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苗族历史上是一个信鬼好巫的民族,其鬼神崇拜具有多魂说、神鬼不分、多神崇拜、崇奉始祖神蚩尤和图腾神盘瓠,凸显巫术色彩诸多特点.作为文化原型,鬼神崇拜的实质乃是苗族"精神的本原".我们要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之进行现代审视.  相似文献   

2.
从原始宗教作为文化原型的角度,考量了苗族巫文化的原型--苗族原始宗教及其核心要素鬼神崇拜,考量了苗族巫文化的巫性特质,并分析其成因,期冀对原始宗教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一鲜活的范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苗族傩神崇拜(或傩神教)是苗族在其特殊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多神崇拜中层次最高的、但又尚未成熟为人为宗教的一种特殊宗教形态。在其内容上与儒教文化大相径庭,是一种典型的乐感文化。一、建构在此岸世界的“上帝”观念,是苗族傩神崇拜具备乐感文化特质的前提条件。世界上各大宗教的共同本质特征是信仰上帝,信仰超自然的存在物,都认为上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宗教哲学认为,神不仅有一神论与多  相似文献   

4.
试论苗族鬼神文化的世俗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表达思想、情感和欲望的独有形式,有的直观朴素、有的含蓄深沉、有的则隐蔽地附会在宗教式的鬼神文化观念中,在鬼神世界里寻找为自己表现所需的“天意”和“神由”。对于苗族人民来说,他们更习惯于后者,鬼神世界尤如一个窗口,从中我们窥到了苗族人民对现实人生的种种世俗性想法、欲望和要求。苗族聚居的地区敬神把鬼之风相当浓烈。在苗族人民心目中,鬼与神都是隐藏在大自然背后的神秘力量,它从自然物中幻化出来,而且具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它主宰着宇宙万物、人间的凶吉祸福。换句话说,宇宙万物的兴衰更迭,人…  相似文献   

5.
还傩愿表面看来属于一种外来的多元宗教世俗文化,但实际上它与苗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仅从湘西苗族的历史实际出发,对其源流中的某些疑难问题作一番零碎的考证。一、还傩愿与苗巫文化的渊源关系部分专家学者通过傩文化与楚巫文化的比较研究证明,楚巫文化是傩祭、傩仪和傩戏的重要源泉之一,傩的发源地当在沅湘之间一带地区。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对楚巫文化民族属性的解剖分析,从而掩盖了傩文化与多个民族文化尤其是苗巫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类最初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原始宗教的产生正根植于此。因此,原始的宗教形态的主要内容就是自然崇拜。契丹人也不例外,他们崇拜山,崇拜天,崇拜太阳。因为崇拜和敬畏,担心会因为自已的无知而冒犯神灵,所以需要与山神、天神沟通,及时了解神的意图,需要神灵为他们指明生活的方向。因此,在契丹人的生活中,巫作为沟通神灵的使者,在契丹人的早期生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辽朝建立后,巫作为一种宗教文化被保留下来,仍然在契丹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信仰民俗是其中最瑰丽神奇的部分。《青蛙神》作为众多描写民俗信仰 篇章中不经意的小篇,却着实反映了江汉流域蛙崇拜这一民俗民风。通过对《青蛙神》中反映的江汉地区蛙神信仰概况、江汉 流域蛙崇拜与巫觋文化的关系、蛙神信仰的文化意蕴以及其与江汉流域社会生活的双向互动关系四部分,来探讨《青蛙神》中 盛行于江汉流域的蛙崇拜,以此来提升作品的可读性,丰富江汉流域的民俗信仰传统。  相似文献   

8.
苗疆巫蛊蠡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苗疆骇人听闻的放蛊术, 是父权制取代母系制后,体现女性抗争意识的一种“恋爱巫术”,蛊妇是随着母系制的终灭及宗教领域男性巫师价值定位的完成而由女巫类别中退化、演绎成的一种亦人亦巫、非人非鬼的异化形象。“蛊妇之害甚于鬼神”之谬说播传, 缘于苗民鬼神崇拜与巫术信仰的聚合力、男性巫师的意志显现及封建统治阶级“以夷制夷”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羌人的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族的宗教建立在万物有灵的基础之上,是多神崇拜.他们所信奉的最高神是天神阿爸木比塔.诸神间存在隐约的等级关系,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和职掌,神灵世界也有初步的组织体系.在羌民对神的观念中已有"神…'鬼"的区分.在羌族人对神的观念中有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白石崇拜".  相似文献   

10.
自然崇拜是中国自古有之的宗教习俗,但中国古代自然崇拜的宗教情绪比较平淡,自然神的人格化进程相当缓慢,春秋以前各种自然力基本上处于有"神"而无"话"状态,自然神话大多形成于战国以后,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自然神话是很不发达的,这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主流文化精神决定的.受西方进化论神话理论指导断言中国古代有丰富发达神话的假设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1.
<正> 这里所谓的“内容传达”,是指苗族民间舞蹈的姿态动作所包含的文化意蕴.若从舞蹈本身所指代、传达的对象和意象看,大致可分为巫舞、史诗舞、爱情舞和娱乐舞4类.A巫舞系统.这部分主要与鬼神、神灵有关,如湘西苗族《接龙舞》、《奶傩芭傩舞》、《跳香舞》,桂西北苗族《舞纸马》、《巴单舞》、《踏索舞》,黔中南苗族《粑槽舞》、《刀梯舞》、《跳洞舞》、《雷公舞》,黔东南苗族《鼓藏舞》、《马刀舞》,黔西北、滇东北苗族《神鼓舞》、《鼓笙舞》,广西融水苗族《拉鼓舞》等等,是一个庞大的舞蹈系列.它与学术界通常所称的“宗教舞”有近似之处,但却不能用固有的宗教模式硬套.尽管就其实质而言,神与鬼都是原始人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产生的非科学观念,但不同的民族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渊源和认识根源不同,对这二者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客家人的宗教信仰述略吴永章旧时,客家人宗教观念较为浓重。客家人信仰形形色色的神鬼,其主要信仰分述如下:一、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是指人们对某一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崇拜。客家人的自然崇拜主要表现有:太阳。在客家地区流行太阳生日之说。在梅县,太阳生日为农历三月...  相似文献   

13.
王鹏 《东方论坛》2008,(6):32-36
《希伯来圣经》是希伯来民族的文化经典,是犹太教的圣经,体现出了强烈的一神观思想。然而这种一神观念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经历了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后,在迦南当地宗教观念及埃及一神思想的影响下,出于民族凝聚和生存的需要,逐渐发展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系统性一神教。  相似文献   

14.
楚文化与苗文化有着割扯不断的关系 ,楚辞中埋藏苗族文化的因子。例如 ,宋玉《招魂》招唤顷襄王的生魂回归枫林 ,即与苗族原始宗教里枫树崇拜与始祖崇拜是叠合在一起的有关 ;屈原《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可能与苗族青年男女的“跳月”风俗有关 ;屈原《天问》中的“何肆犬豕 ,而厥身不危败 ?”可能与苗族文化认为狗屎能够祛病避邪、禳灾免祸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积淀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方方面面。苗族巫文化对苗族舞蹈的产生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在巫文化的影响下苗族舞蹈可视为不同形式的巫术行为。二、舞蹈是苗族巫术鬼神观念的载体。三、苗族巫文化体现于苗族舞蹈的内容与形式中。  相似文献   

16.
分类创造秩序,宗教消费是失序回归的一种偿付行为。凉山彝族的宗教消费可分为岁时仪式消费、人生仪式消费、神祇祭祀仪式消费、禳解祟祸仪式消费和咒盟审判仪式消费。田野调查发现,凉山彝族宗教消费中存在人-人力、神-神力、鬼-魔力的三重分类以及人-神、人-鬼、神-鬼的二元划分。彝族宗教消费将三重二元分类展演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之中,从而形成人-神消费、人-鬼消费、人-人消费的三重结构。理解彝族宗教消费的文化特性及其运行逻辑,可为提高凉山彝族扶贫政策的精准性提供学理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斯批黑遮》是哈尼族的一部宗教文献,它以说唱念诵的方式在哈尼族宗教主持者摩批中世代相传,并以同样方式出现和使用于哈尼族丧葬活动中。作为一部流传千年的丧葬祭词,它深刻地反映出哈尼族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这种原始宗教的内核。同时,由于它的内容涉及了哈尼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特别是涉及了哈尼族社会文化习尚的主要部分———宗教生活(精神的)、农耕定居(物质的)和人生礼俗(现实人生的)三个方面。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展示出了哈尼族社会生活的概貌。《斯批黑遮》不仅可称为哈尼族文化的百科全书、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称之为深沉的哈尼族人生启示录。  相似文献   

18.
楚俗尚巫辨     
楚人信鬼好祀之说由来已久,《吕氏春秋·异宝》、《淮南子·人间训》曰:“荆人畏鬼”,高诱注:“好事鬼也”。《汉书·地理志》曰: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王逸《楚词章句》亦曰:“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秦汉去先秦未远,且民俗民习具有“活化石”的特性,诸子之言当不是无稽之谈。降迤唐代,元稹诗又云:“楚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元氏长庆集》卷3)。及至近现代,特别是当代,不少学者更进一步将先秦时期的楚文化概括为“巫术文化”。但随着楚史研究的深入和楚文化研究的开展,我们认为对于“楚俗尚巫”这一提法,很有必要提到文化史的高度加以重新认识,并对如下问题逐一给予辨析和澄释:1、尚巫之俗在楚国产生、发展的阶段和时限;2、在楚国尚巫之俗的内部结构中,各因子和子系统的地位、特点及其来源;3、在楚文化的内部结构中尚巫之俗所处的层次。囿于篇幅,本篇拟按巫术构成的各项因子,首先完成对春秋时期楚文化中各相应部分的逐一考察。  相似文献   

19.
研究《楚辞》,以《九歌》最多异说。《九歌》是南楚古神话和原始宗教的第一手绝好材料。如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九歌》言:《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必作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怫郁,出见俗人祭...  相似文献   

20.
杨青新 《南都学坛》2006,26(5):12-13
《说文解字》的字义体系与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将单纯的汉字与先民丰富芜杂的宗教意识自然地糅和在一起,隐秘而详审地记载着古代汉民族对天神、地礻氏及人鬼等的崇拜与敬奉,从而集中地展现了我国古代的原始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