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女性与自然的对话——《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浮现>中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反映了小说作者对女性--自然联系的生态女性主义文艺观.文中女主人公通过两个层面的旅程,即生理和心理的旅程,逐步建立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通过这一旅程,女主人公意识到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和统治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并力图消除压迫女性和自然的共同根源-男权制等级二元论,以求建立男性与女性、文化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既是女性的,又是生态的,是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强调女性和自然相联系的概念,批判文学中父权制双重统治,反对物种歧视和性别歧视,唤起人们对自然和女性的同情、理解和尊重,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探讨解放女性和解决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旨在解放女性、拯救自然、解决地球环境的承载力问题,为人类的持续发展谋求出路。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人对自然的支配和破坏源自社会中的支配和统治模式,对自然的压迫与对妇女的压迫具有相似性,女权主义运动的目标几乎与生态运动的目标相同。生态女性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倡导关怀伦理,建立系统生态观解决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4.
凯特·肖邦的《觉醒》通过对女主人公艾德娜在男权压迫下自我意识觉醒过程的描述,探索了自然和女性的联系,揭示了父权制以文明为工具对自然与女性的双重统治,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关注、对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歌颂和对城市文明的批判,透露了作者构建一个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会的理想,蕴涵着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5.
《简·爱》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女权主义的视角分析,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探索了女性和大自然之间特殊的关系,揭示了19世纪英国女性和自然资源遭受男性压迫和掠夺的悲剧事实。小说拒绝男性至上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对女性和自然的统治和忽视,阐释了作者希望解放女性和自然,发展女性自我意识,构建一个两性完全平等、和谐生存的理想境界。小说中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完全弥补了前人在这一领域的不足,为以后的读者提供了广阔的生态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6.
自然与女性之隐喻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自然与女性有紧密的联系,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象征的和政治的关系。自然与女性之隐喻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和隐喻认知结构,表明了人类对自然的统治和男人对女人的统治建立在同一个观念框架之上。生态女性主义主张构建女性与自然之隐喻关系的新范式,为新价值体系和社会结构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康德哲学与生态女性主义是否相容?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主张消解性别压迫,康德关于启蒙的看法却透出性别歧视;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议题是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之间存在重要关联,并将这一双重压迫的根源追溯至二元论,而康德关于人原自然、自然原文化的看法正体现了二元论思维。因此,康德哲学与生态女性主义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界主宰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斯坦贝克短篇小说《菊花》中伊莉莎和自然之间复杂而紧密的关系,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中女性和自然遭受男性压迫和掠夺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中不乏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揭示和艺术表现,其中也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探究欧美文学中人类征服自然和统治自然的根源,提出人类应该承担保护自然、适度发展和简化物质生活的生态责任,进而归纳出欧美文学中所体现的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0.
《愤怒的葡萄》是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约德一家人经历的描写,反映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男性和人类至上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对女性和自然的忽视、压迫、摧残和统治,揭示了女性精神和大自然之间的天然联系,表达了作者对父权制意识形态、功利主义及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深刻批评,体现了他对自然和女性命运同等关注的远见和情怀。  相似文献   

11.
《她》既展示了当代社会中男性追求科技发展的强烈欲望,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科技的过分依赖,也呈现了男女之间的关系由对立、压迫到融洽、和谐的发展过程。在男权统治下,自然及女性都受到了压迫。但在被破坏的生态中,男性自身也遭受着痛苦。为了拯救生态,人类必须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并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而且还要付出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女性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和自然有天然的联系。贬低女性和贬低自然之间存在重要联系。劳伦斯的《菊香》是一部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品。在小说中,劳伦斯揭示了自然与女性被边缘化的他者身份,批判了工业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对人性的异化。同时,揭露了代表文明势力的男权制对女性的压迫和漠视,表达了他对女性自我意识崛起的美好期待。  相似文献   

13.
美国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的《林中之死》描述了一位地位卑贱的农村老妇人的悲惨生活及其死亡。本文透过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林中之死》中老妇人这一形象进行解析,通过老妇人的悲剧性一生和对“死亡”这一女性回归自然的过程描述,把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人类对自然的掠夺进行统一,揭示了女性和自然受男权控制和征服的悲剧局面,呼吁解放自然和女性。  相似文献   

14.
福斯特创造性建构“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旨趣,在于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进而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和当代生态政治学之间的有机联系,践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旨”——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  相似文献   

15.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与李清照两位风格迥异的诗人,其作品中却同时隐含了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她们善于将身边的自然事物与女性特质联系,与所处的时代的压迫抗争,但是她们又存在差异,克里斯蒂娜善于用自然隐喻女性不幸、挣扎、勉励的过程,满怀对女性的关怀与鼓励,而李清照善于通过对自然的运用、赞美,以彰显敢于实现自我价值的特立独行的女性特质。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哈代的作品中蕴含着独特的生态伦理思想:他对自然的描写,体现了生态整体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也控诉了工业文明和人类欲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他对女性的塑造,表现了女性与自然的天然联系,揭示了女性与自然都是男性、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压迫对象;他赋予动物以主体性,提倡尊重动物的权利,认同动物的情感。哈代作品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复杂,却并不矛盾,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既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又体现了道德关注的"同心圆"倾向。  相似文献   

17.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与生态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生态女性主义者考虑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与其他各种社会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它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主张改变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它批评男权的文化价值观,赞美女性本质,它反对那些能够导致剥削、统治、攻击性的价值观.电影《阿凡达》的思想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影片解构了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男权社会、抗议现代科技对自然和人类的损毁、谴责种族主义,是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最完美的诠释与展现.  相似文献   

18.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西方社会男性主宰女性与男性主宰自然二者之间密切相关:性别压迫与自然压迫都是根植于相同的父权思想。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宣泄了一个女性主义者对父权制不满的同时又表达了她对人类文明侵略自然的担忧和对构建人类物质与精神家园的思考,从而使《浮现》具有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9.
以小说《一千英亩》为文本,通过透视《一千英亩》中父权制统治下的自然环境状态和女性生活状态,从女性与自然的身份认同感、父权制压迫下女性与自然的生存困境、女性与自然的觉醒及反抗三个方面进行解析,以期唤起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之间以及男人与女人之间应如何和谐共处。同时,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运用能够拓宽小说《一千英亩》的研究视角,也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该作品。  相似文献   

20.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面对生态危机发展出来的一种社会思潮,它主张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平等与和谐共处,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统治下的对女性与自然界的压迫。作为一种新兴理论,生态女性主义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其理论假设值得进一步商榷,强烈的乌托邦色彩也使其在实践过程中遭遇诸多质疑。生态女性主义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在加强自身伦理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