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全人类关心的问题。介绍了欧美及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制度,并阐述了各国对转基因食品采用不同评价制度的原因,还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立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涉及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两方面,对其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有效的法律制度以最大限度发挥转基因食品优势,减少转基因食品带给人类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本文介绍了美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法律规范制度,并分析我国现行的转基因生物安全制度,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法律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制订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法规、制订统一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标准以及建立转基因食品专利权制度等立法建议,以期从法律层面促进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生物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从转基因食品问世至今已经有15个年头,随着转基因食品商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由此引起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转基因生物体和转基因食品的一些国际惯例,各国针对本国国情制定出相关的生物安全法律体系,以确保对转基因食品管理的安全有效。对欧盟、日本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和法律规范进行了介绍,并对中国目前转基因食品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法律规范的建议:首先要健全转基因食品检测和评估体系,其次要加快中国的《生物安全法》以及相应的转基因标识管理法规的制定,第三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转基因食品管理法规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食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由转基因食品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也越来越多。世界贸易组织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实施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转基因食品贸易问题的规定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规定有冲突的地方。中国作为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大国,要积极完善转基因标识制度,转基因安全评价制度、积极参与世贸组织谈判、参与制定新的规则,大力发展我国的转基因产品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5.
欧盟转基因食品立法规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基因生物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国际社会在转基因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论争一直存在着以美国为代表的激进派和以欧盟为代表的保守派两大集团之间的分歧。欧盟是目前世界上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最为严格的国家集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的转基因食品立法经过10多年的发展完善,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作者从美欧在转基因食品不同态度着手,系统阐述和探讨欧盟及国内的转基因食品立法及其最新发展并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在参考和借鉴欧盟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转基因食品立法和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自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颁布以来,刑法对食品安全的立法保护呈趋严之势。但从我国刑法对食品安全类犯罪的规定,特别是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这两个食品安全犯罪的本体犯罪的规定来看,食品安全刑法保护仍然存在罪状表述范围过窄、罚金刑设置欠妥、资格刑缺失等立法缺陷,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欧日转基因食品管理理念、管理机构、标签制度和立法情况的对比研究,以及对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要借鉴美欧日的经验,完善国家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促成《转基因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全面细致的规范;优化管理机构的设置,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逐步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和做法接轨.  相似文献   

8.
由于转基因技术潜在的的不确定性,致使其安全性问题从诞生就备受人们的关注.我国虽然在转基因技术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转基因食品的法律制度方面却远远不够完善.因此,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法律制度加以完善已经成为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论故意杀人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故意杀人罪的立法完善黎煜昌《刑法》的实施至今已15个年头,立法机关修改完善刑事法典的意向也早在80年代末期提上议程,如何对故意杀人罪这一中外古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现实社会及人身权利的重罪在《刑法》中加以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除有学者对安乐死与杀人罪的立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囿于缺乏统一立法,地方立法监管无序,标识制度难以落实。基于立法体制特征与立法文本呈现,审视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体系,转基因食品标识中央立法分散、相互交叉冲突;转基因食品标识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规定和立法精神相违背。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矛盾丛生的主要根源在于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理念不一,立法权限划分模糊,地方立法保护主义滥用,国家立法监督制度缺位,制约了立法效果的实现。借鉴美国统一标识制度安排及其协调立法冲突的经验,进而立足本土需求,消解我国标识立法冲突之虞,中央立法应尽快制定统一的转基因食品具体标识规则,完善立法监督制度;地方立法应坚持“不抵触原则”,提升立法质量,实现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的立法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论犯罪预备立法之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犯罪预备立法较为粗疏,且过于苛厉,与国外刑法原则上不处罚犯罪预备的普遍作法大异其趣。这种现状造成了刑法理论上的混乱和刑事司法中的困惑。从我国现行《刑法》对犯罪预备与预备犯是否作了区分这一问题切入,对如何准确理解现行法进行探讨,以揭示问题的根本症结,并借鉴国外有关的立法经验,这对完善我国犯罪预备立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日益严重的虚假诉讼,《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第三十三条对于虚假诉讼在刑事立法上予以规制。在《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出台之前,欲于此探讨虚假诉讼行为上升为刑事犯罪之立法理由,对虚假诉讼犯罪之条文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虚假诉讼犯罪立法设置在罪状、法定刑方面存在的诸问题,提出虚假诉讼犯罪的立法完善建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比较欧盟和美国对转基因食品立法的规定,详细论述了基于产品的管理和基于过程的管理的法律规定的差异,指明了转基因食品的特殊性以及进行过程管理的必要性,最后指出如何在国际层面进行协调,完善过程管理规范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14.
作者针对《刑法》第306条规定,从诉讼程序角度对该条款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并认为:第306条的设立是一种立法资源的浪费,且也无益于司法公正,故建议取消《刑法》第306条的规定,并对刑事诉讼法中的有关规定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由于规模以上企业巨大的市场占有份额,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其业务活动过程中的违规失范行为变得不容忽视.刑法应当也必须对此类行为的处罚发挥其应有的威慑力.而针对食品企业犯罪的特点,更新归责理念,以食品的“安全性”指导立法活动,完善对食品生产企业犯罪的罪名设定,做好与行政处罚之间的衔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经过多次修改,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危险驾驶罪的设立,使得该类犯罪已基本形成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体系,其中立法理念和技术的变革,体现出刑事立法对公共安全态势的积极回应以及对风险刑法理论的呼应,对交通肇事行为产生的遏制作用也是有效和显性的。对该类犯罪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找出进一步可完善之处,有助于丰富我国刑事立法实践和理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食品监管渎职罪是“风险刑法”理念的产物.“风险刑法”的理念不宜提倡,它具有侵蚀刑法诸多基本原则的巨大危险.设立食品监管渎职罪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既不能弥补刑法漏洞,也无力阻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食品监管渎职罪在主体适用范围、主观心态和因果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立法缺陷,使其在司法实践中难以适用.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食品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益处 ,但也存在安全性问题。受机械自然观的影响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方法存在局限性。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转基因食品 ,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也存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原《刑法》在立法和司法中都存在着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之处,实行的是不彻底的罪刑法定主义。社会发展和人权保障的客观需要决定了我国刑法应当实行彻底的罪刑法定主义。多年的立法实践经验和立法技术的完善为我国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律化提供了切实保证。新《刑法》全面贯彻了罪刑法定原则,促进了我国刑事立法的完善和进步,有利于改善和强化司法,有利于提高我国法制的国际威望。  相似文献   

20.
有关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立法完善是《刑法修正案(八)》的一大亮点,是惩治严重犯罪的实际需要,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需要,是国际刑事法治发展的需要。但是,它的着重点仅在于严厉打击犯罪上,即事后预防上,在今后的刑法修订中,应该考虑实行刑罚减免制度,分化和瓦解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注重刑法的事前预防和事中预防,尽量实现刑罚处罚的早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