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张勇健 《百姓生活》2010,(12):61-61
世界上唯一没有红绿灯的城市 新疆特克斯县有一个堪称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相传,特克斯八卦城最早是由南宋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设计的。当年,丘处机应成吉思汗的邀请前往西域,经过特克斯河谷时,被这里的山川形势所打动,于是就规划了这座八卦城。  相似文献   

2.
长春子名丘处机,元代著名道士、养生家。曾随成吉思汗西征,他生于南宋高宗绍兴18年(公元1148年),卒于元太祖22年(公元1227年),享寿79岁,这  相似文献   

3.
全真教虽在元代有大发展,但元代的佛道角力仍使它受损;元室曾三次焚毁道书。丘处机“法孙”史志经继承发挥惹怒元室的处顺堂《西游记》壁画图文主旨,编创关于丘处机到大雪山见成吉思汗事绩“图文”六十四回,实际上就是全真教《西游记》初稿,它与佛教系统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相结合,终于形成了今本小说《西游记》。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为吴承恩所写定之说,目前已受到广泛质疑。笔者近年力主《西游记》的茅山乾元观"阎希言师徒定稿说",希望纠正偏见并整合"丘处机作者说"和"吴承恩作者说"。本文则重在比较"阎说"与"吴说"优劣,包括指出"阎说"在证据充分、研究战略、思考及立论的方法、推进中难点的突破、对文本及历史记载的解释力等方面,远优于"吴说"。  相似文献   

5.
丘处机是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作为金元之际有重要影响的全真教第五任掌教,全真教在其带领下迎来了初兴。金末元初,社会动乱,民生凋敝,人民需要一种稳定人心的信仰,社会大形势给了全真教发展的契机;同时,丘处机出身平民,对他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丘处机在"修道"上天资高、起点低,经过磻溪、龙门的艰苦修炼,先后取得金世宗和元太祖两位君王的信任,全真教的初兴与丘处机的个人修为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单介绍了成吉思汗陵的历史变迁过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成吉思汗陵最终在鄂尔多斯安放和供奉的历史文化根源:第一个也是最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的"盟旗制度";第二个原因在于17世纪上半叶创作的蒙古历史文献巨作《蒙古源流》、《黄金史纲》和《黄金史》等史书的诞生和民间传说的流传,为其找到了合理的历史依据,创造了舆论氛围;第三个原因在于成吉思汗八白室在鄂尔多斯供奉和祭祀已有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信仰基础。因此成吉思汗八白室虽躲避战乱几经迁徙,但最终迁回到鄂尔多斯供奉和祭祀至今。  相似文献   

7.
成吉思汗死于何地,死后又葬于何地,是学术界多年来颇有争议的问题.该文从成吉思汗带病用兵西夏、史料记载病殁六盘山,以及六盘山地区一些特殊地名、出土文物及当时交通条件限制及炎热夏季不可能长途跋涉将遗体运往别处安葬,作者倾向于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并就地安葬.  相似文献   

8.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成吉思汗为蒙古民族形成、蒙古汗国建立以及后来元朝建立奠定了基础.成吉思汗死后,葬地不详,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是历史上形成的成吉思汗祭祀地,是蒙古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家园.作为成陵所在地,近些年来伊金霍洛旗在经济社会事业较快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成吉思汗文化建设卓有成效.建设成吉思汗文化,伊金霍洛旗应坚持学术研究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区分历史与文化现象,应建立成吉思汗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成吉思汗箴言是指成吉思汗富有哲理性的言论,是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今天,成吉思汗箴言中体现出的当代价值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在分析成吉思汗箴言的概念和梳理文本源流的基础上,阐释了成吉思汗箴言的当代价值,并从国家文化政策、文本的影响因子、译者的翻译策略和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探索了成吉思汗箴言在英语世界译介的可行性,以便进一步推动成吉思汗箴言的英译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山东栖霞,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其中最有名且影响最大的是元朝的全真道龙门派祖师丘处机.丘处机在历史上有着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蒙元社会,非指一个统一的国家制度,而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蒙",是指成吉思汗在蒙古高原建立的大蒙古国。"元",是忽必烈创立的元朝,是中国正统的封建王朝。二者既有密切的继承关系,又有质的区别。成吉思汗的家族世系、成长过程均深受萨满教影响。其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过程中,均以萨满教为思想基础,对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一视同仁。成吉思汗对宗教宽容、友善、予以优待等宗教法规和政策,以大扎撒法典的形式法制化和制度化,得到了子孙后代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忽必烈,作为蒙古国末代可汗和元朝开国皇帝,制定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政策和法规。  相似文献   

12.
成吉思汗箴言是成吉思汗关于政治、军事、道德、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哲理性语句,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及行为准则。成吉思汗箴言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本文从成吉思汗箴言的文本分析,翻译策略选择和对外译介角度探讨了成吉思汗箴言英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要采用异化翻译策略来保持成吉思汗箴言语言和文化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13.
金元时期儒、释、道三教之间的关系,从万松行秀与耶律楚材、耶律楚材与丘处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可窥一斑.各派在当时高唱三教合一,虽然有其现实利益的考虑,大家都希望以己为一,将对方同化;但从更深层次而言,儒、释、道在人之为人的全面发展中就有了结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蒙古文学史上第一部历史小说《青史演义》是近代蒙古族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尹湛纳希的呕心沥血之作。作者以蒙汉文历史资料为依托,将蒙古族传统的审美意识与汉族儒家思想相融合,精心塑造出了"应天顺人,怀之以德,慈仁安百姓,情义动三军"的仁君成吉思汗形象。通过《青史演义》中成吉思汗形象与蒙古传统的其他史传作品中成吉思汗形象的比较,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成吉思汗形象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5.
成吉思汗祭祀作为历史记忆载体和政治文化资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语境下扮演着不尽相同的角色,并发挥了截然不同的社会功能。该祭祀在不同政权(北元、清朝、民国以及新中国)时期,被不同的群体不断地再构建和再解构,被解读出包括蒙古黄金家族政治、民族国家、佛教、世俗化以及民族或族群认同等诸多层面的多种涵义。成吉思汗祭祀的现代转型中,国家、蒙古族民众、佛教徒以及其他参观者等各类参与者为消除或生成不同成吉思汗身份和意义而互动,但国家在这一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成吉思汗不仅以赫赫战功彪炳史册 ,更以善于用人流芳千古。他的手下没有叛将正是他用人艺术的表现。成吉思汗敢于用贤、恪守诚信、爱惜人才的用人政策 ,是将士忠诚于他的关键。他不仅以诚信责人 ,更以诚信律己。忠诚、信义的选才标准吸引着千千万万崇尚忠诚、信义的人。成吉思汗用人不分民族 ,不分等级 ,唯才是举 ,使得他的周围“猛将如云” ,“谋臣如雨” ,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成吉思汗独具特色的天论观是成吉思汗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吉思汗关于天的一系列观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亲身的实践经验和广大民众的认识成果的结晶。研究成吉思汗的哲学思想必须研究他独特的天论观,以及作为古代人的思想,即成吉思汗哲学思想对当代有何传承文化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人的第一次西征,在人类历史上意义非凡。西征的最后胜利,证明了成吉思汗这一战略抉择的正确性。成吉思汗对西征的抉择,与当时东西战略形势和战略价值的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成吉思汗祭奠已历经八个世纪,是自成吉思汗去世以来形成的蒙古族祭祀文化现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地区的达尔扈特群体一直传承着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在几百年传承的过程中,成吉思汗祭奠不断融进新的元素,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达尔扈特这一群体的思想意识也在发生变化。剧烈的社会文化变迁容易引起文化失调,进而给传承人群的生活带来困扰,产生文化震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如果不尽早保护达尔扈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延续了八百年的成吉思汗祭奠将面临后继乏人的传承危机。社会文化变迁的巨大冲击,让蒙古族非文化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了措手不及之感,在这样的境遇中达尔扈特这一传承人群更需要冷静思考、提高自己的担当意识,更加强化传承保护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感,让古老的成吉思汗祭奠活在当下,留给后人,让它永远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今本《西游记》之祖本《西游记(平话)》,系全真教创始人之一丘处机麾下道士史志经等人所撰。文章进而从明代道教秘史等若干方面认定,今本《西》书定稿人也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居于江苏茅山乾元观的全真龙门派道士,其中闫希言(闫蓬头)师徒可能性最大,因此,《西》书作者不是吴承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