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徽州地区收集古建筑有关真实数据和实地勘测的基础上,对徽州古建筑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初步构建关于徽州古建筑维修的技术标准,并就此问题进行说明;同时,初步建立徽州古建筑维修数据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徽州古建筑维修工程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2.
城市古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文化象征。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古建筑保护的二元难题。通过梳理我国城市古建筑保护的发展历史和实践经验,剖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借鉴英国和法国等域外制度经验,提出应当通过提高保护意识、完善相关立法、建立合理的古建筑产权制度、实现古建筑保护与城市规划相配套、发挥专业咨询机构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强执法力度等,建立适合中国城市发展转型期的城市古建筑保护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宁波城区古建筑具有分布比较集中、类型多样和明显反映时代特征等特点。目前,宁波城区对古建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古建筑妄加改造;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忽视对古民居的保护;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对古建筑造成“建设性”、“开发性”破坏以及旅游开发商业气重,缺乏文化特色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宁波城区古建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应注意对古建筑环境进行整体保护、协调现代建筑环境与历史环境和对古建筑进行重新利用等等。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颇多,但对古建筑本质概念方面的揭示却不够深刻.运用科学社会学的观念,揭示中国古建筑在其形式背后的"空闻-社会结构"模式,以及这种模式下的社会哲理,将会为古建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的出台引发了关于古建筑能否"私有化"的讨论,笔者通过对这类古建筑的性质和相关行政法律关系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国有的古建筑在符合法定条件下的"私有化"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分析古建筑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综合考虑古建筑的保护费用与经济效益。采用内部收益率法和净现值法分别测算古建筑保护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并对于古建筑保护项目的基准收益率的确定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和旧城改造速度的加快,古建筑正在一天天减少,但保护的力度却是有限的。深入研究如何去全面地发挥其存在的价值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对于古建筑保护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得出一套系统、科学和比较全面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建筑众多,且具有自身的消防安全特性。本文结合当前古建筑消防安全形势,从消防管理、防火设计及火灾扑救三个方面,对我国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相关汉字发轫,探索中国古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人与生物和谐相处的生态属性。中国古建筑建立在中国这块生生不息的母体上,因地制宜、随类赋形、就地取材,通过对自然的意象仿生,创造了动静相生、无静不动的美学观念。生命体的活性结构,将"天人合一"充分体现于古建筑,使中国古建筑能抗灾应变千年屹立。同时本文论证了中国古建筑不是封闭系统,而是活性开放的"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呈现出未曾有过的蓬勃之势。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我国的优良传统,加强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势在必行。通常文物古建筑修建于城市的中心区域,这就和现代城市建设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本文分析了如何保护文物古建筑,并提出了开发古建筑的同时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管理咨询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重庆地区的管理咨询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本文对重庆地区的管理咨询市场以及相应的营销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保护古建筑是为了延续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在全球化时代进行文化身份确定。这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今对徽州古建筑的保护维修还处在自发性的、随机性的混乱和低标准阶段。为了更好地维护徽州古建筑,在遵循国家相应法规的基础上,着重制定出徽州古建筑的维修工程技术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在其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从朴素自然的建筑实用意识到尊卑有序的建筑伦理观念至融汇升华的建筑理想理念,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沿着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形成的轨迹,分析了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形成的三个阶段: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阶段、人与人和谐关系阶段及人自身和谐关系阶段,探讨了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建筑的内在联系,试图解析中国古建筑的深刻文化内涵,及对中国现代建筑生态化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人杰地灵、古建筑遗存丰富的山西,有一位文博名家,他就是一生迷恋东方古代建筑,以研究、修复、保护山西古建筑为己任的原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山西省文物局总工程师柴泽俊。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建筑分布很广,而且多为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毁灭性破坏.在分析古建筑火灾隐患和风险来源的基础上,建立了景区古建筑火灾风险评价的熵权可拓模型.以丽江古城为例,运用Matlab7.0软件计算出各指标的熵权,并通过熵权可拓模型对丽江古城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最后基于人—机—环境—管理四大要素提出古建筑火灾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古代重庆地区的濮、僚族杨明今天的重庆,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为辅共同居住的地区,但在古代历史上,至少是在隋唐以前,情形却不是这样。且不说先秦时期,相对中原来说属少数民族的巴人,是当时重庆地区的主要居民,即秦以后,在重庆地区分布较广、活动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建筑作为人文环境的基本构成,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和物质文化的载体,古建筑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固化。当前,古建筑始终面临着不可逆的损毁风险,为更好地保存其风貌特征,对日后修缮与维护提供确切参考,数字化重构是必然且高效的保护形式,而增强模型的标准化构建及数据流通性则是关键。参考《营造法式》理念,将侗族古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侗族民居建筑营造特征为研究个例,将建筑构件划分为分类数据库,提出营造图库共享平台的建设构想。运用主流建模软件所通行的函数语言为运行规则,从而得到模式化输出的完整模型。该方法从技术层面简化了古建筑的数字化制作流程,缓解古建筑复杂构件与结构的模型流通难题,为侗族古建筑的数字转化提供底层数据,对侗族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古建筑保护中,应将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应用到本土古建筑保护体系中,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方法,挖掘其多元化的应用价值,营造能适应研究、教育、人居等要求的"活体"本土古建筑,以适应当代人类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一个考虑到多种因素、相对健全的古建筑保护体系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对本土古建筑保护应遵循以下原则:以历史文化为核心进行科学规划;以地域特点为基础探究建筑结构形式;以民俗文化为基础探讨装饰风格;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史角度探究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地区民俗文化为依据设计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8.
正古建筑烙印着历史的沧桑,刻画着文明前进的步伐,记录了岁月的痕迹,也为我们述说着城市的往事。但现实中我们对温州古建筑的了解又往往停留在建筑符号阶段,未能探究到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现实中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常常处于角力状态,并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如城市改造生硬地打断历史的肌理,对待一些古建筑逐渐丧失身份及文化认同,随意的改造和重建。  相似文献   

19.
区域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西部大开发以来重庆地区经济发展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间重庆市辖区内各区县间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产业发展集群;由于受自身条件及空间地理环境影响,重庆地区第一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区经济全面提升,而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则对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为全面推动重庆地区经济合理、可持续发展,除了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外,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保护方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以其独特的气质与面貌在世界建筑史中独树一帜。然而,由于管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对它的保护和修复现状令人担忧。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现状及其原因,并借鉴国际先进的保护方法及经验,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古建筑系统保护方法:即宏观保护方法与微观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