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法家代表人物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又名巩祚,浙江杭州人,生于一七九二年,卒于一八四一年,是一个反对外敌侵略的爱国主义者。他的《送钦差大巨侯官林公序》(以下简称《序》)就是一篇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的反侵略的战斗檄文。在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发展的今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认真研究龚自珍在《序》中提出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末世儒法两家卖国与爱国的斗争,行助于我们进一步批判林彪卖国投降的反革命罪行。  相似文献   

2.
经过揭发,大家都已周知,罗思鼎的《论北宋时期爱国主义和卖国主义的斗争》一文,是在接受了阶级异已分子、文痞姚文元下达的一道密令之后炮制出来的。姚文元的密令是:“关于王安石变法,请再组织一篇讲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对付异族侵略”,“法家爱国,儒家卖国。宋亡于地主阶级中尊孔派”。而在罗思鼎的这篇黑文出笼之后,却又被姚文元搁置了三四个月,才又和另一篇由罗思鼎捉刀代笔,借风庆轮远航事而大骂现代的“满脑子崇洋迷外”、“投降卖国”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黑文,以及同是出于这伙黑帮之手而署名池恒和宫效闻的两篇黑文,一并在同一期《红旗》上刊出,妄图借此而杜撰出一个从古到今,凡儒家皆卖国的所谓规律。当他们实在在北宋以前的历史上找不出一个典型的卖国主义的儒家时,就把一顶儒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与卖国主义的斗争,在秦汉时期一直是很激烈的。它是儒法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八十一年(即年幼的汉昭帝继承汉武帝皇位的第六年)召开的盐铁会议上,儒法两家不仅在倒退还是进步的问题上,而且在面对我国北方匈奴奴隶主贵族集团发动的掠夺性侵略战争上,展开了激烈的大论战。桑弘羊以勇敢的反潮流精神,继承和捍卫了法家的爱国主义路线,而贤良、文学这一批孔孟之徒则大放其投降有理、爱国有罪的厥词。今天,  相似文献   

4.
南宋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坚定的爱国主义者陈亮,曾与孔孟之道的忠实维护者、反动理学的主要代表朱熹,展开了一场以王道与霸道为中心论题的大论战。这场我国政治思想史上著名的“王霸义利”之辩,集中地反映了儒法两家之间革新与守旧,前进与倒退,爱国与卖国的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宋明进步思想家反理学斗争的一场激战。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开历史倒车、复辟资本主义,不但跪倒在孔老二脚下,对朱熹也是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他在北宋中叶参政期间领导了著名的“熙宁新法”运动,这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变法革新运动。在这场变法运动中,王安石同以司马光为头子的大官僚地主顽固派所坚持的复古、倒退、投降的儒家路线,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执行了一条反保守、反倒退、反卖国投降的法家路线。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熙宁新法”是以“理财”和“整军”为主要内容的,对内抑制大官僚地主兼并势力,发展农业生产,改革官僚机构,整顿军队;对外反对向辽和西夏入侵者妥协投降。王安石的经济思想是他法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财政经济制度的改革实践则是他执行法家路线的主要表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王安石的经济思想及其改革实践,对于总结历史经验,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有现  相似文献   

6.
明末著名的法家思想家李贽,在尊法反儒、反理学的斗争中,曾和当时的道学权威耿定向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论战。这是明末革新与守旧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缩影。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这场论战,总结明末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和批判林彪尊儒反法、复辟倒退的反动本质,提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四年六月,在批林批孔运动的高潮中,“四人帮”反党集团的头面人物江青在京、津的几个会议上,信口雌黄,大讲所谓儒法斗争史,抛出一个“法家爱国,儒家卖国”的谬论,叫嚷什么:“凡是法家都是爱国主义者,儒家都是卖国主义者。”这种说法毫无事实根据,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捏造。但是它一出笼,“四人帮”立即策动大小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前夜,中国封建社会危机四伏,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反对鸦片侵略的革命斗争不断高涨,反映到地主阶级内部,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也再度激化。一八三六年至一八三九年(道光十六年至道光十九年)发生的鸦片论战,就是在地主阶级改革派(即严禁派)和守旧派(即反禁烟派)之间进行的、以禁烟政策讨论为形式、以挽救封建统治危机为内容的一场儒法大搏斗。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这场儒法斗争,对于揭示尊儒反法和投降卖国的联系,研究儒法斗争的演变,认识近百年来思想领域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特点,批判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斗争,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上法家跟儒家的斗争,以及尊法反儒和尊儒反法的斗争,历来是前进与倒退两条路线的斗争。这种斗争到了北宋以后,表现为理学(也称道学)与反理学的斗争。李贽就是我国十六世纪著名的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家。鲁迅说过:儒家对言论机关的垄断,“自宋元以来,尤其利害。我们几乎看不见一部非‘业儒’的书,听不到一句非士人的话。”明朝的进步思想家李贽敢于在言论机关被‘业儒’垄断的情况下,独树一帜,猛烈地抨击孔孟之道、反动理学,同时敢于赞扬秦始皇及法家学派,这说明他具有大无畏的反潮流精神。李贽在反儒和尊法两个方面,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他前辈的进步思想家。结台批林批孔,研究李贽的思想对于我们汲取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认清林彪所宣扬的孔孟之道的反动实质,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前言“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现实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是历史上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儒家和法家的斗争。儒法之争,是革命与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革新与守旧,前进与倒退的两条思想、政治路线的斗争。这一斗争一直影响到现在,继续到现在,还会影响到将来。长期以来,由于历代反动派大摘尊儒反法,儒法斗争的历史完全被歪曲、颠倒了。曾经起过进步作用的法家被诬蔑为“暴君”、“小人”,而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儒家却被吹捧为“圣人”、“君子”。党内机会主义路线头子王明、刘少奇、林彪一伙以及苏修叛徒集团和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之流,为了破坏无产阶级革命,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也都大肆吹捧孔孟之道,  相似文献   

11.
《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尊法反儒的战斗檄文,体现了王安石发扬了前辈法家反潮流的精神。他不愧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是宋代法家的代表人物。《答司马谏议书》一开头就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北宋中叶儒法斗争的本质问题。王安石指出:“窃以为与君实(“君实”是司马光的字)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就是说,王安石与司马光在对待和处理国家政事的问题上常常意见不合,这并非他们之间的个人恩怨,而是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各自所坚持的政治主张有很多不同。可见,这实质上是北宋地主阶级内部要不要改变“祖宗之法”的大论争,是变法与反变法、尊法反儒与尊儒反法两条政治思想路线的斗争。王安石为了摆脱北宋王  相似文献   

12.
谈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我国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时代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革新派、法家的杰出代表商鞅(?——公元前三三八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的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本身,就是一座法家的胜利纪念碑。正因为如此,在儒法斗争的历史上,商鞅变法成了儒家攻击的一个重要目标。历代的孔孟之徒花了大量笔墨来诬蔑它、中伤它。叛徒、卖国贼林彪也对它进行恶毒的咒骂。今天,是彻底清除尊儒反法的历史垃圾、恢复商鞅变法应有的历史地位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3.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中期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继续推行法家路线,发展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为巩固统一和发展封建经济、政治、文化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历代尊孔反法的反动派,吹捧屁儒董仲舒,妄图抹煞汉武帝的法家精神和进步作用。叛徒、卖国贼林彪及其死党陈伯达公开叫嚣“大家都当董仲舒”,胡说什么汉武帝的建树,是实行董仲舒儒家路线的结果。这纯属混淆儒法斗争实质、颠倒路线是非的反动谬论。我们必  相似文献   

14.
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时候,历史也成了他们任意宰割的对象。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除了捏造的所谓儒法斗争的线索之外,几乎骂倒一切。对待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运动,就是其中的一例。他们不顾当时的历史条件,把戊戌变法一概说成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的狗咬狗的斗争”,是一场“保皇运动”,甚至说它是一场“卖国主  相似文献   

15.
功利主义是法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份有价值的思想遗产。肯定还是否定功利主义是先秦以来儒法斗争的焦点之一。韩非是法家功利主义的最大代表,他在儒法斗争中发展了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16.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乞助于孔老二的亡灵,在政治上搞“克己复礼”,在军事上搞“以礼治军”。这条“以礼治军”的反动军事路线,实质上是一条卖国投降主义的路线。当前,批判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考察历代“以礼治军”与卖国投降的历史事实,揭露其卖国投降的思想根源和阶级根源,对于进一步认清林彪反动军事路线的极右实质,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前言在先秦时期儒法两个对立的学派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商鞅、荀况、韩非三个法家代表人物,在批判儒家的反动思想、阐述法家的进步思想的时候,往往用一些寓言故事作为论辩的手段和工具,去夺取思想政治斗争的胜利。今天,在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开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从《商君书》、《荀子》、《韩非子》三本法家著作中共选出二十五则寓言故事加以介绍,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加认清儒法两个对立学派斗争的实质,把历史的经验同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反动的孔孟之道和林彪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批深批透,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也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寓言故事的题目均为选注者所加,其先后排列,悉以这些寓言故事在上述三本法家著作中出现的顺序。  相似文献   

18.
战略战术是军队作战行动的指导规律,是受一定的政治路线指导,并为这个路线服务的。历史上的儒法两家军事思想的斗争是十分尖锐、复杂的,儒家推行的是一条复辟倒退的政治路线,同法家坚持统一、坚持革新的政治路线相对抗,反映在战略战术上也必然是保守、落后、腐朽的。林彪信奉孔孟之道,搞“克己复礼”,因而他在军事上同儒家是一脉相承的。随着批林批孔向普及、深入、持久方向发展,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军事著作,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历史上儒法两家在战略战术原则上的对立和斗争,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清林彪“六个战术原则”的反动实质,肃清其流毒和影响,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今胜于昔”还是“今不如昔”,从来就是儒法斗争的一个焦点。法家代表人物是厚今薄古派,主张“今胜于昔”,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革命派的理论,是进步的历史观。儒家都是厚古薄今派,大喊“今不如昔”,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反动派的理论,是复古倒退的历史观。林彪与历史上的反动派同声相应,唱着“今不如昔”的复  相似文献   

20.
军事领域,同其他领域一样,也是素来就存在着两种思想和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的。历史上长期的儒法斗争,在军事领域也反映得十分尖锐。了解历史上军事领域的反儒斗争,有助于批判林彪反动军事路线的现实斗争。因此,我们就不能不首先了解孙子的军事思想和军事路线同孔孟之道的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