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奢香是明朝初年贵州地区的彝族女性政治家,受明朝封为贵州宣慰使.有记载,洪武闻,明都指挥同知马烨企图激变彝民,以便改土归流,鞭笞奢香.奢香赴京师陈明原委,使明朝惩处马烨,贵州保持土司制度而与明中央政府加强联系.在尽量澄清奢香本事原委的基础上,对14世纪前后贵州作为政治文化外缘区域社会与核心区域的关系进行透视,对明中央政府对于贵州的基本政策、明朝西南封疆大吏的观念倾向与行为方式、奢香代表的彝族女性在其所属社会的角色地位、内地与边疆差异共生格局的历史合理性等加以讨论,可以折射出明初中国内地与外缘区域秩序维系的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2.
奢香是明朝洪武年间贵州宣慰司代袭宣慰使,她忍辱负重,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迹,一直为各族人们所歌颂和纪念。对此,《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俞百巍、何长凤同志的文章《明代贵州彝族杰出的女政治家奢香》,已有很好的论述。本文想就关于奢香的历史功绩和奢香的历史资料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先谈第一个问题,即关于奢香的历史功绩问题。明初,在贵州一方面“踵元故事”,接受当地土司的请封,令其继续行使职权,另一方面又建立军事机构,以维护明王朝的统治。洪武四年设贵州卫,以马烨为指挥,后为都指挥使。马烨到贵州后,实行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不仅对广大劳动人民“以刑戮慑之”,被称为“马阎王”;对少数民族统治阶级上层人物土司,也“思尽灭诸罗,而郡县其地,苦无间”。为此,他不惜对奢香进行人身污辱,企图“激诸罗怒,俟其反,而后加之兵”。洪武十六年,他借故殴打奢香,甚至“叱壮士裸其香而笞其背”。奢香气愤之极,“折所服革带,誓以必报”。宣慰司所属四十八部土目,“咸集香军门,戛颡愿尽死力助香反”。这种局面完全是马烨一手造成的,不能说是“马烨的大民族偏见和彝  相似文献   

3.
龙场驿是明洪武中由水西彝族奢香夫人开辟贵州驿道时所建立的交通枢纽站,这里地处要冲,四通八达,各种文化在此汇集。迄今,龙场九驿不仅保留许多物质文化遗产,而且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以正德初,王阳明贬谪为龙场驿丞,由此而兴的黔中王学尤为著名。对龙场九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初步的价值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淑贞是明初贵州与奢香齐名的彝族女政治家 ,由于种种原因 ,她却遗憾地被沉埋于历史之中了 ,这实在是研究者的不力所致。刘淑贞深明大义 ,才智双全 ,为维护民族团结 ,稳定明初贵州政局 ,致力开放 ,拓“黔蜀周道” ,安民兴邦 ,促进地方繁荣 ,注重文治教化 ,大兴儒学传播等方面 ,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贵州西江文化进行分析,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对西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和前景提出的基本看法是:加强对贵州西江生态文化的保护,以"特区文化"原则加强对贵州西江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使贵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达到完美结合,使贵州西江文化成为既面向世界又面向未来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2016年11月广东省政府公布了《南粤古驿道文化路线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提出整合串联沿线的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岭南优秀文化,并推动南粤古驿道成为知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除了驿道与驿站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外,沿线的民间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与内容。从历史维度以及跨地域视角出发,以潮州古驿道与民间音乐舞蹈布马舞为例,有助于探究两者之间的文化共同体关系与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古驿道为民间布马舞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而布马舞也推动了饶平走出潮州并走进国家视野,同时也丰富了饶平古驿道的内涵。因此,古驿道与民间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着“地域—艺术”互融的文化共同体关系。  相似文献   

7.
异端消费是古代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异端消费思想主要包括以<管子>为代表的"侈靡"消费观、以陆辑为代表的"崇奢黜俭"消费观和以郭子章为代表的"奢俭皆非"消费观等.在分析异端消费思想与行为的同时,对其进行历史学和经济学解读.努力探求古代消费与现代消费的均衡点.  相似文献   

8.
跨媒体传播环境已成为影响文学发展的重要生态,据此当代贵州文学要打破"纯文学"的思维定势,以"泛文学"的思维方式来转换当代贵州文学话语系统及其文本的存在样态,即实现当代贵州文学的改编,以便促使其在传播领域中实现参与文化建设的功能。文学改编过程中,要坚持打造"贵州印象"的指导思想,文本二度生产要突出贵州符号的文化象征价值,对经典历史题材文学作品作影视化改编,对贵州散文诗作声像化改编。在跨媒体传播时代,实现当代贵州文学的改编对推动当代贵州文学发展、文化繁荣、形塑贵州新形象、凝聚"新贵州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申子瑜 《中文信息》2022,(3):296-298
2018年3月,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多彩贵州文化云建设工作,成立了多彩贵州文化云建设办公室.经过两个月的建设,多彩贵州文化云大数据平台实现省级、贵阳和遵义各类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和服务的共建共享,为百姓提供移动互联网"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多彩贵州文化云大数据平台,于5月28日在数博会成果发布大厅正式上线运行,创...  相似文献   

10.
(一) 奢香,是十四世纪贵州西北部彝族“默部”第六十六世霭翠的妻子。霭翠是元末明初贵州彝族的各部落中权势较大的一个土司。早在元朝末年,霭翠就被封为顺元宣抚使、八番顺元沿边宣慰使。朱元璋于1368年在金陵(南京)建立明朝中央政权后,霭翠便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与宋蒙古歹,普定女总管适尔等先后归附”明朝。朱元璋“皆予以原官世袭”,“赋税听其输纳”。当时霭翠一度为了本部落的利益,曾请求明朝政府出兵讨伐陇居部落。朱元璋不同意,说“中国之兵,岂外夷报怨之具”。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明朝政府鉴于霭翠在西南的重要地位,决定“升贵州宣抚司为宣慰司,以霭翠为宣慰司使,宋钦为宣慰同知。令霭翠位  相似文献   

11.
谭嗣同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维新派思想家,在追求变法图强的社会理想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他以"仁-通"为哲学基础,从价值论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对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了系统的伦理辩护,并提出了"申民权,抑官权"和"均贫富"的经济平等观。他一反传统社会中"崇俭黜奢",旗帜鲜明地提出"崇奢黜俭",在近代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贵州古代文学史研究,从现有的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以贵州为单位的省域文学研究;以黔中、黔北、黔西北等为单位的地域文学研究;以著名文化世家为中心的家族文学研究;以族属为单位的族别文学研究;以知名文士为中心的作家个案文学研究,等.文士过境云贵走廊创作的文学作品,往往被人为割裂划入该作家所属省份、地域、家族、民族、流派等范畴的文学史,从文化线路层面论述道路文学的研究成果鲜见.从文化线路视野去探究云贵走廊道路文学遗产,特别是道路诗歌的作者类型、路景、内容及特点,提供有别于贵州地域文学史或文化史研究的"路域"文学研究新路径,践行陈寅恪"以诗文证史"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楚辞》①富有浓郁的崇香情结,诗作者喜欢提到佩香、饰香、赠香,且十分依恋和推崇芳香的植物,以香为诗,以香喻美好形象、气味等.从《楚辞》可见,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楚辞》如此痴迷于芳花香木,其原因是背后有一个崇香、爱香,以香为美的香文化土壤.而现代考古之地下出土文物以具体形象为我们展示了先秦时代香文化美而庄严的背景和历程.  相似文献   

14.
以珠江流域贵州段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为个案,分析了贵州境内黔东南、黔南以及黔西南州珠江流域境内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流域(区域)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性、自然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交融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站在珠江全流域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高度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发珠江流域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的对策措施.提出建立珠江全流域大旅游开发思路,在"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基础上,打造"珠江全流域旅游文化走廊",建立"珠江流域旅游走廊"管理协作机构,以及大背景、大范围、大运作的珠江全流域旅游文化走廊开发的营销定位.  相似文献   

15.
古代贵州早在秦汉时期部分民间通道已得到拓展,至明清四通八达的驿道已经形成和完备,除具有本身特定的传递功能外,更多地融入了其他的附加功能,成为一条综合性通道.因驿道而带来的文化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交流和对话,长期以来以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形式得以体现,这种多维度、大尺度的文化交融,代表了历史上贵州与周边地区或区域内部之间人们的交往及商品、思想、知识及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它是研究贵州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军事斗争、宗教信仰、文化变迁、民族交流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南北朝时期 ,儒学“独尊”的一元文化格局崩裂 ,文化发展趋向多元。以地域的视角来观照 ,南北文化在时尚文化层面各呈异彩 :审美时尚方面 ,南方是尚柔守雌 ,北方则崇刚守拙 ;生活消费时尚方面 ,南方是崇奢斥俭、追新逐异 ,北方却尚俭黜奢、进取务实。南北时尚文化之地域分流 ,透视出南北深层文化意蕴之歧异 ,大凡文化精神、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诸隐性层面 ,南北意趣殊异。这一切基因于南北文化之地域生存背景的大相异趣。  相似文献   

17.
张三丰传说主要分布在湖北、陕西、南京、贵州、云南、四川等地,这些传说地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关于张三丰的"传说圈"。笔者以贵州地区的张三丰传说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文化传播学、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学的视角探析张三丰传说在叙事语言、传说内容要素和信仰方面本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路平教授等人的大作<阳明文化与贵州旅游--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透视与开发>对拓宽阳明学研究与开发贵州地方旅游,均可谓大有功矣.在笔者看来,<阳明文化>一书有如下几个特色,概括起来可以用"新"、"拧"、"精"三个字来表述.  相似文献   

19.
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倡导的品德,《易经·节卦》说,“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认为制定制度以节制财政支出,才能不伤害国家财政和人民的生活。《商书·太甲》说:“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这就进而将慎守俭德与国家的长治久安联系起来。这些思想为后人进一步所发展和充实,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等人都将节俭作为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而在诸子之中,大倡俭德并对崇俭抑奢思想的重要性作出全面论述的,则当首推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 崇俭抑奢是道家倡导的重要思想主张之  相似文献   

20.
文人用香肇始于先秦,勃兴于宋代.宋代文人用香在继承以往的一些理念外,又融入了时下的美学观念,开创了新境界,带有浓郁的时代色彩.两宋时期,香之于文人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不仅涌现出大量体物入微、富有哲理的尚香文学作品,而且出现了许多质朴清新、自然可爱的陶瓷香器.陶瓷香器作为宋代香文化的物态呈现,深受文人雅士审美意趣的影响,其所呈现的美学韵味与香文化一脉相承,表现出一种"闲"的趣味,体现出一种形神兼备的审美追求,展现出一种自然天成的美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