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4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2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民族学界提出了南方民族文化与楚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古人有言:“礼失求诸野”。这是不无道理的。开拓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对民族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当是有所补益的。 擅 称 王 侯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以蛮夷自居的楚人,率先僭越称王。当周夷王之时,楚势向江汉地区扩展,“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溢。’乃玄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  相似文献   
12.
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南越政权,存在的时间近百年之久。他推广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越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他实行“和辑百粤”的政策,从越习俗,任用越人为官、为将,提倡汉族与越族通婚,较好地处理了汉越民族之间以及越族内部的关系,使南越地区出现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局面。他推行秦汉的政治制度,对中央王朝称臣、守职约,保持密切的臣属关系,为加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开发祖国南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台湾历史与高山族文化》评介吴永章,谢冰张崇根同志所著《台湾历史与高山族文化》一书,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就其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关于台湾地方史若干史实的考证和论述,计有《三国孙吴经营台湾考》、《台湾古称“流求”探源》、《毗舍邪─—...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治理问题。秦代,首次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特别政区——“道”,并委任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臣邦君长”、“臣邦君公”(见《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这可谓中国历史上“土官土吏”(见《明史·土司列传》)之所始。其后,历代封建王朝沿袭并发展了秦代这一政策。至唐、宋时期,在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州、县,实行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羁縻”措施。始于元,完备于明、清的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可见,有宋一代的民族政策,在中国历代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治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宋代对南方诸族的羁縻政策的主要内容,作一初步的综合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政治、经济、生活、民俗、族群方面,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论述了明清韩江流域的蜑民社会,从而对韩江流域先民及其文化渊源的探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试析闽、台、粤客家地区的“妈祖”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闽、台、粤客家地区“妈祖”崇拜的祭祀时间、祭祀形式,流存渊源  相似文献   
17.
黎族史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黎族历史研究中存在的某些有分歧的问题 ,发表如下看法 :传说中的“穿胸民” ,并非“胸前穿孔”的“异人” ,而主要是指穿着由中央贯头而下的“贯头衣”与“桶裙”的黎族先民 ;对学术界存在的自西汉元帝罢弃珠崖郡至梁大同年间海南为中央王朝的势力所不及之地的一种说法提出异议 ,认为东汉一朝的势力即曾及于海南之地及其所属黎族先民 ;对从宋代迄今沿袭改动苏轼诗句“云安市无井”为“万安无市井”的失误 ,加以澄清 ;认为历史上黎族分布地要较今日更广 ,宋代以前内地的雷、廉诸州也曾是黎族重要居住地 ;不同意前人对元、明黎族土官持全面否定的观点 ,认为应该肯定黎族土官的历史作用 ;揭示佛教是最早传入黎区的外来宗教 ,并曾出现过黎族“慕佛相好”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8.
瑶族历史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新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瑶族历史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依据瑶族先人“盘瓠蛮”及历代瑶族分布的状况及变迁,首次具体证实了历史上瑶族居住地要比现在广阔;提出了宋代以后出现了以“瑶”作为南方民族代称的问题,故对“瑶”的记载要区分泛称还是专指,不可混同;关于瑶人南迁路线,不同意由湖南入广东再转广西或由广西再转广东的传统观点,提出了直接从湘南分道进入桂粤两省的新说;主张瑶、畲分流的起点在湘南,由湘南越南岭进入两粤者为瑶,由湘南东入赣南、再至闽西南、粤东者为畲,由此奠定了今日瑶、畲分布的格局;首次提出佛教传入瑶区不晚于宋而流行于明、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古代鄂川湘黔边区蜒人与岭南蜒人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古代蜒人,时间跨度很长,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起,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地域分布颇广,北抵长江三峡,西延云、贵,中有湘南,南及五岭。这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同名为蜒的群体,其氏族渊源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并不相同。就其主要类别而言,可分为两大派系:一属魏晋南北朝时期川,鄂、湘、黔边区的蜒人;一属隋唐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的岭南蜒人。为便于叙述起见,于此拟以“南”、“北”二蜒名之。至于其他地方的蜒,本文不予涉及。  相似文献   
20.
宋代广西羁縻州制,是在唐代羁縻州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并使之日益完备的。其主要内容,分述如下。羁縻州建置关于有宋一代广西羁縻州县的分布与数目,据《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宋史》、《粤西文载》、《广西通志》诸籍综述如下。邕州(治今南宁)下左江共二十七州、四县: 龙(一作笼)州、忠州、冻州、江州、万承州、思陵州、左州、思诚州、谭州、渡州、七源州、西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