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昕 《现代交际》2011,(10):104-104
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问题是音乐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于解析音乐作品内涵进而归纳音乐美学中的诸多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音乐美学视角切入,简要分析了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感象层、意象层、意蕴层三个层次的相互融合及贯穿于音乐作品始终的存在方式的实现途径,开创了音乐作品分析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艺术类科目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的开展起来,把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也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作为初中音乐教师,不能把知识停于表面的学习,而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自主的进行作品的开发和研究,品尝到音乐作品创作的乐趣,自发的进行音乐知识的鉴赏,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之情,亲身体验我总结音乐作品的学习规律,发自内心的喜欢上音乐知识,从而为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一首音乐作品中,一种最原始性的结构单位是基本乐思。在音乐乐思中具备的特点主要有精炼性,内涵有着深刻性以及个性鲜明。在音乐材料中,乐思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当音乐材料中确定了乐思后,就会在作品中的起初一直到结束都要存在着乐思。当音乐中存在着乐思,主要是为了使音乐整体内容和风格具备着统一性。当音乐中存在着统一的和声风格后,另外又有着乐思贯穿其中,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音乐的统一感。并且也可以使音乐作品不会落入俗套,有着属于自身的鲜明个性。从而在音乐创作中,乐思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以下文章中,可以就音乐创作中乐思发展的不同手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对音乐高潮布局进行有效的研究,以此促进我国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申雪 《现代妇女》2013,(11):291-292
通过梳理卓菲娅·丽萨《论音乐作品的本质》一文中的理论思路和相关命题,对音乐作品的本质进行解读。采取对比茵加尔登、莉迪亚·戈尔与卓菲娅·丽萨三位学者对音乐作品本质共同有过探讨的问题,在文章中寻找异同,并做出笔者自己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音乐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近年来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一门新学科。音乐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音乐发展的特殊的、受历史制约的规律性;揭示音乐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探索音乐作品同社会状况、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原理来研究音乐现象和音乐教育的问题,可以说是现代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关于音乐阶级属性问题的争论,在西方音乐社会学界已持续了30年之久。1962年,西方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网络环境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环境构成之一。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无论是通信还是生活娱乐、办公活动中,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网络环境以及互联网设备也已经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网络环境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共享资源,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共享平台。在音乐作品的共享方面,它为用户提供了很大便利,但是,在音乐作品共享的同时,作品的版权保护再次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从网络背景下的音乐作品范围界定及特殊性出发,首先分析了网络背景下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现状,其次介绍了网络背景下音乐作品著作权的变化,最后提出了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7.
音乐的内在情感是音乐作品的精华以及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所要抒发的情感主要通过演奏时舒缓与紧张的节奏氛围表现出来,音乐作品的情感层次包括人类共性的音乐情感以及个人的音乐情感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音乐艺术它自身是一种"音"与"心"的动态对印系统,它的存在方式和人的实践活动、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人有着稳定、深刻的社会内涵,有着丰富的情感,音乐艺术丰富了人的情感体验.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切入,通过对音乐作品价值的实现浅析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中,宗教音乐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对象。我国对宗教音乐的研究起步较晚: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音乐文化逐渐影响到国内,20世纪初黄自、萧友梅、丰子恺等人致力于给国人介绍西方古典音乐;1949年以后,大量西方音乐通过前苏联传人国内;"文革"时期,由于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西方音乐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直到80年代才逐渐步入正轨;而国内真正重视对西方宗教音乐的研究则始于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重新审视宗教和西方音乐文化关系问题的文章,包括杨燕迪在对西方音乐的界定中写到:西方音乐"是以基督教文明为基质发展起来的艺术音乐",可见宗教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与基督教在音乐史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已经逐渐得到了国内学者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10.
新书推荐     
《中外书摘》2007,(4):45-45
《基本乐理》,《歌曲写作教程》,《西方音乐史名作赏析》,《合唱与指挥》《钢琴》,《音乐名作鉴赏》  相似文献   

11.
钢琴伴奏在声乐、器乐以及舞蹈表演等领域内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伴奏者与其合作者相得益彰的配合技巧,能使音乐作品表现达到完美统一的艺术境地,本文着重研究其在声乐中的引导、衬托、辅助和相对独立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韩国音乐人朴载相的音乐作品《江南style》自网络发行后,以类似"病毒式"传播速度迅速走红,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普遍追捧和青睐,由此掀起了一股模仿狂潮,具体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一是对作品本身真正的模仿,二是对作品模仿群体的从众跟风。除音乐作品自身因素外,《江南style》的走红与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特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评价一堂好音乐课,除了要关注教师选择教材、整合教材、应用教材的能力,还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以及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参与性,抓住音乐作品的风格,让音乐学会说话,吸引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享受学音乐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4.
所谓"相由心生,心引导手",音乐表演者演绎音乐作品从内心有感而发,对其进行二度创作,通过肢体语言向观众传达最直观的音乐信息。正确的肢体语言可以很好地引导观众理解音乐作品。表演者通过演奏展现其演奏魅力,正确、恰当的姿势、动作更表达了演奏者独特个性、音乐气质及其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15.
韩绮丽 《职业时空》2008,4(4):47-48
音乐欣赏指的是人们运用听觉去聆听音乐、运用心灵去感受音乐并从音乐中获得了审美享受的实践活动。音乐欣赏是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手段,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拓展音乐艺术视野、培养纯正高尚的音乐审美趣味和丰富音乐美的体验。因此,音乐欣赏不仅是要在感受音乐作品的同时学习一些有关的音乐知识,而且还需要在掌握音乐欣赏方式的同时提高欣赏者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尝试通过有针对性的音乐教育,使大学生能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促进心理健康,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孙冠奇 《公关世界》2023,(6):132-134
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I合的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0名某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手机依赖和孤独感情况调查。使用MPA赖程度进行评估,再通过UCLA量表对学生的孤独感做进一步研究,最后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在分维度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以及总分上与孤独感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孤独感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以及总得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著作权法"一对一"的授权许可模式与海量授权这一客观事实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了断层。尤其是在与互联网紧密相关的数字音乐作品著作权许可领域。从娱乐法的视角出发,在比较分析我国现行著作权许可方式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应当在数字音乐作品领域构建默示许可模式,以实现著作权人、传播者、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9.
文章借助SD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大学系馆中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空间的空间感知特性,从而明确了五种教学空间的心理构造组成:舒适性、整洁性、特征性、柔和性和敞亮性。其中舒适性与整洁性为主要因子,特征性与柔和性为强力因子,敞亮性为必要因子。为明确"空间应有的状态"和造成这种需求的"心理感受"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优美的音色历来是钢琴演奏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也是衡量一名演奏者理解、表达曲目的能力及其艺术造诣的显著标志之一。音色是为音乐作品服务的,获取什么样的音色,最终必须依据音乐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触键技术与踏板技术是音色控制中最关键的两种手段,再加上演奏者情感的投入,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它们之间的组合、变化,造就了音色的千变万化,以获得相对理想的音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