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把哲学上的尖锐矛盾,化为情节上的激烈冲突,是萨特剧作的基本特点。因此,他的剧本既能引人入胜,又有哲理深度,向来为人们所叹赏。萨特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戏剧方面。《苍蝇》是他的第一个剧作,也是他把自己的哲学理论和戏剧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典范。我想,如果能对它进行一番认真地剖析,对于研究萨特及其创作无疑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萨特的著名剧作《禁闭》有过各种评论,该文主要以萨特自己的谈话和《存在与虚无》中有关论述为根据,从剧情实际出发,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对“他人就是地狱”这句名言的准确理解,即:倘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他人便是你的地狱;倘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对你的判断,他人的判断便是你的地狱;倘你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你自己也是自己的地狱。这是萨特在“上帝死了”之后,对現代社会,对“地狱之苦”所作的最新解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萨特“人学”中的“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以揭示萨特在这部剧作中的真实而深刻的用意,从而论证了该剧的“唯我论者的悲剧”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3.
“荒诞世界”中的三岔路──谈《苍蝇》中的人物、哲理和时代精神肖淑芬萨特的文学作品,几乎无一不渗透着他的存在主义哲理.然而,最能完整地表现他的哲学思想的当首推剧作《苍蝇》,它被称之为“存在主义哲学文学表现形式的最重要的代表作”。①仔细分析剧中的人物,我...  相似文献   

4.
《间隔》是萨特的一部有代表性的剧作。本文通过对《间隔》剧情的介绍和分析,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进行了一些评述。文章认为萨特是一个激进人道主义者,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的意义,同时也有着根本的缺陷。作者还针对目前这种哲学在我国青年学生中的影响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用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解读田纳西·威廉斯主要剧作中的男性角色,揭示出现代男性在工业化社会中所遭遇的“存在式”危机和身份认同危机,并进一步探讨人在面对危机时的自由选择与积极拯救。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戏剧作品中体现的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阿尔比最成功的剧作成型于 2 0世纪 6 0年代 ,当时正值存在主义哲学风行美国。阿尔比的主要戏剧作品中对于萨特的重要的哲学思想如自欺、他人就是地狱、对西绪福斯神话的反抗做了不谋而合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萨特的伦理学堪称西方伦理学史上建构主体伦理学的一次大胆尝试。萨特是以主体道德意志自由为基础来建构其主体伦理学的。要探讨萨特主体伦理学的堂奥,须首先了解其哲学基础。一、入学本体论是萨特伦理学的出发点萨特说:“本体论本身不能进行道德的描述。它只研究存在的东西,并且,从它的那些直陈是不可能引申出律令的。然而它让人隐约看到一种面对处境中的人的实在而负有责任的伦理学是什么。事实上,本体论向我们揭示了价值的起源和本性。”“存在的精神分析法是一种道德描述,因为它把人的各种计划的伦理  相似文献   

8.
自由与介入——萨特文论一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批判性地考察了萨特区分诗与散文的语言学美学框架。从存在论、实践论和作品存在方式上分析了萨特文学介入论的意涵。考辨了萨特对具体历史境况中的文学与自由的关系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萨特的文论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都以人的自由为旨归。批判性的考察了萨特区分诗与散文的语言学美学框架。写出萨特的自由观发展的三个层次在文论中的反应,即本体论层次、个体层次、群体层次。而且分析了萨特的文学介入论在存在论、实践论和作品存在方式上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剧作《玻璃动物园》中,女主人公劳拉在剧终没有收获圆满的爱情,由此为她的命运蒙上了悲剧性的面纱。威廉斯曾在他的自传中表露出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深深地着迷,基于萨特对三个哲学概念——自欺、处境、自由的定义,探讨劳拉人物命运的存在主义特征,以此来重审劳拉的命运,从理论上对思考她在全剧中成长历程的完满性、人物命运的喜剧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于萨特来说,作为在其存在中隐含着它物并处于虚无之中的存在者,自为不仅是存在的根基,而且也是虚无的根基。作为本身就处于亏欠、可能性和时间性中的存在者,自为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亏欠、可能性和时间的根源,而且也是它本身在存在论结构上的超越性的根源。可见,自为确实是萨特现象学存在论的出发点,是它的生存论根基。  相似文献   

12.
萨特的独幕剧《间隔》(1944,又译《禁闭》、《禁止旁听》等)是一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存在主义名剧。一上演,便震动了巴黎的公众,使他们从因战争毁灭了的信仰中开始解脱出来,重新感受到一种新的价值观。因此,这个剧本很快风行欧美,给苦闷彷徨中的观众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萨特在剧中通过三个性别不同的孤独者与怯懦者的灵魂的相互撞击、折磨的悲剧,作出了“地狱,就是别人”的富有哲理性的论断,成为描述资本主义社会里人际关系状况的一句存在主义名言。  相似文献   

13.
在萨特看来,现象学的意向性原则指的是意识必须关涉某个异于自身的东西,意识与对象在本体论上的这种“异于”或否定关系,是使得意向性得以可能的前提。在现象学的视野下,人的所有经验和认识都被视为一种意识行为,都具有意向性。因此,意识与对象之间的否定关系其实就是使得一切经验和认识得以可能的前提。正是为了解释这种否定关系,萨特提出了意识的内部否定概念。本文将阐述这一概念的含义,它所确立的自为存在与自在存在,以及它在萨特整个意识理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行动的学说在萨特的哲学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萨特甚至把他的存在主义归结为一种行动的学说。同样,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主要探讨了人的存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而贯穿于这些基本问题之中的主线则是行动观。因为,人的存在萨特看来,即是一种行动,行动本身意味着改变世界。只有理解了行动才能理解人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建立在存在的精神分析法基础上的萨特的行动观独具特色,它的理论优点和缺点同样引人深思。鉴于此,本文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理论探寻:其一,分析萨特行动的方法论基础;其二,挖掘萨特行动观的本质内涵;其三,评析萨特行动观的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哲学界,对于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中的人物和思想评价最多、争论最烈的莫过于萨特及其思想,而且这种评价和评价和争论至今尚未平息:一方面,把萨特贬到十八层地狱,说他是“现代帝国主义的思想雕刻匠和磨工”……;另一方面,则把萨特捧至九天之上,说他是“二十世纪人类的良心……。这些针锋相对的评价与萨特本人思想的巨大矛盾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战争给予萨特的影响不仅有如上述,而且还使他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文学与哲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自己的责任。他说:“我也是在战争里体会到社会秩序和民主社会的。尽管受压迫,被打倒,社会秩序依然存在。正因为民主社会受压迫,被摧毁,因为我们为保全它的价值而斗争,希望它能在战后重生,我们才体会到它。”基于这种认识,萨特战后在积极投身于争取社会进步的斗争同时,要求作家关心他们所处时代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阐释生命意义的诗性学说,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是追问人生价值的哲学言说。小说《恶心》就是思与诗密切相依的典范。它昭示了人如何从萨特哲学对本质所界定的事实性否定命题通向对存在所设想的价值性肯定命题。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与荒诞,是萨特早在童年就深刻感受到的东西。萨特在自传中写道:"让.巴蒂斯特(萨特之父)的去世在我的一生中是件大事。它使我母亲重入牢笼,却使我得到了自由。"[1]在后来的自由哲学中,萨特极力强调人是绝对自由的,然而这种强调不但没有使人"自由",反而导  相似文献   

19.
想象是萨特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命题.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其内质是意向性;想象具有非现实性,其虚无化和否定的功能与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论相互契合;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把握的是艺术作品的非现实存在,这是萨特的审美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廉斯·田纳西的代表剧作——《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的主题思想多重且深邃,剧中人物的个性、行为体现了经济利益对家庭关系、婚姻状况和人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微观——“猫咪”一家人再现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人性的虚伪与贪婪,以及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