验证和说明。本文研究了供应链存在的信息泄露和信息扭曲问题,为现实中供应链各个主体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需求不确定环境下制造商既提供产品也提供相关服务时产品服务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与激励问题,考虑零售商拥有需求预测信息且可选择共享任意水平的信息量,通过构建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零售商信息共享水平、制造商服务效率以及消费者服务敏感性对服务价值和信息共享价值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两部补偿契约的信息共享激励策略。研究表明:需求信息共享能够有效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服务价值;当制造商服务效率或者消费者服务敏感性较高时,信息共享的服务改善效应将占优于其双边际效应,零售商会自愿共享全部需求信息并达到供应链"双赢";而当制造商服务效率或者消费者服务敏感性较低时,采用两部补偿激励契约可实现产品服务供应链中的完全信息共享,并且契约实施难度会随着零售商需求预测精度、制造商服务效率以及消费者服务敏感性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补偿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分析、比较了集中式决策与分散式决策下双渠道供应链的最优价格,从电子渠道与传统渠道合作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补偿策略,论证了这种补偿策略能够实现双渠道供应链协调,且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保证双渠道供应链成员的双赢.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进一步检验了所设计的补偿策略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信用支付契约是使供应链各方达到协调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下,建立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库存控制模型,提出了联合决策零售商的订货批量,以及制造商的生产批量和定期信用支付期的启发式算法。给出了利润分配方案,以使供应链达到协调。最后,本文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为运用信用支付契约协调供应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碳交易机制下,将交叉持股战略引入到制造商减排决策中,研究供应链企业的减排和定价问题。构建了供应链企业集中决策下的决策模型和交叉持股前后制造商与零售商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情形下的企业最优决策和绩效,并以数值算例演示了交叉持股和碳交易价格对企业决策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商与零售商交叉持股能够改变碳交易价格对制造商减排量的影响,使得制造商的单位产品减排量一定提高,市场需求提高,在一定条件下批发价和零售价降低;当交叉持股比例满足一定条件时,交叉持股能同时增加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利润并使供应链达到协调。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供应风险和生产成本的不确定性,本文研究了买方或卖方实施努力既可能改善供应可靠性,同时又可能降低生产成本的供应链最优决策问题。分别构建了制造商努力和供应商努力的两阶段动态决策模型。分析了提升供应可靠性和降低成本的概率对两种模型中的最优采购数量、最优努力程度和上下游期望收益以及供应链期望收益的影响。同时在两种模型的比较中发现,制造商的最优努力与供应商的最优努力之间的差异与收益分享系数有关。相同努力效果下,制造商努力时的最优采购数量总是不小于供应商努力时的最优采购数量。相比供应商努力,制造商努力更有利于增加其自身的期望收益。然而,供应商以及整个供应链的期望收益却可能在供应商努力时更高。  相似文献   

16.
在单个拥有线下传统批发及线上直销双渠道的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基于供应链成员博弈权力的差异,构建制造商占优或零售商占优的两类Stackelberg博弈及双方同等权力的Nash博弈模型,分析了三种博弈权力结构对供应链成员价格,需求和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制造商线下传统批发渠道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时,(1)渠道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0时和不为0时,三种博弈权力结构对制造商双渠道供应链均衡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鲁棒性;(2)三种博弈权力结构下,制造商线上直销渠道价格相同;两类Stackelberg博弈权力结构下,线下传统批发渠道价格相同且大于Nash博弈下的传统渠道价格;制造商批发价格随其博弈主导地位下降逐渐降低;(3)当渠道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0时,三种博弈权力结构对线上直销渠道需求的影响是无差异的;当渠道间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不为0时,两类Stackelberg博弈权力结构下的线下传统批发渠道需求相同且小于Nash博弈下的传统渠道需求,线上直销渠道需求相同且大于Nash博弈下的线上直销渠道需求;(4)三种博弈策略下,制造商收益及零售商收益随其博弈主导地位下降逐渐降低;Nash博弈下,供应链总利润最大。  相似文献   

17.
张盼 《中国管理科学》2019,27(2):107-118
考虑政府奖惩机制,在制造商直接回收的闭环供应链中,当市场不确定且制造商和零售商都能预测需求时,为研究零售商的需求预测信息分享问题,本文构建一个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别求得零售商信息分享和不分享情形下的均衡结果,探讨了需求预测信息精度对供应链成员利润及信息分享价值的影响,并研究了供应链均衡的信息分享策略。研究发现,需求预测精度的提高在大多数情形下会使供应链成员都受益。当制造商回收效率较高时,自愿分享需求信息是一个均衡;当制造商回收效率较低时,信息不分享是一个均衡;当制造商回收效率处于中等水平时,通过设计一个讨价还价机制,可以促使信息分享是一个均衡。此外,政府奖惩力度也会影响均衡的信息分享策略。  相似文献   

18.
考虑一个由单供应商和单制造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在不确定市场需求情形下考虑产品召回,站在制造商角度研究供应链线性保险合约下的最优订货决策以及最优线性保险合约决策。研究表明,最优的订货决策与产品召回概率以及线性保险系数相关,存在唯一的最优订货量来最大化制造商的利润。对于密度函数倒数的导数较大的一般需求分布函数,最优的线性保险系数与线性保险合约的固定费用以及产品召回概率有关。当产品召回概率和线性保险合约的固定费用均较小时或者产品召回概率较大但线性保险合约的固定费用适中时,制造商通过选择线性保险合约可以改善自己的利润。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兴智能回收,从闭环供应链渠道设计和回收定价角度,分别构建了单一回收渠道和双回收渠道下制造商一致和差异化转移定价决策模型,研究在制造商主导的闭环供应链中制造商的转移定价和最优利润决策问题。研究表明,相对于单一回收渠道,双回收渠道增加了产品回收率和供应链各成员利润;相对于差异化转移定价决策,制造商采取一致转移定价决策,能实现自身利润和智能回收商利润最大化,但会损害传统回收商利润,且不利于供应链其他成员利润的增长;当制造商采取差异化转移定价决策,虽不能实现自身利润最大,但相对于单一回收渠道,其利润也有所增长,也不会损害传统回收商利润,供应链其他成员的利润也会增长。  相似文献   

20.
林志炳 《中国管理科学》2016,24(11):153-161
为了阐述制造商建议零售价格对供应链定价策略的影响,以其作为消费者的参照价格,引入到供应链系统中。采用博弈论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制造商建议零售价格较低时,零售商将采用最低参照价格策略,当制造商建议零售价格较高时,零售商将采用最高参照价格策略,当制造商建议零售价格介于两者之间时,零售商将采用价格保持策略。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相关参数对上述三种策略的影响,以及三种策略之间的差异。不仅指出最低参照价格策略或者最高参照价格策略都有可能使制造商的收益最大化,还给出了选择的条件。最后,用数值分析比较了不同策略下的供应链系统收益,指出在最高参照价格策略下的系统收益是最优的。相关结论为制造商建议零售价格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