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北新解放区,系指一九四七年人民解放军冬季攻势和辽沈战役解放的地区,主要是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省北部,辽北省的南部和长春、锦州的城市周围。其中包括沈阳、长春、锦州、吉林的郊区;吉林省长春、永吉、九台等县的二十五个区;辽北省怀德、铁岭、新民、法库、开原、昌图等县的五十五个区;辽宁省的辽中、盘山、台安三县及辽阳、海城等县的部分地区;安东(今丹东)省抚顺、本溪、新宾等县的十四个区;辽西省的锦西、义县、锦县、绥中等县的四十八个区;热河省滦平、隆化、承德、平泉等地的三十五个区。共有人口约七百万,土地三千余万亩。土地改革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开始,到一九四九年三月基本结束,是工作进行顺利,成绩显著,较为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我党正确分析国情,把握主要矛盾,不四面出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南方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农村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日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清末之前,吉林省一直是清朝封禁最严厉的地方.1861年,吉林将军奏请开放吉林官荒,此为吉林省解禁开放之始.1905年,清廷宣布开放吉林省全部土地,吉林省的移民和土地开垦进入了高潮时期,吉林所属各府人口和耕地有了较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维护封建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而与其紧密依附的民族资产阶级也顽固地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统治,使商品经济无法得到快速发展,宪政也难以产生。我国50年代的土地改革,彻底扫除了这一障碍,为宪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农村土地改革成果进行了科学的估量和审视;论述了把农村土地改革引向深入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必要性;认为把农村土地改革引向深入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6.
略论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经济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四六年中共中央发布“五四指示”之后,东北地区的广大贫苦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其规模之大,形势之猛,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并且迅速取得重大成果,成为东北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发展如此迅速,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本文仅就土地改革前东北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阶级关系及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作一概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12月10日上午,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庆典暨国家分析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吉林)揭牌仪式在长春举行,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淑莹,吉林省政协副主席赵家治出席庆典仪式。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是省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依法设置、经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吉林省最高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经过50年的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集检定校准、检验检测、科研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格局,多年来为吉林省的计量单位制统一、量值的准确可靠、计量监督行政执法及促进吉林经济发展提供了保证,并逐步确立了吉林省计量技术的权威地位。刚刚成立的国家分析…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关于土地制度的理论是从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借鉴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合作制和土地国有化理论的结果。从所有制关系的变更来看,毛泽东关于土地改革的探索经历了这样一条路线:地主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国家公有→合作制经济→全面国有化,该理论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重新认识和分析毛泽东关于土地制度的思想,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顺利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925年以后,长期的赤白对立局面,使江西形成了苏区、游击区、白区三种不同地区。到解放前,这三种地区土地占有关系呈现出不同特点。本文认为,江西省土地占有和集中程序,低于其它各省。这一特点对江西农村土改前土地关系的变迁产生了影响。广大农民深受封建剥削、 亟待推翻封建土地所制,建立新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位于解放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对创建、巩固吉林和东北革命根据地,从而夺取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起过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根据有关档案文献资料,对这一运动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绿色革命后印度土地关系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独立后土地改革并不彻底,农村封建土地关系在土地改革后仍然大量存在,制约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在绿色革命的推动下,印度土地关系还是发生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新变化。虽然不能对这种变化评估过高,但是它却部分弥补了印度土地改革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土地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解放之初的苏南地区,由于地权形态和政治状况比较复杂,中国共产党采取了谨慎渐进的减租政策,对农村的土地收益权进行了调整,初步动员了农民,为之后的土地改革奠定了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战后我国台湾地区经历了两次性质相同、目标各异的土地改革,迅速改变了传统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台湾政治的稳定和现代经济的起飞。但由于时代条件对土地政策的要求不同,台湾的两次土改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也各不相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成为历代社会极为关注的重大问题.古代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为了维护奴隶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制度,是历代农民起义的根源.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地推翻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才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吉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建立、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振兴吉林省农村经济,促进吉林农村小康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吉林省在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方面仅处于起步阶段,在起步时期、发展规模、组织内部机制、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均存在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论述制约吉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如何实现农业生产土地规模经营是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一些专家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实行土地私有制,文章对台湾省第二次土地改革及其后果进行反思,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我国不仅不能实行土地私有制,反而要在土地国有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对农地流转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深大学人     
李丽教授1962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管理学博士,曾任教于吉林财贸学院、长春税务学院。1999年晋升为教授。1988-1997年任长春税务学院经济技术中心副主任、数量经济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运筹学会理事、吉林省运筹学会常务理事。1999年调入大学任教,任管理学院信息与系统管理系主任。2001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信息管理。出版著作9部,主要有《概率与数理统计》、《数据包络分析应用案例》、《现代经济管理优化方法及计算机应用》、《宏观税收负担数量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效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农村土地改革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土地流转是资源的有效流动 ,它实现了土地的优化配置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实践证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是土地使用权强度提高的过程 ,这一过程应进一步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9.
1949年刚从大陆退踞台湾地区的国民党政权危机四伏,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为了缓和人口骤增的压力和农村日益紧张的租佃关系,实现社会稳定,国民党在1949年至1953年期间,以和平改良方式,实行了第一次土地改革。此次改革对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拟从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地区土地改革的实际出发,概述了台湾地区土地改革的社会背景、内容,以及台湾地区土地改革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土地改革政策,应当根据我国的经济情形、社会状况、土地改革的社会目标而制定,既不能抽象讨论土地市场化,也不能纠缠于土地私有与公有的概念之争。在制定土地改革办法时,社会问题应列于政策之首,纯粹的经济目的,则应退居道义考量之后。在确保农民的生存权及国家的粮食安全目标的前提下,相信农民的智慧,尊重农民的自主创新精神,应该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