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许多外国电影不断地被引入中国市场。影视作品较强的传播性决定了它成为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恰当的影视字幕翻译对于影视文化的传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汉斯·维米尔的目的论出发,以电影《功夫熊猫2》为例,分析目的论中的目的、连贯及忠实原则是如何运用在该影片的字幕翻译中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影视传媒的发展,电影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电影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国外电影进入中国市场,还是中国影视进驻国外市场,电影字幕或者电影标题的翻译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语言交流活动。本文以英文电影标题翻译为研究对象,分析在英文电影翻译过程中经常容易忽视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实现本文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旅游文本的翻译涉及文化、历史、地理等等。视域融合是伽达默尔阐释学的核心概念。从视域融合角度对旅游文本的翻译的分析表明,原文文本的视域与外国读者的视域由于文化、历史、地域等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译者需要使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方法经过两次视域的融合,让外国读者接受原文本传递的信息,使外国读者能够理解中国的人文历史地理文化,达到激发外国读者来中国旅游的兴趣、宣传我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较多,很多国外影视作品涌入我国,影视字幕翻译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安德烈·勒菲弗尔于1985年提出改写理论,认为主流意识、诗学形态都将影响作品的改写及翻译。基于依据勒菲弗尔翻译改写理论,以《加菲猫2》《生活大爆炸》《吸血鬼日记》等英文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为例,分析了英文影视字幕翻译改写方法,期望对英文影视字幕翻译娱乐化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兴的翻译领域,影视字幕翻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尤其是影视作品中大量存在的文化缺省现象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以人人影视字幕组的《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为例,探讨影视作品中文化缺省现象对翻译的限制及其相关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韩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活动日渐频繁,影视剧的互相传播就是其中一个途径。笔者注意到影视剧的字幕翻译中,经常会出现俗语。俗语应用广泛,因此俗语翻译的成败直接影响观众对剧情的理解,也对文化理解产生影响。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影视剧中的翻译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影视剧俗语的翻译要在注意中韩两国的语言差异、文化特征的前提下,以中国观众能够理解接受作为标准,避免直译和误译。  相似文献   

7.
电影是现代生活中的一门大众传播艺术。随着中国文化与世界交流日益频繁,欧美电影不断涌入,中国电影的走向世界,中英文电影字幕的翻译必将发展成为一种巨大产业。然而影视翻译的研究与探索在国内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大众对影视翻译质量的质疑抱怨之声也越来越多,而走出国门的中国电影的对白译作也是不敢恭维。这一切文化交流的现实,要求应用语言学者及英语爱好者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即对中英文电影对白翻译方法研究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已有长久的历史,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发展到现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满足中国儿童阅读汉译的外国儿童文学的要求.为了保证广大中国儿童通过译文理解和接受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并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类似的感受,并受到启发和教育,本文将通过介绍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发掘特点,找出不足,并将目的论应用于儿童文学的翻译,把它作为儿童文学的翻译的理论基础,使西方儿童文学更能为广大中国儿童接受,从而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强发展,影视作品无疑也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相互了解的桥梁,所以对字幕翻译的好坏也有了一些评判标准。但是对于影视字幕来说暂且还没有固定的翻译体系,本文试图以"功能理论"为视角,对《六人行》的字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英字幕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是将原影片中的文化信息传递给我国观众。然而,东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固有差异导致中英文化意象内涵的不等值,而文化意象又是电影文本中信息意义的载体。为避免文化意象的错位和其含义的破碎,论文主要论述了文化翻译观对影视翻译的指导意义以及文化意象的处理方法,并阐释了影视工作者应该以文化作为翻译单位,以文化研究的视觉来进行翻译研究,而且必须坚持文化功能等值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外贸易发展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外国汽车产品开始进驻中国市场。为了提升产品的知名度,汽车企业纷纷采取了广告营销的策略。这就意味着广告的翻译标准和要求将会更高。本文从汽车广告翻译的基本要求出发,探究其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外国的交流变得越发广泛和深入,外国文学作品逐渐流入到我国市场当中,并且备受大量文学喜好者青睐。但是,因为外国文学作品本身带有一定的文学性、本土艺术性、民族特点等,导致在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无法保留韵味和文学内涵。对此,为了更好的优化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质量,本文详细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语言规范化方法。  相似文献   

13.
鉴于片名翻译的文化媒介作用,我们把研究的着重点放在文化对电影片名英译的指导作用上,通过文化指导消除文化误读并实现电影片名的商业价值。第一,注重电影艺术的学习,了解电影作品的生产过程,特别是与电影翻译密切相关的各个环节。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要做好电影翻译当然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第二,注重理论研究。电影翻译可以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比如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谈影视翻译。  相似文献   

14.
张戈 《职业时空》2013,(10):111-113
近年来,汉语新词作为一种崭新的语言方式和文化景观,已越来越多地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面对汉语新词的不断出现,译者有责任及时地把它们翻译出来以帮助外国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的最新情况.文章指出了影响新词英译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新词的英译原则和方法,以期对解决汉语新词英译中的问题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全球化、国际化的环境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已成为评判国家强大与否的一大标准。在全球化的同时,中国文化被推向了世界。而丰富多彩的媒体世界也成为文化输出的载体。电影,则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方式。但中国元素难以被外国观影者理解或接受,因此,电影字幕的翻译则成为是否能将中国文化成功带向世界的一大关键。文章以著名的翻译策略为参照,以贾培林翻译的《梅兰芳》为蓝本,分析并归纳电影字幕的翻译以及可以创新、突破之处。  相似文献   

16.
创建于1843年的著名杂志《经济学人》近几年对中国的报道增多。翻译中国特色词汇时,杂志多采用异化翻译。这种翻译方法取决于杂志的定位,同时影响着外国读者对中国的态度。同时,《经济学人》的翻译策略对我国读者也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外影视作品愈来愈受到国内观众和外语学习者的热爱,影视字幕翻译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现今流行的英剧和美剧进行案例分析,结合自己作为字幕组人员之一的经验,以功能对等理论和归化法作为理论依据,探讨字幕翻译中的"本土化"现象,力求找出在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中实现"本土化"的方法,以求更好地实现字幕翻译的目标,提高字幕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影视产业日益兴盛,已经迈入影视大国的行业,但是还远未跻身影视产业强国的行业。虽然影视教育兴盛,但是还不足以称为影视教育强国。影视行业的现状存在有节目经常性重播、影视复合型人才匮乏以及国产影视精品短缺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该从教育做起,对影视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视听媒体的出现,带来了大量的国外影视作品。与此同时,外国译制品较多,字幕翻译领域较为冗杂。而目的论能促进字幕翻译的改进。因此本文将目的论三原则与近期影片《疯狂动物城》相结合,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字幕翻译策略。进而使译文接受者能更好地理解原语文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与全球合作的商业契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将目光投向中国。为打造良好的品牌效应,广告成了重头戏,而广告标语则是重中之重。然而,因文化差异造成广告标语的误译,对于产品的推广来说打击相当沉重。本文通过分析英汉广告标语中蕴含的文化差异、汉译过程中采取的方法以及汉译广告标语文化影响及翻译法统计数据,总结出英语广告标语汉译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