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儿童画线条是儿童的主观创造,是重要的造型艺术手段.如何准确地传达儿童对客观物象的感受,充分发挥儿童对线条的表现力,这是儿童画创作的关键所在.基于此,在儿童的艺术形象创造过程中,需要对其线条艺术的展示与审美观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儿童画的色彩是理性和感性交织在一起的,本文主要在儿童的色彩认知上加以理论知识来解读儿童画的色彩知识。儿童对绘画的热爱其实就是一种对生活和理想的表达,他们可以运用相应的色彩知识来进行系统的训练。其中对儿童画色彩的认知包括四个方面:1.儿童画色彩的特点和感染力。2.儿童画色彩的搭配。3.儿童画色彩的感情。4.儿童画色彩里的黑、白、灰。  相似文献   

3.
张格波 《华人时刊》2005,(11):I0005-I0006
睢宁儿童画创作始于1955年,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睢宁儿童画不断发展、壮大,1981年南斯拉夫世界儿童画创作展览中,中国儿童画有15幅获金质奖章,其中7幅是睢宁儿童的作品。从此,睢宁儿童画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15000余幅儿童画作品被选送到美、英、法、日、德、港、澳、台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获各类奖项1300多个,其中外务大臣奖4枚,特别金奖15枚,金牌203枚;有4幅作品在联合国大厦陈列,500余幅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12幅入选国家和省编美术教材,3幅被日本、香港以年历出版,5幅入选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出版的《中国儿童画世界获奖作品精选》一书,先后由国家级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睢宁儿童画选》等三个专集,为各类美术院校输送4000多名专业人才。国家文化部于1996年12月正式命名江苏睢宁为“儿童画之乡”,这一殊荣至今仍是全国唯一。  相似文献   

4.
张格波 《华人时刊》2005,(12):I0004-I0005
睢宁儿童画创作始于1955年,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睢 宁儿童画不断发展、壮大,1981年南斯拉夫世界儿童画创作展览中,中国儿童画有15幅获金质 奖章,其中7幅是睢宁儿童的作品。从此,睢宁儿童画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 泛关注。 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15000余幅儿童画作品被选送到美、英、法、日、德、港、澳、台等70多 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获各类奖项1300多个,其中外务大臣奖4枚,特别金奖15枚,金牌203枚; 有4幅作品在联合国大厦陈列,500余幅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12幅入选国家和省编美术教材,3 幅被日本、香港以年历出版,5幅入选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出版的《中国儿童画世界获作品 精选》一书,先后由国家级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睢宁儿童画选》等三个专集,为各类美术院校输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教师急需复合型人才背景下,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电脑美术》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果,很多高校课堂实践教学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不符合、教学内容缺乏创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缺乏衔接等问题。电脑美术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Photoshop儿童画针对小学教学职业能力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课程改革,以Photoshop儿童画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对《电脑美术-儿童画》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以范例的形式讲解Photoshop软件的学习与命题创作任务驱动式相结合、课堂主体相互“翻转”,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对Photoshop儿童画的表现,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对Photoshop儿童画的绘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儿童画是儿童表达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观察与感悟的一种视觉语言符号,体现了儿童特别的"观看"世界的思维方式。儿童的观看方式体现出"无成见"、"泛灵化"、"创造性"、"意义性"以及"整体性"等审美特点。绘画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要借助绘画来发展激发儿童的视觉思维,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儿童美术教育是艺术的启蒙教育,天真无邪、无拘无束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儿童画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儿童画的精髓所在。而现今有的美术教师往往太重视绘画技法的学习,而忽略了保护儿童"原生态"的绘画。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应该学会用童心去观察,去感受孩子们的作品。通过绘画的学习去激活在孩子们身上的灵性和天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敢于创造、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健全、和谐的人格。让我们放飞想象、创造的翅膀,像天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相似文献   

8.
绘画属于造型艺术 ,它用艺术形象来体现自我对万事万物的认识 ;艺术的本质就是现实生活的形象的反映 ,由此可见造型在艺术中的突出地位。在现代美术教育中 ,儿童画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他们用生动活泼的造型、流畅的线条、丰富大胆的想象来反映生活 ,认识世界。由于受其生理、心理和认知能力的制约 ,儿童画在表现方法上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顺应儿童画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去引导启发孩子们的天性 ,培养孩子们的绘画能力 ,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根本要求。然而 ,在当今儿童美术教育中 ,有一些倾向背离了儿童画的发展规律。其…  相似文献   

9.
睢宁县位于江苏徐州东南部,是徐连经济带的中心区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荟萃,其境内名胜古迹甚多,尤以圮桥、白门桥等古邳八景最为著名。睢宁儿童画作为睢宁县的名片,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名扬中国,并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儿童画之乡”。2006年,睢宁儿童画多次被中国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作为国宾礼品,赠送数国首脑、贵宾。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拓展想象空间开发创造潜能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根据农民画与儿童画的创作规律,找到了他们“唯我的认识态度”和“无羁的想象能力”的结合点.构建了以“拓展想象空间,开发创造潜能”为核心的诱导创作教学法.创作了大量农村题材的优秀儿童画作品,开发了儿童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宁安剪纸是满族文化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宁安剪纸的简单介绍,并对其艺术形式进行了一定剖析,包括其人物造型、事物造型以及构图方法。这些艺术形式完全可以运用到儿童简笔画创作当中。其艺术思想也是和儿童简笔画教学不谋而合的。儿童简笔画教学当中运用宁安剪纸的方方面面,可以既发扬传统文化,又能够认知风土人情,是很好的教学范例。  相似文献   

12.
出自画家手笔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欣赏对象而创作的绘画,今人称之为“儿童画”或“儿童美术”。这些用语,概念较模糊,往往会与儿童自己画的“儿童画”混淆起来。我认为,对于前者,应称“童趣美术”似更恰当。 童趣美术,是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它是文艺百花园中独具风采的一枝奇葩。广义地理解,童趣美术包括木偶、动画、漫画以及其他美术作品等等;狭义地看,即指为儿童创作的美术作品,如某些连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社区》2010,(5):34-34
很无奈 前段时间,儿子参加了全市的“儿童画作品大赛”.儿子的作品是《一只猫》,只是那只猫被他画得很糟糕,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老公看了很是恼火.恶狠狠地教训儿子:“你见过这么垂头丧气的猫吗?猫一见老鼠,眼睛就睁得圆圆的,精神着呢!你给我重画!”  相似文献   

14.
1981年,国际儿童画展在南斯拉夫举行,宽敞明亮的展厅中来自各国各地区的儿童画作品如飘动的万国旗,令人目不暇接。中国睢宁的儿童画以其特有的形拙神真、外朴内秀的艺术特色。赢得了七枚金牌! “中国睢宁”、“睢宁儿童画”瞬间传遍世界,轰动海内外美术界,该次画展的组织者在发给睢宁小作者的荣誉证书上题  相似文献   

15.
儿童与他人的关系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微系统"(1),直接决定着儿童的健康成长。了解幼儿眼中的"重要他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儿童身心尚不成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主题绘画成为幼儿自我表达的一种有效方式。实施"我喜欢的人"主题绘画活动并收集、分析幼儿的作品后,发现对幼儿产生影响的"他人"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父母、同伴和教师。在幼儿的笔下,父母形象高大、穿着时尚、笑口常开,"陪"我一起玩;同伴与我一样高,"和"我一起玩,且男女同伴有区别;教师则呈现外表漂亮、多才多艺、所处位置中心化以及"教"我做游戏等特点。这启示我们,要积极发挥幼儿生活中"重要他人"的作用:父母应当扮演好幼儿前进道路上"引导者"的角色;高度重视同伴作为幼儿发现自我的"平面镜"功能;教师要努力成为幼儿生活中的"百宝箱"。  相似文献   

16.
在儿童绘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儿童画往往只画对象的一面,对对象的其它侧面则予以省略,呈现的是一种“水平——垂直”的空间。换句话说,不少儿童画往往使对象原有的立体感变成看似只有左右(水平)、上下(垂直)、而无前后(深度)的二维平面。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儿童看到的对象与他们实际画出的对象不一样。比如,现实中的长颈鹿,到了儿童的笔下,往往就成了这样一副样子:一个水平方向的身体,四条垂直方向  相似文献   

17.
爱的本质在于付出和给予。儿童既是爱的被动接受者,也是爱的主动付出者。但在实际生活中,主动付出的儿童之爱常常被成人无意识的忽视。儿童之爱出自本能,源于自然,是儿童的天性;儿童之爱在教育中首要表现为对环境的爱和对成人的爱。儿童之爱是儿童内在敏感性的源泉,影响儿童的自我实现;是儿童精神世界的表达,帮助成人了解儿童;更是成人的精神诉求,实现成人尊严的提升。儿童之爱的培育需要成人接受儿童的爱,尊重呵护儿童爱的天性,以爱育爱,实现成人与儿童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创作的理论出发点:儿童本质是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儿童与成人放在“人”系统中去认识,从系统发生、发展的角度看儿童自身结构与成人自身结构的一致性,从而认定儿童与成人原本一致的生命本质。尽管儿童与成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机能)有所不同,但这只是大与小、强与弱的不同,是量的差别,而非质的差别。这意味着,该差别无论多大,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早期的艺术形式,儿童美术在人类艺术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在现阶段,儿童美术还不足以与成人美术平分秋色,但它已经渗透到成人美术的创作中,并且同成人美术一起在人类美术中绽放着灿烂的光彩。儿童美术显示的完整性、系统性特征,使其成为与成人美术并列的独立审美系统。  相似文献   

20.
本期话题和以往有所不同,内容选自西安美院艺术研究所佟玉洁女士出版的《龙说·说龙》图书中的文字和图片。这么做原因有二:一是六月刊我们通常要做一期有关儿童画的专题;二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位艺术批评家,不但文笔优美,更主要的是作者以一个母亲的眼光在关心孩子成长的同时,还用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关注孩子对艺术的感知力和创造力。以其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孩子的作品,真切而有意味。如今这两个孩子都成了大男孩,考入了美国大学在读研究生,相信儿时的想象与涂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未来的艺术学习与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