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政策是社会公共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了教育发展中的“二元”格局:城乡间、区城间、性别间和校际间的差距。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公平的实现,也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进程。所以,消除差异是中国教育政策的理念转向:教育政策要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城市中心”转向“均衡发展”;从“市场产业化”转向“公共利益性”。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义务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实质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主要表现是义务教育经费在地区、城乡、校际间的配置不公。造成教育经费配置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是客观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诸多制度存在不完善之处。研究和建立教育政策运行的公平机制是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的保障,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即要调整和完善倾斜配置政策、义务教育投资与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制度以及教育投资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城乡基础教育存在着巨大差距,成为制约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应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转变农民教育观念等措施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也被作为评估教育改革的基本标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当前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政策的非公平导向,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过大,弱势群体教育公平失衡等.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仅要致力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更要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实现实质上的公平,即平等与效益、均衡与优质相互促进与和谐发展的公平.  相似文献   

5.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随着绝对贫困的全面消除,我国历史任务从“全面小康”转换为“全面现代化”,共同富裕成为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内容,而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使得农村相对贫困成为推动共同富裕最薄弱、最艰巨且最易突破的地方。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贫困治理体系、以及消除绝对贫困的丰富经验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独特优势。随着贫困治理的转型,新发展阶段我国农村贫困治理要实现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范式、治理路径等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6.
包容性增长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倡导包容性增长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加经济增长的普惠性和共享性,因此包容性增长体现着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包容性增长强调发展权利共享、发展机会共享、发展规则共享和发展结果共享.构建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促进农村教师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其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新时期促进农村教师良性发展,是深化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切呼唤,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诉求。亦即,它是一项事关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实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工程。基于此,当下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与创新农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制定与形成农村教师学习提高保障体系,建立与健全农村教师社会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农村教师良性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与贫困的负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国或一地区教育水平的高低与贫困发生率、贫困发生程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所以 ,反贫困必须以发展教育、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为根本。通过扩大教育投入 ,特别是确保贫困地区 9年制基础教育的普及 ;通过建立教育援助制度 ,为低收入者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竞争机会等 ,才可能最终消除城乡贫困、区域贫困以及社会阶层贫困 ,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庞君芳 《学术探索》2015,(1):141-146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以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来促进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经验。当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状况,加剧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也使事实上存在的阶层差距拉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在教育公平理念下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期待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衡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的理论认知维度,要更加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更加强调全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公平。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的价值意义维度包括,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与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目前,我国教育在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依然存在差距,是解决教育公平的现实问题维度。新时代教育公平的解决路径维度,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师资均衡化、破解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难题,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和群体差距,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农村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广大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分析制约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寻求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命题,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制约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文章从分层培训、定向培养及换岗交流等角度,对如何整体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最终实现广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作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保障可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可以实现农村内部的和谐.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保障的难点在于农民潜在的脆弱性风险不均衡、农民的能力贫困导致难以选择享受公共产品的权利和社会排斥力对农民的排斥作用.主要解决措施有大力发展落后地区的产业化组织,进一步减轻贫困农民负担,完善落后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贫困农民的身体和文化素质,规定农民的平等权,提高农民的地位,建立城乡协调、体系健全的社会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社会正义的阐释与我国城乡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本文认为,社会正义具有历史阶段性,在我国现阶段它是指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稳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状态。城乡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途径,为贯彻城乡教育公平政策,进而实现社会正义,必须坚持教育对象的无差别、教育政策决策的理性主义及教育政策执行主体的"价值中立"等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4,(9):44-50
促进县域包容性增长对实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聚类分析法选取东中西部九个县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样本县进行研究,结论如下:经济增长成果的共享性、公民发展机会的平等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及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是县域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素。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公民更多更广泛地共享发展成果的基础;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是消除城乡人口参与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不平等性的重要途径;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职业教育资源投入是消除县域居民特别是农村人员能力贫困,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教育均衡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波 《齐鲁学刊》2005,(4):119-1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造成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要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其基本策略是通过更新观念,摆脱“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思维的束缚;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非正规教育,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结构多元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推动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数字经济的热潮,工业社会逐渐向信息社会转型,不同经济主体在互联网接入和使用条件上的差异使得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以及数字治理体制不够完善,诱致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妨碍了共同富裕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将包容性发展与数字经济结合起来,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美好生活的权利,坚决防止社会两极分化,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最终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系统思维的着力点主要包括:统筹规划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完善数字经济接入条件,促进弱势群体的数字平权;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相似文献   

18.
郭飞飞 《理论界》2013,(9):28-30
包容性发展与排除性发展或歧视性发展相对,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公平地共享社会发展的权利、机会和成果的一种发展,它包括社会包容、经济包容、政治包容、文化包容等多个方面。实现包容性发展,离不开经济法治保障: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是包容性发展的基础;法治的宏观调控是包容性发展的重要保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机会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弱势群体的道德权利,也是他们的法律权利.弱势群体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权利不平等,直接影响了他们高等教育非基本权利的获取,而高考录取对他们又没有任何补偿,这使得他们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十分困难.政府作为与公民教育权相对应的义务主体,应牢固树立义务意识,贯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针,高考录取实行倾斜政策,建立、完善教育法律体系,以保障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推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0.
养老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我国公平普惠的社会保障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建设、流动人口的民生建设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养老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困境,需要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加强财政支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循序渐进解决,实现养老保障全民普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