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电子政府中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方便了公众对公共事务或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和讨论,促进了民主政治及民主行政的进程。该机制构建的网络民主参与平台、民意收集与回复机制、民意信息库和政府施政知识库,使政府在以公众为核心,运用及扩大政府内外知识,不断创新管理,在政策、服务与沟通模式方面产生了明显的绩效,增进了公众的参与及信任。  相似文献   

2.
电子政府促进民主与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信息技术不仅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 ,而且已经成为社会转型和政府治理改革的主要驱动力 ,世界各国积极利用信息及通讯技术再造本国政府管理体系 ,构建“电子政府”。文章从电子政府内涵和功能目标入手 ,重点探讨了信息技术如何变革政府并再造其服务 ,以及建立电子政府对公共参与和民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策执行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实施的关键。制约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有: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的利益差别、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政策评估制度的健全程度、政策环境的优化程度等。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有效性的对策有: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民主化程度,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机制,优化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社区自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形式,是对社区范围内公共政策执行工作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社区自治有利于推动公共政策执行的民主化进程,优化公共政策执行系统功能,降低公共政策执行成本等。公共政策执行中实行社区自治还存在制度、文化、关系等制约因素,这就要求社区自治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掌舵"作用、抓好制度建设、理顺各种关系、开展政策社会化工作和优化配置政策执行资源,以促进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与政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数字鸿沟”日趋缩小,是东、中、西部地区内省际间差距的不断缩小的结果;区域知识发展水平、经济生活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互联网发展区域差异的解释力最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影响也较显著。我们认为,政府应重点推进中西部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环境与人才环境,提高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程度,给予针对性的政策扶持,进而有效治理“数字鸿沟”难题,全面推进中国互联网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府不仅是一个新的观念 ,更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它的构建与技术有关 ,但不局限于技术领域 ,其缘起既是信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更是政府再造的理性选择。电子政府建设在世界各国都还没有定型的模式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对电子政府建设做了一定的实践探索 ,较成功地将办公自动化建设、政府呼叫中心、网上信访等运作手段和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企业管理与政府运作、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结合起来 ,初步构建了一个将整个行政服务过程变成信息流动的电子化网络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塑造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公共管理形象,就必须确保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克服传统的“士人进主”、“辅佐明君”的议政参政的模式,从而保障公共决策权的有效运用,制约和防止公共决策权的滥用。建国5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正确的公共政策,可以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公共政策出现的种种失误,又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顺利发展产生了消极的作用,使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严重地侵蚀和破坏了政府的公共管理形象。为此,研究公共政策活动的规律,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提高我国政府对整个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宏观管理水平,重塑高效廉洁的政府公共管理形象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政府电子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更有利于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因此,政府必须加快和完善“三网一库”建设,把发展电子政务与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加强电子政府法制建设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府是新型政府理念与信息化广泛相结合的产物,它为公众广泛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基本路径和信息保障,电子政府拥有的强大网络平台所形成的“电子民主”不但培养着公众参与文明,而且内化公众理性参与精神;公众的理性参与,将迫使政府时刻注意自身言行,廉洁自律,真正形成“以公众利益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众对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专家政策咨询制度,促进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减少公共政策对地区发展的负效应,是摆在各级党政机关面前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在总结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实际,系统分析研究咨询机构及其专家在决策咨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出加强专家政策咨询制度建设,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摘要]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评估是适应公共行政民主理念的必然趋势,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是优化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在要求,是促使公民社会觉醒的良方益策。然而,当前我国公民参与政策评估还面临着价值判断与实证分析的争论,公民参与能力和素质还达不到与之相适应的要求,制度化建设不足,公民参与的影响微弱等瓶颈因素的制约。为此,要重新认识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重要作用,畅通公民参与政策评估的渠道,坚持价值判断和实证分析并重,培养公民参与能力,加快法制化进程以及建立政民互动的政策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型服务行政理念的发展,政府应重视公民对公共政策周期的全过程参与。基于政策过程模型,从议程建立到政策制定、执行、调整,再到政策终结,公民应参与公共政策的全过程,使政府和公民间形成良性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政府与公民实时沟通渠道不畅通、官员公开信息不及时、公民参与能力不足等主要障碍。为此,应从完善双方沟通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培养公民参与能力等方面着手,促进公民的全程参与。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公民积极主动地参与政府的公共政策,除了基于自身利益追求的参与动机外,实现和促进与全体社会成员相联系的公共利益也是一个重要动机。改革开放以后,在公民个体的政策参与逐渐增多的同时,我国以民间组织为主体的各种利益团体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活动也逐渐增多。同时在我国公民的公共政策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公共政策参与中公民层面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参与意识不强、参与能力不足和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不高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释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共政策因为必须而且只能用于解决的公共问题之“公共”,其制定者作为不同于执政党等组织的公共权威(广义而合法的政府)之“公共”,从而有别于“非公共”的政策。公共政策表现为“为”或“不为”的法律和合法的命令、方案等规范,它必须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可以被执行的。若不具备或缺少这些特点,就不成其为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5.
源于20世纪末的治理革命与信息通讯技术(ICT)的结合催生了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手段的电子治理,它将成为信息时代政府实现善治的新思路。然而,电子治理的发展却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方面的风险,包括电子治理实施的制度与决策困境;资金缺乏;公民参与缺乏、数字鸿沟扩大,以及信息安全与创新问题。相应地,电子治理的实现需要从创新组织制度、完善法律法规;突破资金与技术瓶颈;培育公民社会、缩小数字鸿沟;保障信息安全、加快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数据即共享,建立在群体理性和契约精神基础之上的共享价值观逐渐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主要伦理精神。大数据时代共享价值观的主要伦理效应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破除因信息壁垒阻隔而形成的“信息孤岛”现象,促进信息的共享流转和价值转化。大数据时代,共享价值观面临着信息的高成本获取与低成本共享之间的矛盾、共享数据被污染的潜在风险,以及信息共享行为强化了媒介的“反向驯化”、“数据鸿沟”加剧了信息传播的不平等挑战。践行共享价值观,需要把握信息获取者与共享者之间的权利“平衡点”,强化社会监督与法治,以确保信息的科学和准确;充分挖掘智能技术在信息伦理建设方面的作用,以避免数据“过娱乐化”陷阱;注重共享的广泛性与公平性,以促进信息与数据负责任、有价值的共享。  相似文献   

17.
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中的核心问题,由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时间效益三个部分组成.如何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学者和政府官员们不断追求和探索的难题.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契机.通过发展电子政务,借助网络的快速和便捷,政府部门能及时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提高决策水平和反应能力;电子采购和政务流程重组,能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同时节约行政开支;信息公开则有助于消除数字鸿沟,促进资源共享;电子化的办公和信息处理手段,把公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办公自动化以及虚拟机关促进了7×24全天候政务服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公民参与是现代政府制订、实施和评估公共政策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政府公共政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公共政策与公民参与的内涵及联系,探讨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必要性,针对具体实践中制约公民有序参与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扩大公民参与的途径,以期进一步推动公民参与的发展,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9.
电子民主是信息化社会的民主新形式,以直接民主为发展趋向.根据电子民主的信息鸿沟、电子专制、道德失范等瓶颈问题,提出从构建电子民主网络交流平台和扶持贫困地区的网络建设两个层面来缩小用户间信息鸿沟带来的民主鸿沟;从法制化、规范化与实名制来加强电子民主的网络立法及道德治理;从选举、决策、监督三个维度来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电子民主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电子政务对公共政策制定有着深刻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包括电子政务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保障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增强公共政策制定的回应性、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效率和强化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监督;消极的影响是信息爆炸可能导致公共政策制定的盲目性、数字鸿沟可能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平性、电子决策可能造成公共政策制定的不科学、网络风险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制定的不安全。分析提出通过转变理念、优化体制、完善程序、改进方法、提高素质等方式,来规避电子政务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消极影响,发挥电子政务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