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词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奇葩,当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绝对有必要对中国宋词译为各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传颂。语言间的互译做到“信、达、雅”本是难事,翻译诗词要做到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更是难上加难。本文试就宋词英译中对词调、用韵、平仄、对仗等的处理进行讨论,求教于诸方家。  相似文献   

2.
格律诗英译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结合翻译实例论述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可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从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结合翻译实例论述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可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  相似文献   

4.
从《长干行》三译文看汉诗英译中的模糊美再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模糊美学的发展,模糊概念引入了美学领域,模糊美成为模糊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不确定性是模糊美的主要特点。中国古典诗歌讲求“意境”、“情景交融”,体现了丰富的模糊美特性。英语诗歌虽然具有较严格的语法规范和严谨的逻辑关系,仍然把对模糊美的追求作为最高境界,这使得英汉诗歌翻译成为可能。不过由于不同层次的语言规则和文化背景,英汉诗歌中的模糊美再现具有相当难度。通过对比李白所作的《长干行》的三首译文,阐述了汉诗英译中模糊美再现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再现模糊美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5.
根据许渊冲提出的"三美"理论,以《江雪》的英译为例探讨诗歌翻译中审美效果的再现,指出诗歌翻译是创造性的审美再现过程。要使译诗成功,译者应该从意义、音韵和形式3个方面着手,在再现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再现原文的"音美"和"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相似文献   

6.
英语拟声辞格有基本拟声和次要拟声两种形式,能够产生声情并茂的修辞效果。拟声词在英语品牌、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各种文体中得到广泛运用,汉译时应根据英汉民族思维习惯,尽量再现原文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7.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李白诗歌英译研究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衡量标准。以数词的英译为切入口,以美学视角下的“对等”比较李白诗歌意境美、气势美和情感美等非纯形式诗歌特质在译诗中的还原和再现,对李白诗歌英译研究具有指导和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歌意境在翻译中的成功再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首诗翻译的成功与否.本文基于许渊冲教授的"三美"理论和阎德胜教授的逻辑翻译理论探讨诗歌翻译中的意境再现.诗歌翻译中只有再现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才能再现原诗的意境.而要想在译入语中实现这三美,又需要遵循译入语的审美逻辑.二者缺一不可,逻辑是前提,三美是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葬花吟》两种英译文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其在翻译中意境美的传达和音律美的再现,揭示中诗英译中意境传达和音律再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探讨了翻译汉诗词的美感追求:节奏美感、形体美感、音韵美感、意境美感、风格美感。分析后得出结论,在汉诗词英译的过程中就必须字斟句酌,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再现原诗的节奏、形体、音韵、意境、和风格等诗歌美学价值,创造出形神兼备的译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含蓄隽永、高度凝练,意境丰富精深,是我国的文化珍品。这就使得古诗英译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对等,更要跨越时间和空间造成的文化障碍,在目的语中再现原作的文化精神和美感。  相似文献   

12.
《葬花吟》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主人公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而写的一篇重要的代表作,以其绚丽的意象、悲愤的格调、优美的文辞、铿锵的音韵传唱至今。七位英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再现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注意咬文嚼字,译出了原诗的意境;注意译诗中韵的运用,再现了原诗的音美;注意使用跨行手法,转存了原诗的形关。  相似文献   

13.
《葬花吟》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主人公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而写的一篇重要的代表作,以其绚丽的意象、悲愤的格调、优美的文辞、铿锵的音韵传唱至今。七位英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再现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注意咬文嚼字,译出了原诗的意境;注意译诗中韵的运用,再现了原诗的音美;注意使用跨行手法,转存了原诗的形关。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音象美"在英译中再现的必要性入手,以英译唐诗、宋词为例,主要探讨了中诗英译中原诗"音象美"的英译策略,倡导在诗歌的翻译过程中,应该尽量保存原诗最显著的风格,努力顺应西方当代诗歌的审美要求;与此同时,应该慎重选择理想的诗歌译者,使译作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语言的特殊形式。原语、译语不同的语言、文化、历史等因素,增加了诗歌翻译的难度。虽说好的译文在内容上应尽量忠实于原文,但就诗歌翻译而言,好的译文不仅能符合原作的音韵特点,还能再现原作的意境。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 18的两个中译本为例,分析译文的音韵、意境,浅析英诗汉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见解。文章还着重分析与比较了该词的三种英译,阐述了中诗英译虽为文学翻译中的一大难题,但三种英译却具有再现意境、把握情感、锤炼语言、以诗译诗等特色,成功地译出了原作的风貌。本文还对中诗英译的方法与原则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指出译诗必须突出原作的意象、诗味,做到用地道的译语再现原语和以诗歌形式翻译诗歌。  相似文献   

17.
诗歌翻译用韵与否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对于《诗经》而言 ,行文达到同样水准的译诗中 ,韵体可为上品。这是因为《诗经》有其特殊性 :音韵合谐 ,节奏齐整 ,加之迭章手法 ,使诗歌首首有韵 ;其体裁与音乐相配 ,因而诗歌可以配乐吟唱。而且 ,其中的诗歌起初是靠口头传诵而得以流传。通过对《小雅·采薇》的 3种非韵体译文和 4种韵体译文管窥《诗经》翻译的韵脚处理得失 ,阐述了音韵美在《诗经》翻译中造就音乐美和赋予生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论诗歌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英汉诗歌的互译问题。笔者认为,诗歌创作关键在于遣词用字,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诗歌的格律与音韵,如英诗的抑扬,汉诗的平仄。因此,译诗,无论是汉诗英译,还是英诗汉译,对选词的要求都极为严格。文章指出:在忠实传达原诗主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原诗的意境、音韵和结构形式臻于完美,便可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原诗的意象性、视觉性和空灵感  相似文献   

19.
从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出发,分析《雨霖铃》原词的音韵、语句形式及意境特点,并据此讨论许渊冲与徐忠杰的两个英译本在音韵、形式及意境三个方面对原词特点的再现,通过原词与译本、译本与译本之间具体的对比分析,得出两译本的优劣。两译本虽然整体上都是不错的译本,但许渊冲在其理论主张下所译的译文很好地再现了"音美、形美、意美",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译诗的关键在于译其神,译其美。翻译诗歌不能只拘泥于原作表层的文字结构,需发掘原诗的意境,使原诗神韵再现于译作中。汉译英诗在无限接近原诗音、形、义的同时,应讲求音美、形美、义美,传递原诗的精髓,实现忠实性的创造,再现原诗的美学意义。译者在深刻领会原诗文字内容的同时,要把握其原创精神,力求译作与原作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