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四○年七月,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机关——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建立后,积极领导抗日游击战争,推动团结抗战,扩大、巩固了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在集中主要力量领导武装斗争的同时,还非常注意运用法制手段推动团结抗战,建立良好的抗日社会秩序。为此,积极进行地方立法活  相似文献   

2.
1939年底──1940年10月 ,刘少奇在皖东主持中原局党政军领导工作。刘少奇为创建皖东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坚决地贯彻了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正确路线 ,把中共中央的正确路线与皖东的抗日实际相结合 ,直接领导了皖东军民进行反“扫荡”反“磨擦”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在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过程中 ,刘少奇在根据地建设、群众工作、政权建设、发展根据地经济、特别是党的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并付之实践 ,使皖东根据地成为华中敌后抗日斗争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3.
简析抗日根据地商业的构成、特点和作用张秀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和配合下,先后建立了十九块抗日根据地,面积达九十五万平方公里,人口共近一亿。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中国军民实行坚决抗战的基地。抗日...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与盐阜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工作徐兰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于1940年10月底到1942年春一年多时间内,在苏北盐阜区领导了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开展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在盐阜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盐阜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在抗日相持阶段的19...  相似文献   

5.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毛泽东指示下,新四军部队挺进华中地区,开辟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中共中央正确领导和新四军部队的大力协助下,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新政权、开展减租减息、组织大生产运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这些举措不仅使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民在政治上享受着空前的民主与自由,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极大地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为全面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6.
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做出的英明决策。聂荣臻领导八路军第115师一部在此建立了晋察冀军区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推动着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充分调动了一切抗日的力量;推动着根据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综合力量的建设的开展,使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们党扛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大旗,在国民党一溃千里、丧师失地的情况下,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创建根据地,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游击战争。至一九四○年底,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由抗战初期的四万人发展到五十万人;抗日根据地由一块发展到十五块。民族革命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  相似文献   

8.
新四军各级党政军领导人灵活运用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团结一切抗日的力量,开辟和巩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坚固基础。同时各级领导人根据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具体的实际情况,对统一战线加以灵活运用,使得苏北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战线除了具有全国统一战线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统一战线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实现国家的统一,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战胜帝国主义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坚持持久作战的战略方针,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的结果。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共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伤亡达600万人。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共创建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山东、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聂荣臻与晋察冀抗日民主政权及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爆发后 ,晋察冀根据地在聂荣臻同志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 ,抗日民主政权在从建立、初步健全到完善的过程中推动着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作风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进步 ,密切了政权和人民的关系 ;推动着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 ,充分调动了一切抗日的力量 ;推动着根据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综合力量的建设的开展 ,使晋察冀成为了敌后模范根据地。同时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民主政权的实践 ,为我们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爆发后,进入山西的八路军在进行抗战的同时叉建立了三大抗日根据地,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进行了全方位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以“三三制”原则开展普遍的民主选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民主运动,促进了抗日各阶层的团结与合作,为坚持抗战和取得最后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对我们今天的乡村建设具有一定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军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从1940年10月到1945年8月,活动在盐阜区的新四军围绕抗日斗争,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宣传抗日,表现根据地新生活,体现出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昂扬的主旋律.而且文艺活动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对抗战斗争和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江淮日报》是抗战时期华中局的机关报,它是在刘少奇、陈毅同志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创办的。《江淮日报》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激励广大军民的抗日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创办使苏北根据地出现了“江淮时代”,促进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盐阜地区新的文化高潮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日根据地的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科学技术,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有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物质保证.各个抗日根据地政府在实行减租减息、农业互助合作的同时,还采取开垦荒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改进耕作方法、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推广先进技术、培育和推广良种、植树造林等具体措施,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7.
冀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根据地。在艰苦复杂的抗战局面下,冀南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的根据地政权,发展人民民主,高度重视基层政权的建设和改造,坚持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其行政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运转有效,在组织、政策、运作等各方面都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淮南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华中敌后第一块大面积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其在文艺战线上面临着宣传抗战文化、抵制投降文化和奴化文化侵害的考验。为此,淮南抗日根据地运用多种文艺形式,组建优秀的文艺队伍,建立稳固的文艺阵地,加强文艺建设。这些实践举措在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巩固建设和军民文化生活的丰富满足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位于华北腹地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历来是灾荒频繁的地区,抗战时期更遭受了严重的水旱灾害及其它自然灾害。边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发展,从而战胜了灾荒,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做出的英明决策.晋察冀地区历史悠久,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聂荣臻领导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一部在此建立了晋察冀军区和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对日伪军的艰苦作战中,不断扩大和发展了解放区,使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为坚持华北抗战和争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