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包虫病是严重威胁青藏高原农牧区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近年来西藏和青海、四川藏区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开展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文章根据公开发表的统计数据和文献,以及课题组在四川省石渠县,西藏拉萨、那曲、阿里、日喀则、山南等地的调研资料,介绍了西藏和其他藏区包虫病的分布情况,以及各地区包虫病防治的措施和成效,探讨防治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今后应继续加大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形成常态化防治机制的建议,以期从根本上控制包虫病。  相似文献   

2.
雍正时期,清朝在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获得对藏区的直接控制后,制定并实施了藏区划界这一举措。藏区划界的主要思路是将原由蒙古和硕特部管理的地方划归内地直接管辖,但朝廷在划界过程中仍考虑了多种因素,且根据实际情况及治理需要有所变通。通过划界,清朝确定了西藏及云南、四川、青海藏区的行政区划与分界,对西藏乃至整个藏区的治理开始进入到以行政建制进行规范的阶段。藏区划界是清朝在雍正时期实施的一项意义重大和影响极为深远的措施,充分体现了清朝通过行政区划加强财富对藏区控制的战略思想,实现了"隔绝蒙藏"、稳固藏区统治的目的,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藏区行政区划及分界的基本框架与格局。  相似文献   

3.
云南藏区暨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云南省纬度和海拔最高的地区,素称“高原之患”。历史上为我国西北和西南古代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汉藏友好往来的桥梁。由于她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既有别于西藏又不同于其他民族地区的几个重要特点。本文根据藏汉文史料,试就云南藏区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色及其成因进行归纳研究,以为引玉之砖。一、云南藏族历史的几个特点(-)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汇发展的特点。演藏(迪庆藏区)不同于西藏也不同于内地的主要特点是,这里在两千多年前…  相似文献   

4.
由四川大学、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共同召开的“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1月 2 7至2 9日在成都举行。来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陕西、江苏、北京等地二十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 5 0多位学者和专家出席会议。会议收到论文 3 0余篇。会议围绕西部开发过程中西藏及其他藏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认为 ,藏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结构上的非对称性特征 ,要求在政策上应区别对待 ,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 ,采取不同措施。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藏区现代化发展的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入户问卷和访谈资料为基础,以两县三村农民的家户现金收入来源为切入点,探讨了目前西藏拉萨郊县农民经济生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旨在呼吁学界在推进西藏城镇研究的同时,关注拉萨远郊村落,乃至西藏偏远农村人们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6.
四川藏区"跳锅庄"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瑾 《中国藏学》2002,(4):79-84
"锅庄"是藏族民间歌舞,它流行于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族地区及西藏昌都一带.本文通过对四川藏区传统民间歌舞娱乐方式--"跳锅庄"的探析,试图探讨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的发展演变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过程和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藏族是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民族之一.自公元629年,松赞干布继任赞普之后,平息内乱,迁都吉雪卧塘,巩固了藏区的统一,求婚于唐朝,聘娶文成公主。自文成公主入藏以后,拉萨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从此,拉萨成了西藏的首府,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以后又有金城公主出嫁到西藏,这就使汉藏两族人民之间有了血肉相联的亲戚关系和极其密切的经济文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开通后拉萨流动人口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栋 《西藏研究》2007,(4):94-99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成功运营,随后,越来越多的外来流动人口不断从内地乘火车进入西藏首府拉萨市。流动人口具有双重效应,它在增强拉萨的旅游收入、促进文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等的同时,也给诸如环境、治安、交通、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正确分析这些问题,不但有助于构建平安拉萨、和谐拉萨,乃至对西藏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藏区政治研究是中国藏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 ,也是边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 9世纪和 2 0世纪交替之际 ,就有人致力于研究西藏政治军事体制、政教关系、土司制度等 ,①对当时西藏政治之弊端进行了批驳 ,同时出现了译介外国人描述旧西藏酷刑的作品 ,让世人了解和认识旧西藏的真实面目。②进入 2 0世纪以后 ,藏区政治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据统计 ,单就 1 949年以前即 2 0世纪上半叶关于藏区政治方面的文章就有近 2 0 0篇。③ 而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范围而言 ,这一时期与藏区政治、军事等有关的书籍就有二三十种。只可惜迄今没…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由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西藏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内蒙古、新疆七省区英雄史诗《格萨尔》民间艺人演唱会于一九八四年八月下旬在西藏拉萨举行。在这次演唱会筹备和召开的过程中,受到了西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  相似文献   

11.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末屯垦政策在川边藏区的实施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为切入点,利用大量历史文献及档案资料,分析了清末中央政府在川边藏区实行的屯垦政策。根据分析,认为此次屯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川边藏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限于自然环境的制约,清政府对此次屯垦活动持较为理性的态度,开垦力度有限,使之总体上未超出当地自然环境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在《格萨尔》学领域研究说唱艺人是重要的课题。世界绝大多数著名史诗已成固定文本,没有传唱艺人,而藏族史诗《格萨尔》仍以活的形态被艺人传唱,这一切应归功于神奇的说唱艺人。因此,挖掘、发现、调查和研究说唱艺人是抢救、整理《格萨尔》的重要环节。作者通过实地考察、探访艺人,首次研究《格萨尔》少年说唱艺人斯达多吉,并分析该艺人的说唱特点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茶马互市为中心,主要探讨明代以茶驭番的治藏政策,并分析了汉藏茶马互市在治藏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汉藏茶马互市制度的实施,是明代有效统治藏区的关键。历代汉藏两地之间单纯互补的经济贸易活动,到明代承载了更多的政治功能,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治藏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浅谈青海藏族服饰蕴藏的民族文化心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之一 ,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居住环境和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的长期融化积淀而形成的 ,青海藏族服饰也不例外。青海藏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点和艺术特色 ,透过青海藏族服饰文化的表象 ,我们可以窥见青海藏族居住区域之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审美取向和该民族的历史及其与周边民族的交流等一系列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6.
管译师宣奴贝的《青史》在藏传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国外就有了非常精良的英译本,即罗列赫译本《BlueAnnals》。目前流行的藏文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出版,分上、下两册。郭和卿先生的汉译本《青史》由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由于译者仅用一年时间就翻译了这部煌煌巨著,时间仓促,部分漏译、错译在所难免。本文依据上述藏文版,参考英文版,对郭译本第1~5章不足之处进行了补订。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四川藏区如何持续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乃是当前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首先阐述四川藏区的地位及扶贫开发的历程,然后分析四川藏区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并明确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模式选择,最后提出新阶段四川藏区扶贫开发工作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传统民族手工业在工艺传承、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族手工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区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然而,在规模化发展、品牌建设、挖掘文化潜力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挑战,目前无法充分利用市场、政策、资源等优势.只有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进一步大力发展西藏传统民族手工业,必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创建以及民生改善等工程均具有长远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从而为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可持续和良性循环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淑芳 《民族学刊》2017,8(2):77-84,122-125
运用社会分层和贫困代际传递理论,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对四川藏区贫困代际传递进行中观和微观形成机理分析.按照地理空间的牧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贫困代际传递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受家庭因素和社会外部因素的影响,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差异,贫困代际传递程度呈现农区、半农半牧区和牧区递增的情况.因此,重点加强对牧区社会服务质量的提升尤其是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中国藏区金融体系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霞 《民族学刊》2014,5(6):26-33,98-102
中国藏区长期依赖中央财政支持,金融发展滞后,金融对经济的贡献严重不足。当前藏区处于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有必要改进藏区的金融体系。通过比较藏区和其他民族自治区的银行、证券、保险业机构网点数据,发现当前藏区金融体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机构种类单一、网点少、服务品种少、配套服务欠缺、民间金融活跃。这些特点导致藏区金融行业竞争不足、创新乏力、贷存比低、银行惜贷、风险大、无法引领经济快速发展等问题。藏区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应为:引入全国性商业银行,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县域及以下地区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规范民间金融,制定特殊利率、信贷、税收等政策,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以及担保、保险、直接融资、拍卖市场等金融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