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公民个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为核心的公民理念是现代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超越传统的“人民”的理性界限而倡导公民理念。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落实公民理念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公民社会、弘扬公民文化这三个重要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或社会和谐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公正即和谐,和谐须公正"是西方伦理文化的一个经典命题;"贵公正,促和谐","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公平正义",这些是中、西方两种伦理文化的共同启示.因此,为了创设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首先要夯实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这就要深入开展公正教育、公仆教育和公民教育,促进落实当代中国社会公正原则,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培育一代又一代充满公平正义的和谐精神、人格健全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3.
公民是民主国家中拥有公民身份的人。公民意识是公民自身对其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教育活动,以使公民获得对社会主义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公民意识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理念,中心任务是培养公共理性,宏观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法治是国家依法治国的方略,法治国家追求的是国家有良好制度;全体社会公民有良好的认同法律、遵守法律的思想条件。和谐社会与法治之间即有价值目标的同质性,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还存在公民民主法治素质偏低,立法、依法行政、司法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着重加强青少年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民主法治教育,在发展民主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价值追求,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以民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利益多元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普遍幸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重要讲话)中,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精辟阐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思考的新突破。这一论述清楚地表明,民主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这充分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理论认识上的飞跃,从而使当代中…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报告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这一基本方略要求任何国家机关和个人都必须依法行事,根据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社会的各项事务。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首先,二者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二者都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法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次,二者存在辩证关系,依法治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和结果。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必要既要重视既要重视和谐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又要重视法治在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中发挥的作用,通过法治手段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途径,也是维系社会协调与和谐发展的保障。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则必须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底线。和谐社会的司法公正既包括实体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为显著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司法伦理建设,改善司法伦理现状,确保司法公正,切实发挥司法作为社会公正“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实现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个根本目标和重要原则。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社会公正的根本保障,实现社会公正必须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促进和实现社会公正,不能陷入单纯的想象和空泛的议论,必须立足国情、着眼实践,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正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尽快建立健全保证社会公正的制度和体制。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中国的和谐社会观与无讼观是建立在片面追求和谐而把公正置于其次的基础之上,它只能形成短暂的表面的社会和谐。只有建立在公正基础上的和谐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公正的司法是解决社会冲突的一个制度化出口,也是维持社会和谐的安全器。中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谋求司法独立,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政府非税收入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管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入手,分析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现状和成因,提出了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出发点,论述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和谐、民主、平等、公正和自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要素,最后提出实现政治价值诉求应采取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发掘我党在陕甘宁边区执政的历史经验,为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寻求借鉴和启示,通过对边区政权建设史料的研究,并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新视角重新审视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形态和建设成就,采用列举、类比和论述的方法,观察与思考陕甘宁边区的执政理念和实践,证明了边区和谐的政权形式应该是我党执政的常态。而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回归和升华。  相似文献   

16.
底线伦理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社会规范伦理,它与美德伦理是相对的范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基础。当前社会存在一些底线伦理缺失和社会失范现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必须充分认识底线伦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化诉求之间的关系,其中民主法治体现了底线伦理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反映了底线伦理的价值取向,诚信友爱彰显了底线伦理的基本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底线伦理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信仰不同于宗教信仰,它是关于人类世俗社会生活秩序与规则的信仰,其核心信念是公平正义。法律信仰具有物质利益性、普适性、公开性的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是法治和谐,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契约文化得到高度统一的集中表现。法律信仰的确立、巩固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确立法律信仰的过程中,需要正确把握好三大关系;相信与怀疑的关系;希望与失望的关系以及爱与理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法治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在法治原则下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公平正义的宪法、立法、司法和执法实现路径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独特法治景观.  相似文献   

19.
以公平正义引领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和谐与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目标之一。分析了公平正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论述了经济、法治、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