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谢灵运和谢胱文学成就都在山水诗上,但是成就各不相同.谢灵运的山水诗主要描写山水老林;而谢胱则主要描写都邑宫殿或寻常庭园.谢灵运采用先景物描写结尾阐发玄理;而谢胱则达到了情景交融.谢灵运山水诗有“贵巧似”的特征;而谢胱的山水诗却流畅而无挂碍.  相似文献   

2.
芝兰玉树山水清音——谢氏宗风与山水诗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慧娟 《阴山学刊》2001,14(1):21-25
中国古代的山水诗正式形成于两晋南朝.谢氏家族中的谢混、谢灵运、谢朓叔侄三代创获的山水诗派,代表了六朝文学的一个高峰.山水诗在谢氏手中的演进与特点,与其家族一以贯之的宗风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文学史上有“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月兆。谢惠连是谢灵运与谢月兆之间的过渡。他的创作,既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模式,又开启了谢月兆山水诗中情与景相融相契的创作倾向。由此,谢惠连成为谢氏宗风与山水诗传承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4.
鲍照是刘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山水诗人.鲍照的山水诗现存50余首,其数量之多,居先唐诗人之最.就其题材言,鲍照的山水诗大致可分为庐山诗、都邑诗、长江诗、游宴诗四类,而风格深秀幽奇,描写精雕细刻,语言平实顺畅,则为其表现在艺术上的总的特点.因此.无论就其艺术抑或审美言,鲍照的山水诗,不仅可与谢灵运、谢胱的同类诗媲美,而且还对先唐山水诗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九龄的山水诗风格有一个明显的流变过程,他早期的山水诗风格繁复,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十分相似,并表现出融合陶、谢的倾向,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贬谪洪州期间他的山水诗风开始发生变化,融合陶渊明重性情和谢灵运重声色的特点,形成了清淡自然的审美风格,完成了兴象玲珑的意境营造,风格渐趋成熟和定型。  相似文献   

6.
谢朓是南朝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的山水诗在继承谢灵运诗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转变和扩充山水诗的内容,注入了更明晰的主观情感,转变了审美的视角,具有独特的审美时空组合,达到了情景相融的艺术效果,把山水带入了世俗的生活,形成了清丽淡雅的诗风。在永明体诗歌方面,谢朓诗具有了普遍抒情的意义,推动了诗歌向近体诗的发展,对诗歌发展在整体的风格与境界,以及具体的艺术技巧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陈友谅原姓谢 ,其祖父入赘于陈 ,其后人遂以陈为姓。浙江永嘉县蓬溪、鹤阳的谢氏族谱均说陈友谅是那里的谢氏后裔 ,南朝诗人谢灵运为其远祖 ,根据是鹤阳谢姓族谱上有个叫谢千一的人 ,与陈友谅祖父同名。浙江的《温州日报》也推波助澜 ,把陈友谅的祖籍定在浙江永嘉县。大量文献证明 ,浙江谢氏宗谱上的谢千一为北宋初年人 ,而陈友谅的祖父谢千一为元朝初年人 ,两人相隔几百年 ,只是姓名偶合而已。本文经过考证 ,认为陈友谅祖籍在今湖北仙桃市谢家湾 ,祖父入赘陈姓后迁入黄蓬山 ,因黄蓬山已划归洪湖市 ,故陈友谅应为今湖北洪湖市人。  相似文献   

8.
梅国宏 《兰州学刊》2008,(1):175-177,157
外向张扬和内敛舒放是谢朓关照自然山水的两种心理图式,分别形成了其山水诗的旷逸之美和萧散意趣。这两种美学风貌共同构成了谢朓山水诗清新自然的诗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描写山水行旅为题材的山水纪行诗,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到唐代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唐以前的山水纪行诗,经历了由客观景物状貌的精工描绘到融情于景的发展过程。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虽以描写景物的清新、幽美使“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黯然失色,却难免于贵族士大夫流连风景、模山范水之短;继大谢之后,以写山水诗而著名的谢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从收集到的贵阳市中曹《谢氏族谱》中看到一份贵州贵阳军民中曹长官司正土司谢天恩奉命向中央政府呈报的文稿.中曹司,在贵阳市南十公里处,现属贵阳市花溪区.  相似文献   

11.
对于导致谢灵运被弃市广州的这一悲剧性结局的原因,持观点最多的是“性格决定命运”之说。本文试从性格、时代、传统文人的特点三方面来综合分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论谢灵运与佛教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开创山水诗而著名的南朝诗人谢灵运,因一生好佛,而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谢灵运礼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积极从事并参与各种佛教活动,诸如欲拜慧远为师、改编北本《大般涅槃经》、为《金刚经》作注等;(二)旗帜鲜明地赞许并支持竺道生提出的“顿悟成佛论”。谢灵运频繁的崇佛活动及其佛教信仰,不仅影响了他的思想变化与发展,而且也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3.
谢灵运作品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雁 《齐鲁学刊》2001,(6):11-16
经考证认力,谢灵运的《撰征赋》作于元熙元年春,而非学界一般所说作于义熙年间。由此也可考知,灵运彭城劳军之事是在义熙十三年冬。他的《谢封康乐侯表》绝非《谢封康乐公表》之误,因系该表作于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关于《从游京口北固应诏》一诗的作期,通过与谢灵运等人的其它诗作相互发明,证明其作于永初二年谢灵运从宋武帝刘裕至由阿修禊之际,是灵运现存第一首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其山水诗基本特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是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早期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谢著问世以后,人们积累现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逐步建构起具备现代学术性质的中国哲学史学科。因此,在中国哲学史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折中,谢著《中国哲学史》,对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形成不无贡献;其在中国哲学史学科史上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价值既不宜抹杀,也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15.
孙兰 《东岳论丛》2002,23(2):91-93
谢灵运前期山水诗中的“舟”意象 ,多以“秋”和“黄昏”意象烘托 ,表现了儒家社会价值追求失落后的郁闷。而后期“舟”意象多亮色基调 ,流露出由儒家社会价值向道家个体价值的转变 ,但乐的逍遥的背后掩饰不住儒家社会价值追求不得的苦闷。谢灵运文论中主要倡导“任性自然”的道家之旨 ,而真正创作中却处处可见儒家建功立业思想的牵绊。但就谢灵运山水诗创作和其政治表现来看 ,他对儒家思想的理解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张秋娥 《殷都学刊》2003,(3):100-105
圈点为谢枋得评点著作中的不评之“评” ,是其修辞思想的直接体现 ,也是其评点修辞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谢枋得的主要评点著作《文章轨范》、《檀弓解》、《唐诗解》等看 ,共有字旁斜长点 (、)、字旁小圆圈 (。)、字上大圆圈 (○ )、字旁长直线 (┃ )、右折短直线 (┐ )、右折长直线等六种符号。各种符号体现了谢枋得于字句篇章等方面的修辞思想  相似文献   

17.
谢灵运出生于东晋的豪门旺族,幼年时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他才华横溢,名声远扬,居于文坛的中心位置.其作品在内容、技巧乃至体制方面都引领着新的潮流,多种因素促成谢灵运诗歌流行于当时的文坛.  相似文献   

18.
陈希红 《江淮论坛》2003,(1):127-129
东晋著名才女谢道韫,一般工具书不注其生卒年,一些论者所说差误又较多。我们综合各种材料,经过辩证考察,推定其生年在公元346年,卒年则在405年以后,约可定在415年。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叶燮研究逐渐受到海外汉学家的广泛关注.日本的青木正儿、德国的卜松山、美国的宇文所安等学者分别发挥自己的优长,以区别于国内的视角,并借助相关理论资源和文化资源,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治学方法,推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总结并反思他们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以给国内学者提供相应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