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公职人员腐败犯罪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腐败犯罪更加突出,考察分析其成因有助于防范和打击腐败犯罪.授权关系和权力失衡是腐败犯罪的政治学基础,表现形式是权力放租;社会转型和经济双轨制是经济背景,商品交换原则侵蚀政治领域引起以权谋私;公职人员受到传统权力本位观和人类本性的制约,个人价值观与理想信念发生扭曲是腐败犯罪的心理成因;而法制、人事不完善和监督缺失使得他们敢于和能够实施腐败犯罪.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6,(4):65-69
中国传统刑法文化重视反腐立法,对腐败犯罪的规制范围广泛,重视对官员的管理,强调官员个人修养和法律平等。但是,其权力监督制约难以真正实现,官员特权使法律平等流于形式,对腐败犯罪的治理缺乏一贯性,片面崇尚严刑峻法的威慑作用。因而既有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又存在诸多历史教训。当前我国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犯罪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执行,做到有罪必罚,注重刑法之外的反腐配套机制建设,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反腐败教育,从而实现对腐败犯罪的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3.
论权力制约与根治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权力制约原理的分析认为,权力制约的适用性预先假定了现存体制下权力滥用的存在,并且权力制约只能“制约”权力滥用和腐败,因而没有触及到腐败的物质根源。权力制约本身不能根治腐败。腐败的实质是以寻租为目的的公共权力滥用。要根治腐败,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四条途径,这四条途径最终可以归结为消除税源和广义权力制约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青少年犯罪趋势的上升,如何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公认的难题。文章科学地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相关举措进行了分析,提出从学校、家庭、社会及其自身的努力的角度,切实有效地加以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根治。  相似文献   

5.
腐败犯罪黑数是指腐败犯罪的发生率大于腐败犯罪的查处率所形成的差额,它是制约反腐败的内生性因素,具有司法视野不能及的严重后果。我国腐败犯罪黑数的程度令人堪忧。控制腐败犯罪黑数,在观念上要树立腐败犯罪"零容忍"的刑事政策观;在刑事立法上强化刑罚的威慑力,控制选择性侦查的标准和条件;并配置以专门的犯罪存疑统计机构和线索收集途径。  相似文献   

6.
贪污贿赂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贪污贿赂犯罪的根本特征是犯罪行为的实施依附于权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存在着贪污贿赂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影响社会公共权力健康发展的因素很多。遏制贪污贿赂犯罪必须客观地、系统地研究贪污贿赂犯罪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原因,特别是应将贪污贿赂犯罪置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研究,才能从根本上透视贪污贿赂犯罪现象,探索遏制贪污贿赂犯罪的对策,建立一套广泛的  相似文献   

7.
反腐败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我国长期以来重点解决的问题.当前贪污贿赂犯罪的数额越来越大,案犯的职务也越来越高,腐败犯罪已成为需要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犯罪成因是犯罪研究的重心所在。当前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职务犯罪成因学说包括权力寻租说?市场经济诱因说?人性成因说以及法律制度欠缺说,这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学说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但都不够系统全面。本文运用纵向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通过梳理职务犯罪发生的过程,查找到其深层次的原因是过度集中的权力对稀缺资源的配置。这种本质的原因只是为公职人员进行犯罪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要完成从犯罪动机到犯罪行为的转化,还需要审查和判断各种犯罪机会。对于职务犯罪成因的分析应当是立足于社会个体的人,因此还有必要对诱发职务犯罪的心理及其变化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物欲型犯罪有其经济根源和直接原因 ,其动机、行为方式及侵害对象具有一些带规律性的特点 ;犯罪人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决定了其犯罪动机和行为方式。尤其少部分身居高位、掌握实权的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负责人对个人财富、权力的不当追求 ,导致权钱交易、化公为私 ,造成国有财产的大量流失。这种犯罪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国有财产所有者虚位 ;应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犯罪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
有组织犯罪与腐败的共生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组织犯罪和腐败都是当今世界严峻的社会问题。有组织犯罪与腐败绝对不是孤立的犯罪,两者互惠互利,共生共存,形成共生模式,产生共生能量,加速了有组织犯罪和腐败的社会危害。有组织犯罪与腐败共生导致了有组织犯罪的力量不断膨胀,使政治腐败变本加厉,经济和精神领域逐渐被染黑,导致政府对有组织犯罪的查处难度不断加大。为了遏制有组织犯罪和腐败的发生,政府必须加强对有组织犯罪和腐败的立法进程;从制度和机构建设方面,预防有组织犯罪和腐败共生;加强国际合作,从世界范围共同打击有组织犯罪和腐败犯罪。  相似文献   

11.
贪腐犯罪的主要心理生成机制是腐败官员对不良客观现实的反映,将权力投入不正当交易并获取巨额利润,即是其腐败心理的外化。领导干部贪腐现象的产生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为此探究腐败官员实施腐败行为背后的腐败心理,并觅寻与之相对的化解对策是我们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领导干部贪腐犯罪心理的特点、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从心理透视与矫治的角度思考对于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2.
犯罪的发生是三个要素结合的产物:犯罪人格、罪前情境和社会反应。文章概述了情境预防理论,分析了我国职务犯罪发生的主要情境因素,进而指出可以通过加强权力制约、降低犯罪黑数、提高法定待遇等手段增加犯罪难度、提高犯罪风险以达到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根据贪污贿赂的主体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罪名与刑罚,如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行贿罪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这种立法模式直接导致了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刑法保护上的不平等现象。无论是国有公司、企业,还是其他所有制公司、企业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挪用公司、企业财物,收受他人贿赂的,都统一定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将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的主体限制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内。同时,应当在现行刑法规定的基础上,适度降低挪用公款罪、贪污罪的刑罚。  相似文献   

14.
女性职务犯罪多发生在会计、出纳等财会人员或财务管理人员中,绝大部分是涉嫌贪污和挪用公款犯罪。女会计职务犯罪与男性相比具有某些特有的个性特征。研究女会计职务犯罪的特征、成因及预防对策,对加强女会计职务犯罪的防控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职人员腐败犯罪呈现出主体高职位化的发展趋势 ,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人数越来越多。腐败犯罪动机和变形的需要结构是国家公职人员实施腐败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力 ;歪曲的价值观、颠倒的利益观、畸形的权力观是国家公职人员实施腐败犯罪行为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社会腐败严重危及政府在民众中的公信力,尤其是在我国当前职务犯罪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其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研究新形式下职务犯罪的特点和成因,并从中找到有效的预防对策,以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一些案例讨论了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认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目的是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些法律 ,更准确地了解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  相似文献   

18.
职务犯罪是权力异化导致的严重腐败现象,对构建和谐社会构成巨大威胁,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政权。预防职务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网络体系,特别是要构建完备的法制网络体系,科学的配置权力,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改革和强化全方位、多渠道的监督机制,发挥各种监督力量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效应,各个监督主体齐抓共管,才能真正达到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将贪污贿赂犯罪视为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配刑制度坚持了"重刑重罚"的原则,将其最高刑配置为死刑。这是对死刑制度的一种扩张,它偏离了刑罚原则,减损了刑罚功能,模糊了刑罚目的,违背了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限制贪污贿赂罪死刑配置符合我国刑事制度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影响力交易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规定的一项腐败领域中的新罪名。它具有交易主体的广泛性、交易行为的多样性、交易的双向性与惩罚的双向性、交易的隐蔽性等特征。影响力交易罪是行为犯,存在未遂状态。法人也可以构成影响力交易罪。强烈建议在刑法中规定影响力交易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