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汉时期,在封建礼教形成过程中,有一位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女子,她就是撰写了《汉书》的著名历史学家班固的妹妹班昭,她的父亲班彪也是当时的著名学者.班家是扶风(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人.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博学多才,嫁同郡曹世叔为妻.世叔很早就去世了,她则一直寡居.班固著《汉书》,临终时还有八表及《天文志》未及完成,汉和帝下诏让班昭在皇家东关藏书阁续完这部历史巨著.和帝很钦佩班昭的才学,经常召她入宫,  相似文献   

2.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生于光武帝时期,死于安帝时期.享年70有余.班昭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女子.文学作品有著名的《针缕赋》、《大雀赋》、《东征赋》,其中《东征赋》被收入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她的《女诫》.是中国古代女子教育的重要文献.她又是《汉书》作者之一.她亦参预过东汉朝廷的政务决策.总之,班昭在文学、教育、史学、政治领域都有值得研究的成就与影响.我这篇文章,不是全面研究班昭,而只是从中国史学史和东汉政治史角度.对她的成就、影响与同仁试作讨论.  相似文献   

3.
班昭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女性史学家和教育家。她所写的《女诫》一书,历来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女性劝诫要籍。尽管其中不无糟粕,但深入考察她的男女有别、夫尊妻卑的伦理观、谦恭柔顺的女性观和委曲求全的家庭观,实际还有着明显的历史进步作用和维护家庭稳定的功能。特别是某些一以贯之的中华妇女道德传统,至今仍有其强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女诫》的内容、产生原因及其影响进行了阐述,并从世风、作者家庭环境及作者本人的因素着重论述了《女诫》产生的原因。班昭的《女诫》集儒家妇女观之大成,它的问世是泛儒时代的产物,是与她那个唯儒独尊的家庭分不开的,是班昭心理扭曲和对社会主体曲解的结果,成为古代礼制残害妇女的一个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5.
班昭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辞赋作家.班昭的<女诫>一书,作为中国女训书的代表,影响十分深远.后世的女训书一般来说都由此立论,很少能出其范围,在女训著作中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因此,对班昭<女诫>的研究,可以具体剖析传统女训著作对当代社会的正面和负面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6.
唐代侯莫陈邈妻郑氏所撰《女孝经》为唐代现存两大女教书之一。此书旨在教育被封为永王妃的侄女为妇之道,约写于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或稍后。但由于永王李璘的反叛被诛,《女孝经》也因此带上了政治污点,导致此后很久销声匿迹。《唐书·艺文志》未载,《宋史·艺文志》才始有记载。但从宋代陈振孙开始,到明代的胡应麟和李东阳都认为该书是班昭《女诫》的同书异名书。这其中既有他们所依据的证据不实导致错误判断的原因,也有在印刷术发达之后,人们曾将《女孝经》附在《女诫》之后合刊,但封面的撰者姓名又是曹大家班昭从而导致误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女诫》是我国第一部按着儒家妇女观制定的妇女教科书。作者是东汉的班昭(女),又称曹大家。她写的《女诫》七章,极力宣扬“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和奴才哲学等反动的儒家妇女观,规定出一整套妇女思想和行动的“戒条”,是禁锢劳动妇女千年的精神枷锁。  相似文献   

8.
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他是东汉著名的史学与辞赋家。作为史学家,班固与司马迁齐名;作为辞赋家,班固与司马相如。杨雄。张衡并列为两汉大赋四大名家。由于班固既具有史学家的博识卓见,又具有辞赋家的文学眼光,因而班固的诗学观点不仅在汉代《诗经》研究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而且在两千多年的《诗经》研究上也能占有一席之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由于班固对司马迁与屈原的评价颇有微辞,有失公允,故长期以来学术界都确认班固为遵奉正统儒学的保守派,从而忽视了他对《诗经》研究的贡献。自80年代…  相似文献   

9.
班昭称谓考     
东汉班昭在我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一生获得的称谓较多,诸如正史称她为“曹世叔妻”,汉和帝及其后妃和当时人尊她为“曹大家”,后世人称她为“女圣人”、“曹昭”。此外她还有“一名姬”之说和字“惠班”、“惠姬”两说。这些名称的得来均有着特定的原因,并反映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女诫》是东汉著名的女性史学家班昭为教育其诸女所作的一部书。作为中国最早的妇女家庭行为准则,该书确立的女性卑弱本质主义观念,在其流传中成为封建社会中妇女最为沉重的枷锁。这种女性对自身家庭存在角色的定位和确立其实质上就是女性对男权的认同和内化的过程。认识这一事实对今天女性解放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和辞赋大家,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史学名著《汉书》,体例条理整齐,语言引人入胜,因而为时人所崇好,以至于得到汉廷的推广,“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后汉书·班固传》),后来注...  相似文献   

12.
西汉刘向《列女传》与东汉班昭《女诫》蕴含的以社会角色为特征的教育观不仅适用于女子教育,也适用于教育中的普通对象。它们启示当代教育者,一方面,应关注个体成长在时间上的展开而发生的纵向社会角色的变化,另一方面,还应关注个体当下由于空间上的变换而发生的横向社会角色的变化,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使学生成为幸福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宝库中,有许多商业文化的精华,挖掘、整理、利用这些商业文化的精华,也许对于今天研究儒商文化有所裨益。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其所著《史记》一书,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史记》一书记录下了许多商业文化的精华,其中《货殖列传》记载的商人经商实践活动和经商艺术,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王世贞既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又是著名的史学家。其史学代表作《史乘考误》,从内容看,一方面澄清史实和补充史实;另一方面对史事和史学进行评论。从方法看,它主要是以当代文献互考为主,同时兼用以典章制度与古代史知识证史的方法。《史乘考误》是明代第一部以考证为主的史学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千秋太史公     
《阅读与作文》2007,(7):33-37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喻佳 《成才与就业》2009,(18):46-48
他传承裘(盛荣)派唱腔艺术,造诣深厚,至今出演过《白良关》《捉放曹》《打龙袍》《赤桑镇》《锁五龙》《龙凤呈祥》等四十多出戏。  相似文献   

17.
赤壁之战历来为史学家所关注,长篇通俗小说《三国演义》也对这次战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而无论是史学家们的历史叙述还是《三国演义》的文学描写,都反映出其作者对这次战争的基本认识,从而体现出作者们各不相同的历史观念。由于受正统观念的束缚,历代史学家们都不能对这次战争进行客观公正的记述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而《三国演义》则以民心的向背作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地发掘这次战争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体现了十分进步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8.
班昭有四篇辞赋传世,其中的《东征赋》是纪行题材中的重要篇章。现存的两篇奏疏也堪称散文佳作。班昭写作辞赋主要受家庭文学氛围的熏陶以及上层社会对辞赋喜好的影响,但由于思想上受儒家礼教的束缚,她进行文学创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并不高,这使她难以成为与父兄比肩的大文学家。  相似文献   

19.
汉源彩塑     
汉源彩塑是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的一种民间文化,创始于清代光绪年间,是当地民间艺人曹继武自创一派的手工彩绘泥塑艺术品,以现场“捏真容”最为著名。之后,曹继武之孙曹润洪将彩塑技艺融会贯通,并发扬光大,尤其是彩塑的题材,在曹润洪手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丰富:民间文化中的财神、寿星、弥勒佛、观音等形象,以及古典文学《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等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其重要的表现内容,同时,曹润洪也制作了不少现代题材的作品。汉源彩塑为家族式传承,现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曹润洪。  相似文献   

20.
圭恰亚迫尼一生亦官亦学,其最著名的历史著作是《佛罗伦萨史》和《意大利史》。他的历史写作受到古典作家和当代人文主义者的影响,但是在确切的细节方面远远超出了一般人文主义者历史著作。在很长时间里,其著作受到后人高度重视,也遭到过强烈批评。其实,若按照科学史学观点来看,圭恰亚迪尼在史料真实性和确切性上是存在着不足的。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他能够把历史写作做到那样实属不易,堪称那时史学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