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隐含是广告语篇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用于操纵广告受众以达到促销目的的语言策略。广告的隐含性是由其功能、情景和交际特点决定的,同时这种隐含性也决定了广告推理的语用向度。在评述Harris(1983,1999)广告推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含意理论和关联理论作为分析框架,构建广告语篇推理的类型模式,并且用该模式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省略在商业广告语篇中是常见的现象。本文通过关联理论、语境理论、图式理论来解说广告的省略。高度省略性的广告看似互不连贯的话语,但因为广告主和广告受众都遵循一个目的,相互配合,根据对方所提供的字面意义,推导出相应的隐含,这一点在商业广告中得到广泛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林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7(5):132-134,138
以Fairclough关于广告语篇渗透化趋势的理论为基础,以部分英、汉汽车广告为例,着重分析广告语篇的诉求策略和语言手段,旨在构建广告语篇的渗透化模式,以阐释广告语篇中意识形态、权势和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Fairelough关于广告语篇渗透化趋势的理论为基础,以部分英、汉汽车广告为例,着重分析广告语篇的诉求策略和语言手段,旨在构建广告语篇的渗透化模式,以阐释广告语篇中意识形态、权势和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
广告的主要目的是劝说。广告是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的一种话语活动。用明示推理交际模式、认知语境和关联性三个语用原则对广告语进行动态的研究,有助于广告撰写人更好地运用语言策略,创作出有说服力的广告。以关联理论为视角来透视广告为广告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不同语篇体裁的言据性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分析了100篇中英文广告,得出广告语篇使用零据素的结论。广告语篇体裁的零据素使用可以从认知、广告语篇特点和广告的社会目的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广告零据素使用的主要功能是表情、表意和构建最小化语篇。  相似文献   

7.
阐述名物化的意义体现的基础,分析药品广告语篇中名物化的使用情况,旨在揭示药品广告语篇如何通过名物化实现某种隐含的态度。分析表明,名物化通过隐含药到病除的观念、彰显药品广告的医疗科学权威性以及预设操纵性信息等方式,巧妙地传达着广告主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与普及,广告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者大多从文体学和修辞学的角度对广告语篇进行分析.本文从认知语用角度出发,把广告交际视为明示-推理交际的一种,并利用关联理论对广告的交际过程及其主要交际手段--隐喻进行分析,指出广告交际成功的两大关键因素:广告人利用明示刺激吸引并引导受众成功实现广告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受众通过推理成功获得隐喻广告词与广告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9.
根据关联理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广告是广告发布者与受众之间的一种特殊言语交际形式。双关和隐喻作为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段,在广告交际过程中,为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也被广告发布者作为吸引广告受众注意力的语言策略加以广泛运用,以使其接受广告所传递的信息。试用关联理论来分析英、汉广告语篇是如何通过运用双关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力,并使其获得最佳关联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语体,广告语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语.结合语用移情理论,以汉语广告语篇中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为研究对象,以各类广告为例,深入探讨广告语篇第一、二人称的语用指示功能.广告词中使用了许多人称代词,特别是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目的是试图创造一种交互氛围,使潜在消费者在阅读广告时有一种亲切感,刺激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以及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广告这一特殊的语篇决定了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在该语篇中的语用指示特征及其语用功能是和日常对话中所使用的人称代词的指示和功能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语用推论如语用预设和语用隐涵广泛运用于广告语言中。本文从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认为语用推论一方面能激发兴趣促成购买;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古代诗歌含蓄性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剖析 ,并从含蓄性的产生根源、哲学基础以及形象构架作了具体深刻的阐述 ,认为中国古代诗歌含蓄性的基本特征为 :形象的重叠、情趣的曲灵、语言的跳跃。中国土生土长的道家思想是其哲学渊源 ,含蓄性的形象构架是“象外之象”。最后论述了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含蓄的现实、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媒体广告效果的内涵和外延均大于广告效果。媒体广告效果包括销售效果、商誉增长效果和口碑传播效果。而纳—阿模型和巴斯的新产品扩散模型恰好能反映全新产品和品牌在媒体投放广告时的商誉增长效果和口碑传播效果。在纳—阿模型和巴斯的新产品扩散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媒体广告产出模型和媒体广告投入产出比指数,来解决媒体广告产出大小的确认问题和媒体广告价值高低的比较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厂商的媒体选择和确定广告预算,还有利于媒体的科学经营。  相似文献   

14.
语用前提和会话含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 ,但作为语言的附加意义 ,二者具有许多共通性特征。从其理解途径入手 ,探讨了其中涉及的语用推理模式和认知语境 ,并对语用前提和会话含义的隐含性、动态性和可取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将品牌广告和地方促销广告联合投入对需要的影响引入到一个制造商和多个竞争零售商组成的易逝品供应链,建立了需求不确定环境下品牌广告、多个零售商地方促销广告联合投入和订货量博弈的模型,并指出了易逝品供应链中品牌广告投入存在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扩展的“VidaleWolfe 模型, 在无限时区上, 并将资金成本纳入模型的情况下比较了五种不同结构的脉动广告投入策略。主要结论有: (1) 当扩展的VidaleWolfe 模型中的反应函数是线性的和凹的时, 均匀广告策略优于广告的脉动保持策略, 而后者优于广告的脉动策略。(2) 当反应函数是凹的时, 均匀广告策略优于脉冲广告策略, 而后者优于震荡广告策略。  相似文献   

17.
《咏怀诗》洋溢着"工为复义"的"隐"美和"巧为卓绝"的"秀"美,体现了魏晋五言诗歌艺术的新成就和新魅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需求受价格和商誉共同影响下易逝品动态定价与广告投资策略的联合决策问题。在初始库存确定的情形下,在某待定销售周期内,企业通过投入广告提升自身商誉从而拓宽市场,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联合最优动态定价及广告投资策略模型。应用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求得不同系统参数下最优动态定价和广告投资策略及最优的销售周期。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合参数灵敏度分析检验系统参数对最优策略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管理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用预设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具有共同性、主观性、隐蔽性、单向性等特点。本文运用这些特点对小品“不差钱”进行研究,发现语用预设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语用策略,帮助中国喜剧小品达到幽默、逗乐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农户生产商和在线零售商构成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模型。首先,构建单一现售策略和混合策略下农产品供应链决策模型,利用Stackelberg博弈分析产品广告投入对供应链成员定价和利润的影响。其次,通过数值建模与仿真给出以下研究结论:农产品广告努力水平对需求的影响系数与农产品批发价格、销售价格和产品的广告努力水平成正相关,农产品的批发价格与销售价格则在两种销售模式下随该系数的增加而不断变化,且存在一个临界点使得两种销售模式下产品的批发价格和销售价格相同;农产品广告投入成本与供应链成员的利润成正相关,在广告投入成本系数增大到一定值时,在线零售商和农户生产商的利润达到最大,随着产品广告投入成本的不断增大,农户生产商和在线零售商的利润逐渐减小后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