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近代法国汉学家鄂卢梭提出了“越楚同源说”之后,国内外持这一说的颇不少,其主要论据有两条:1.引《世本》“越、华姓也,与楚同祖”的记载,认为越、楚的祖先均出自华姓;2.越、楚(荆蛮)均有断发文身的习俗。越南的陶维英在其《越南古代史》  相似文献   

2.
“越V越想(会、好)V”句式芜崧本文拟从语法和语义两方面探讨“越V越想V”、“越V越会V”和“越V越好V”这三种句式的个性和共性。一、“越V越想V”句式请看例句:越看越想看/越读越想读/越听越想听/(篮球)越打越想打/(生意)越做越想做1“越V越想...  相似文献   

3.
峡川地区的夏、越民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散向峡川地区的夏、越民族 在夏人中的越族因战败而流散之前,他们已经与中原各族交融甚久了,因此在语言、文化、心理上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特色。这既是布依语中包含有上古汉语语音的最初来源,也是后来周族、匈奴族等自称为“夏人之后”的渊源所在。所谓“夏人”“夏族”是个“泛夏”概念,凡参加过夏代部落联盟的民族都是“夏人”或“夏族”。正如当代“中国人”、“中华民族”包括了多民族多人种一样。不过,本文是在“夏越同源”的意义上使用’夏族”“越族”的名称,与其他著作使用泛夏概念的“夏族”有所不同。翦伯赞先生的《先秦史》指出:“‘夏族’虽然被商族所征服,但不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鲁讯研究,在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上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主要表现在:“研究”,据说只为两千左右位研究者所关注,两千人研究、写书,只能销行两千册,在这个圈外很少有人关心;“研究”本身,有的过分求奇。文章越写越‘玄’,越写越‘涩’,有人反映全国性的文学评论刊物,差不多有一半的文章专家都看不懂,更不用说一般年青的读者了”。有些被称赞的东西,曲高和寡,难被理解;真正有见识、有水平而又较能普及  相似文献   

5.
对于《尚书·召诰》“越若来三月”一句的含义,历来学者说法不一,最主要有三种见解:(一)“越若来”为“于顺来”之义;(二)“越若”是语词;(三)“来”即是“来年、来月”之“来”.实际上,“越若来”不该解释为“于顺来”,而“越若”于此亦非语辞,“越若来”应是连动结构,“越”为踰越之意,“来”为至之意,而“若”则为承接连词,将两个动词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越……越……”语句的逻辑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越……”语句并非递进关系复句,而是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语句形式;两个“越”字并非关联词语,而是分别在前后分句中起限定或修饰作用的副词,因此“趔越辨越明”应该解读为“越理越辨”是“越理越明”的充分条件,而非真理辨是真理明的充分条件,正是由于解读失误,导致了97国际(华语)大专辨论会大决赛中首都师范大学代表队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秦末汉初,一批越人将领曾随刘邦进入三秦,以战功封于冀鲁。其后,武帝刘彻又把东南地区之东瓯、闽越人徙于江淮之间,把岭南瓯骆人徙于沔北南阳之地。北徒越人之苗裔,经过长期生息繁衍,到东汉魏晋时,形成江淮、沔北“蛮”族之主体。东晋以后,他们或同南下的中原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杂居、交往和融合,或被东晋南朝统治者强徙和同化。一战国中期,由越人建立的“于越”为楚所灭。其后,秦又灭楚而据有越地。秦始皇东巡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作何解读,其中既有史料解读的分歧,也有词汇训释的差异。“越明年”的解读,当从历时性的语料研读入手,找出直接的证据。从时间记载确切的墓志资料可以看出,“明年”指的是次年,而非第三年;“越”字与时间连用,有“越”+时间点、“越”+时间段两种,前者表示的即“越”字后的时间,《岳阳楼记》之“越明年”正是如此。后者表示的是跨越、度过一段时间,“越”字为动词。在“越”+时间点这种用法上,“越”与“粤”相通,“越以”和“粤以”用法一致,“越”“粤”二者均是句首无意义的虚词,不能训作介词“到”“于”等义。因此,“越明年”即“明年”、次年之义,在《岳阳楼记》中,指的是庆历五年,而非庆历六年。对滕子京《与范经略求书记》时间的再解读,也可判定岳阳楼增修在庆历五年,与词汇的训释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晓英 《人力资本》2008,(4):36-37
对一个收入总是少于支出的职场新人来说,只有投资自己,才能够把自己从“草莓”变“荔枝”——越活越勇敢,越活越享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越A,越B”句式的语义内容,变式情况及“越”后置词语的类型和功能.本文所讨论的句式,一般是前后两项之间有明显停顿,书面上用了逗号的,有时也用紧缩句的例子.一.“越A,越B”句式包含的语义内容副词“越”可以前后连用,形成“越A,越B”句式,表示一事物的行为状态性质是随着另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即B项变化是依附于A项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再融资市场的蓬勃发展,再融资承销的竞争日益剧烈.理论界普遍认为声誉和关系是投行竞争再融资承销中两个重要的影响机制.以2001-2011年沪深两市310家SEO公司为研究样本,可对投行与上市公司的“关系”在投行竞争SEO承销业务中的作用进行实证考察,并能进一步探讨“关系”与“声誉”这两种影响机制的相互替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投行与上市公司“关系”越紧密,即如果该投行是公司IPO的承销商,或者在公司IPO时的承销份额越高,或者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那么它越有可能获得公司SEO的承销业务;然而,“声誉”会削弱“关系”的影响,只有在投行声誉较弱的情况下,“关系”才能发挥作用.这说明,在一个以“声誉”为主要竞争指标的市场当中,投行会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这不仅有利于承销市场秩序的构建和市场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我国证券业和资本市场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发现并论证了品德高低变化的四个规律。“德富律”:经济发展越快、财富分配越合理,人们物质需要的相对满足便越充分,人们的道德需要便越多,人们的品德便越高尚。“德福律”:政治越清明,人们的德与福便越一致,人们的道德愿望便越多,人们的品德便越高尚。“德识律”:科教越发达,人们的道德认识便越高,人们的品德便越高。“德道律”:道德越优良,与人们行为的客观规律便越相符,便越易于被人们实行,从而人们实行道德的行为便越多,人们的品德便越高尚。  相似文献   

13.
§3.字形排列法中的文字学问题 3.1.以实现高效率检索为目的的对“字”的分类.其出发点与归宿,都应该是为了获得一个最大的“分类”值,或者说,获得一个能够有效地控制检索的准确性与检索的速度的“分类”值。“分类”值越大,则字头的同类现象越小,字头的同类现象越小,就能更有效地控制检索的准确性与速度,分类的结果也就越理想。换句话说,“类”必须分得细,排列的项目才会明显地现显其本身所具备的差别性,因而给寻检手续提供优异条  相似文献   

14.
越文化对鲁迅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在研讨会上 ,与会专家就“鲁迅思想的越文化渊源”、“鲁迅与越地人物的精神联系”、“鲁迅作品的越文化表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 ,推动了鲁迅研究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文化”和“越文化”是指吴人和越人的生活方式及其所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春秋末年吴国灭亡以后吴地的吴文化就被越文化取代了,战国中期越国被楚国灭亡以后吴越地区的越文化又被楚文化覆盖了,所以在战国时期我们在吴越地区只能见到越文化和楚文化的遗存了。通过对战国时期吴越地区越文化和楚文化的研究可以看到一个地区的文化是怎样随着人群的流动而变迁的,因此用一个固定的词例如“吴文化”或“越文化”来称呼这个地区前后更替变化的文化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阿诤 《社区》2005,(6):1-1
近日,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在宁波市召开了“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表彰暨学习型社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这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图书事业正在向基层社区下沉和扩展,从而使城市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又增加了一项极具可操作性的社区实践活动。也许是个成见,很久以来,我总认为,按国际惯例,公共图书馆应该是以“传播”为业的,馆中的图书被公众借阅得越多,服务面越广,越值得自豪;而中国的图书馆却一向是以“藏书”为业的,藏起来秘不示人的图书越多越好,至于公众借阅,倒不在话下。去国家图书馆、首都…  相似文献   

17.
闽粤赣交界地区原住民族的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越人遗俗的“山都”是闽粤赣交界地区古代越人的后裔,与西汉初南海王织领地的越人一脉相承,是该区的原住民族。畲族与“山都”的文化习俗大别,不可能与“山都”同为本土越人的后裔,不是原住民族而是迁入民族。  相似文献   

18.
郭沬若、周扬两位同志编的“红旗歌谣”出版以后,我就不断阅读。越读我越兴奋,越读我越激动。“红旗歌谣”的的确确是我国诗坛上的一面大红旗,是大跃进时期一颗金光闪闪的诗的宝珠。  相似文献   

19.
感受北京申奥风 从北京决定“二次革命”——第二次申奥开始,北京就“刮”起了申奥风,而且越“刮”越大,越“刮”越猛,这阵势,非要“刮”到12级以上不可! 那么,风的“源头”在哪里呢? 就在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号新侨饭店B座6层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 风从这里来,风向全国去。 风从这里来,风向全球去。  相似文献   

20.
世纪初,“80后”写作已经从《萌芽》1999年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正式出炉的“新概念族”,扩展成了一场普泛性的青少年写作热潮。经过几年的演练后,已逐渐由当初含混、青涩的少年写作逐渐成为了一道颇具市场效应的大众文化景观。然而,缺少人生历练和知识准备的不足,又总使他们的写作呈现出了狭窄、重复、雷同的类型化弊端和忧郁、沉闷的少年强说愁基调。而传媒与书商为了“共同体”利益,越演越烈的热炒,则严严遮蔽了“80后”写作的致命硬伤。因此,对主流评论界而言,对“80后”写作的及时引导与批评,已经不能再沉默与缺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