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4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2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古代社会文化的瑰宝——评《布洛陀经诗译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史诗之国,各民族的史诗异常丰富。除早巳蜚声海外的藏族《布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外,彝族的《梅葛》和《阿细的先基》、纳西族的《创世纪》、布努表瑶的《蜜洛陀》、苗族的《苗族古歌》、拉祐族的《牡帕蜜帕》等,在国内外也都享有盛誉。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的《布洛陀经诗译注》,不仅为我国史诗宝库又添一新瑰宝,且为壮族古化历史和社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2.
人类装饰品出现较迟,大约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对牙齿的装饰,有两种方式。一是加以摧毁,这就是拔齿,一是加以染色或包裹,这就是黑齿与金齿、银齿。这些习俗,均可从古代南方民族中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3.
楚令尹浅说     
春秋战国间,社会巨变,反映在官制上,便是列国不一,名目纷繁,正如《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说:“自周衰,官失而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作为南方大国的楚,又带有其特殊性,许多官名不见于其他诸侯国,令尹是最显著的一例。令尹一名的由来,据《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疏:“楚臣令尹为长……令,善也;尹,正也;言用善人正此官也。”这是一种流行的解释。据《说文》:“令,发号也”;“尹,治也……握事者也”。故令尹的字义  相似文献   
4.
楚役制初议     
孟子把古代统治者的取民之法,归结为“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孟子·尽心下》)。前二者是指对劳动产品的征敛;后者则是指对劳动力本身的征发。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赋税与徭役。笔者在对楚的赋税制作了初步探求之后(见《楚赋税制初探》一文,载《江汉论坛》1982年第7期),本文再对楚的徭役制略加考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南方多丛山峻岭、草木丛生,为众多猛兽出没之地.人们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尊虎为祖,以求其保护.南方诸族盛行虎图腾崇拜,自古而然.分述如下:一、楚人以虎为氏楚人的一支以虎为图腾,是有史可征的.据《左传·宣公三年》载:“初,若敖娶于(云阝),生斗伯比.若敖卒,从其母畜于(云阝).淫于(云阝)子之女,生子文焉.(云阝)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云阝)子田,见之,惧  相似文献   
6.
明代以来,前人多对黎族土官持否定态度。笔者以为,要对黎族土官的得失利弊作出恰当评价,必须对其发展过程作一番较为全面的历史考察。黎族土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历史发展时期:从汉至唐为形成时期,宋、元为发展时期,明为鼎盛时期,清为延续时期。  相似文献   
7.
元代,瑶族事迹已大量载于史籍中。其名除通作“瑶”外,尚有其它称谓: “莫瑶”。如《元史·余阙传》载:元统时,“会莫瑶蛮”反。按:莫瑶之名,由来最古,早在《梁书·张缵传》中已有文。 “山瑶”。如元人阳恪《平蛮记》载:黔中郡辰、澧二州蛮反,元当政者“起集山瑶、仡佬以为响导”(见《元文类》卷二七)。按:山瑶之名,宋已有之,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即有此称。  相似文献   
8.
明代,瑶族势力空前壮大。瑶族分布的重心已南移至湘南及两粤,三省瑶人势力最盛的是:湖南的衡、永、郴、桂等州诸瑶;广东为占据泷水流域的罗旁瑶;广西则为浔州大藤峡瑶。明代瑶族社会,虽然整个发展程度尚不高,但较前已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从社会经济、政治及民族关系诸方面可以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9.
一、元代在鄂西民族地区统治地位的确立忽必烈予公元一二六○年即位,是为元世祖。至元十年(一二七三年),元军攻陷襄阳,挥师东下。至元十三年(一二七六年),占领南宋都城临安。至元十六年(一二七九年),南宋亡。同时,元军在陆续攻陷襄阳、沙市、江陵后,占领了施州(即今鄂西地区)。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的南半部存在着有别于华夏族的楚、越两大民族。它们之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从其有着共同的祖先崇拜和相似的习俗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反映。史载:“越,华姓,与楚同祖”,或说“越,华姓”。楚越出于同一世系的说法,显然渗进了后人附加的夸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