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民主启蒙思想林永光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人称梨州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著名学者、思想家、史学家。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党名士,官至御史,因弹劾魏忠贤被陷害,冤死狱中。崇祯即位后,惩治魏党,黄宗羲时年1...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启蒙思想家之一。他一生著书很多,主要有《南雷文定》、《明儒学案》、《东林学案》、《明夷待访录》等。其中,《明夷待访录》是当时整个启蒙思想界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最富有成就的代表作。它一方面从思想上总结了明亡的教训,以“为人之所不为”的勇气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另一方面又从政治、经济、法律诸方面提出了一些带有民主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是明清实学①思潮的卓越代表,是一位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其名著《明夷待访录》阐述了初步的民主思想,冲决了封建传统思想的罗网,启迪了近代许多思想家和革命家,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学界论及黄宗羲,却极少提到其老师刘宗周,事实上黄宗羲对蕺山学有着多方面的承继。黄宗羲是《刘子全书》编刊最为重要的推动者;又承续老师未竟之事业,完成了《孟子师说》与《明儒学案》的编撰;《明夷待访录》等著述以及甬上讲学等活动也有着老师的影响。刘宗周死后,黄宗羲不遗余力护持师门,为了维护蕺山学宗旨,与其他同门多有论辩。他光大师门的努力也得到了诸多认可,将其与孔门之曾子、朱门之黄幹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晚清得到士人们的高度关注,或借之阐扬民权等新思想,或批判其离经叛道。黄宗羲从祀文庙的圣谕颁布之后,李滋然经过"五夜思维",指出《明夷待访录》存在"废弃君臣大伦"、"反圣王"、"背六经"、"诬毁恩深之故主"等违反儒家纲常思想的谬误,并逐条批驳,撰成《明夷待访录纠谬》一书。此书既体现了李滋然维护儒家纲常思想的特质,又折射出了晚清新思想对儒家纲常思想的突破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夷待访录纠谬》既是守旧派反对新思想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其为维护儒家纲常思想而谱写的一首挽歌。  相似文献   

6.
中法战争后,温州人宋恕首先发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启蒙价值,积极向友人推荐.1903年,梁启超明确指出黄宗羲为中国之卢梭.同年,时为革命派的刘师培,也著文论述了《待访录》具有中国《民约》的精义.严复虽反对黄宗羲,但他在翻译中仍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先辈们探索民主中国化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为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7.
黄宗羲与《周易》─—从《明夷待访录》之命题谈起袁家麟,陈伯华黄宗羲不仅是一个史学家、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个卓越的经学家,在群经研治中,其于《周易》造诣尤深。他认为,《易》道广大,无所不备.是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基础。在他看来,正确地参解易理,就能指导做好...  相似文献   

8.
黄宗羲,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潜心著就《明夷待访录》,其目的是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阐明封建帝王制度的弊端,设计出理想的政治制度。他具有反封建、反专制的民主启蒙性质的新民本思想。《明夷待访录》在批判旧世界的同时闪露着新思想的锋芒,堪称为17世纪的中国人权宣言。尽管学界已对《明夷待访录》进行多方住和多视角的论述,但仍不全面,本文试就其政治构想进行简要梳理,以期引起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1897年,孙中山先生赠日本友人以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摘录本《原君原臣》小册子,孙中山在以杞忧公子之名发表的《序》里指出:人民设立君臣都要"为民役;"黄宗羲这一"超越千古"的"高瞻远识",可以"启迪后生小子之蒙",表示对自己当时的民主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孙中山将黄宗羲的君民之间主客关系,发展为主仆关系,此后他一再强调国家官吏都是人民"公仆",这成为他的民权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写于西方近代民主启蒙思想家们的著作之前,说明民主思想在中国并非舶来品,它对于我国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将古人监督政治的清议做法和保证地方统治的乡约制度进行了完美结合,进而提出了集二者优点为一体的学校议政思想。黄宗羲学校议政思想对当前我国政治领域的反腐倡廉活动很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明夷待访录》是明末清初大学者黄宗羲极为重要的著述,也是他政治思想精髓的展现。这部不足万言的作品,因其振聋发聩的反君主专制呐喊,成为清末以来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在近百年的研究过程中,关于其政治思想的民主属性和民本属性之争最为激烈,并且这种争论一直延续至今。本文另辟蹊径,试图通过客观的解析和重构的分析法重读《明夷待访录》,还原其政治思想核心中鲜明的民本属性。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通过发掘“封建”制的正面价值,批判专制制度,对近代中国政治改革提供了思想资源,这种诉求与西方式近代思想进程有某些相通之处.说明人类的近代进路方向具有共通性,但具体线路则是网状而非单线的.  相似文献   

13.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深入探究了人民的税负问题、货币问题以及剪除陋习问题,认为:如果实行井田制应该注意避免税负三大害;明代货币问题的实质和要害与其政治背景有紧密联系;要让老百姓富起来必须去陋习、除蛊惑、革奢侈。此外,黄宗羲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全祖望是清代著名史学家.他上承黄宗羲、万斯同,下启邵晋涵、章学诚,在浙东史学派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学识渊傅,精于史学,一生有《宋元学案》、《鲒埼亭集》、《经史问答》、《汉书地理志稽疑》、《仓田录》、《续甬上耆旧诗》等著作,还三笺《困学纪闻》,七校《水经注》,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数种.全祖望的史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当推纂辑晚明史和续成黄宗羲《宋元学案》.本文着重分析全祖望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从这两个侧面评价其史学贡献.  相似文献   

15.
黄宗羲晚年专力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编创了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学术思想史专著《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此外还编纂了大量宋明历史文献,在历史编纂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1663年(清康熙二年),他写了一本著名的政治理论著作《明夷待访录》,揭露了明朝政府的种种弊端,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封建“君权”,表现了他的民主思想和史学思想。在其它一些史论著作里,也时常发表他个人对历史的看法。明清之际的社会大变动,意识形态领域里经世致用实学思潮的勃兴,都对他发生了很大影响,这就使他的史学思想具有了比较丰富的内容。本文试就此点略作探讨,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明夷待访录》为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一篇重要著作。它吹响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号角,对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然而,对这本名著,建国以来评论多而考证少,某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核实和探究。  相似文献   

17.
论黄宗羲的社会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夷待访录》是集中反映黄宗羲社会理想的重要著作.全书针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分治之以群工”、“立‘天下之法’”是代表黄宗羲社会理想的几个方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术界对黄宗羲政治思想的解读大多从民本思想的极限或民主思想的启蒙入手。通过解读《明夷待访录》以及相关文献后发现,黄宗羲实际上是一位坚定的反君主专制者。他设计了诸多政治制度旨在制约专制君主:恢复丞相制度、立法制度、学校制度以及央地关系制度。从这些制度设计背后可以看到,黄宗羲实际上是希望通过抬高绅权来制约君主的专制皇权。通过与既有文献的讨论得出黄氏并不是民主思想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顺治十年(1653)所作的重要著作《留书》,自清初以来佚失不传。近骆兆平同志在整理伏跗室藏书中,发现郑性父子订校的《留书》抄本一卷五篇,整理、标点,刊登在《文献》一九八五年第五期,为黄宗羲思想的研究充实了重要史料。读后心得,条为三端。一、黄宗羲晚年的民族思想黄宗羲早年为抗清志士,其晚年的民族思想如何,却因对其《明夷待访录》之命题立意解释不同,歧见多出,长持不决。周寿昌论云:“黄氏之传此书,谓箕子受武王之访,不得已而应之耳。岂有艰贞蒙难之身,而存一‘待’字之见于胸中者,则麦秀之恫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自从1911年旧民主革命的辛亥起义,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以后,君主专制政体早已是过时的历史陈迹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几十年来还不断有人做过封建帝王的迷梦,从北洋军阀袁世凯的悍然称帝,到“四人帮”的江青想当“女皇”,都是明显的例证.至于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遗毒,更是至今也还远远没有肃清.因此读一读明末清初人黄宗羲的《原君》,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黄宗羲(1610——1695年)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史学家,诗文创作也很有成就,与同时代的顾炎武、王夫之合称“清初三大家”.他字太冲,号黎洲,学者称南雷先生(南雷是他家乡的地名),浙江余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