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先秦诸子到当代新儒家,一直有一条线索贯穿在这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中,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是最高的,而且又不离人伦日用。它是即世而又出世的。通常人们把这种境界说成“极高明而道中庸”。 “极高明而道中庸”语出《礼记·中庸》。“极高明”其实是一个道家范畴。“极”和“高明”最早见于《尚书·洪范》。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思孟学派受到的道家哲学的影响,它标志着  相似文献   

2.
《中庸》以"诚"、"礼"、"中庸"三个范畴展现了独特的人生美学路径。"诚"体现为一种不断求索的生命精神,又是人生审美的最高理想与境界;"礼"以合理的生活事实及规范的持久性,使个体的审美心态趋于中正平和,是审美发生的理性基础与必要准备。"诚"与"礼"的融合,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亦是由审美自律走向审美超越的过程,体现了"中庸"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3.
庄子美学是"逍遥游"的美学,以绝对自由为核心的"逍遥游"兼有人生、审美的双重意义,成为庄子人生哲学与美学的共同归宿点.在道家学派中,庄子比任何人都更集中、更突出地关注和思考了人生问题,并且把"道"和人生紧紧连在一起,把道的境界看做是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庄子美学是从心灵体验出发,追问永恒长存的生命意义,把个体有限的生命纳入到宇宙大生命之中,从而实现美的超越,从有限进入到无限,最终使人生永恒化、艺术化,使审美本体化、人生化.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哲学是接着"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宋明道学中的程朱理学讲的,但他又是在新实在论形式逻辑的影响下,通过理、气、道体、大全这四个哲学范畴的演绎,提出了:事的意义--尤其是人生的意义--是其哲学关注的中心.冯友兰通过"意义"、"觉解"和"心性",为他的新理学构建起了牢固的认识论逻辑框架,从而为"人人"提供了可以攀升"境界"的"悬梯".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是程朱理学一脉是现代新儒学者,但对非儒学尤其是道家思想也很重视,提出了自己完整的道家观.冯友兰评判哲学在哲学史上中的地位,他用的评判标准为"极高明而道中庸"."极高明"是讲一种真正的形而上学必须经虚涉旷,超乎形象,也就是说必须超出经验世界之上,对真际有所了解."道中庸"则是讲必须把高明所得最后落实到人伦日用之中.因而不离世间.冯友兰认识到了儒道两家的优点和不足,在新理学中就有可能把"极高明"和"道中庸"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最哲学的哲学或真正的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既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超越,又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最好成果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道”的人生境界,其本质特征在于心灵状态的自由无羁,这在老庄是物我两忘、逍遥自适,在儒家是平和愉悦、从容中道。即道家以摆脱外在桎梏、回归人的自然本性为超越,儒家以完美自身德性、体认无所不在的天理为超越。两者的价值观念不同,但超越的目的都在于认识人的本体的存在、追求一种人之为人的精神。正是道家的境界之道和儒家的伦理之道,构成了中国人进退自如、和谐理想的自足自恰的人生之道。  相似文献   

7.
人生境界说作为哲学尤其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加以关注、探索和研究。哲学虽不等于人生境界,但却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和人生境界发生影响。人生境界不是自然而然就形成的,需要人们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追求和积极思索才能确立。而人生境界一旦确立,其内在价值在人的社会生活和生命中影响深远。人生境界不仅内化着人的生活,让人的生活更丰富而深刻,提高着人的生存质量,让人在冷静、清醒中超越现状,追求和实现高质量的生活,而且也区别了人的生活,塑造着不同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境界     
<正>人生的境界,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自然境界——最低级的,了解的程度最少,这一类人,大半是"顺才"或"顺习";(二)功利境界——较高级的,需要进一层地了解;(三)道德境界——更高级的,需要更高深地理解;(四)天地境界——最高的境界,需要最彻底地了解。自然境界中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不是依照社会习惯,便是依照其本性去做,他们从来未曾了解做某种事情的意义。往好处说,这是"天真烂漫",往差处说便是"糊  相似文献   

9.
人生境界的成就,是孔子思想和实践的终极目标。孔子一生的历程,就是人生境界不断提升的历程。这是一个不断成熟而又历经艰难曲折的过程。从一定的程度上说,孔子的思想比他的行为更伟大。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思想是他行动的指导方针,而且还因为他要行道他要当老师,就必须提出至善至美的要求来,虽然有时他本人也未必能做到这一点。这种思想本身所发挥的作用,客观上也可看成他人生的一种实践。也正是这种思想在千百年来所产生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使得他的精神生命在生机勃勃地有机地延伸着,终于成就了他理想中的人生的最高境界——圣人境界。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思想为对象 ,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 ,它与个人的人生境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分成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种不同的层次并构成一个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生境界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又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不同的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人生境界 ,对于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命叙事把对人类肉身生存境况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境界的精神追求;它描述生命从物质到精神的孕育、产生、冲突、升腾的变化过程,是在对生命现实反思基础上的想像和升华。生命叙事的起点及归宿都是对蓬勃的生命状态的渴望和追求,它把叩问人类心灵的意义、建构理想的生命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80-90年代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推广的一种教育教学的门类。中国大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正式推展生命教育,全国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基于目前许多大学生已经出现的生命困顿的情况,在大学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以及在各门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14.
伪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新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和文化人之一。他既是幽默大师,更是艺术大师、生活导师。他最懂得生活情趣,也最懂得享受生活。但是,他不主张只图享受尤其只重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也不主张只会工作尤其“拼命”工作的人生态度。林语堂所倡导的“努力工作,尽情享受”的思想在消费至上的城市文化当道的今天,可使奢靡风气返璞归真,意义甚大。本文以《生活的艺术》为例,从审美人生的超越性、理想性、创造性、情感性、哲理性五个层面上解说林语堂乐生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我国正处在社会生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时期 ,问题变得尤其复杂 ,以致在传统的意义上 ,生活概念模糊了。因此 ,我们应该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存在中 ,重新理解和把握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把儿童生活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存在就是认识这一问题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低碳生活     
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降低碳排放更不能等同于回到蛮荒时代。  相似文献   

18.
编辑人生     
黄健 《今日南国》2006,(22):55-57
2006年2月,我到北京参加中国编辑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那里遇到出版界很多老朋友,见到了中国的资深编辑和著名学者,还结识了很多中青年编辑工作者,其中有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挂晓风,前任会长、原副署长刘杲,大家欢聚一堂,学习交流,共叙友谊。当晚在下榻的北京新大都饭店回忆很多编辑轶事,浮想联翩。“甘为他人作嫁衣,为谁辛苦为谁忙”,这是对编辑工作的形象概括。记得刚入编辑之门时,广西人民出版社的一位资深编辑送我两本书,一本是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曾彦修的《论编辑的修养》,一本是着名编辑出版家戴文葆的《实用编…  相似文献   

19.
无论经济学范畴还是法律领域,都确信劳动者的生命价值是可以计算和赔偿的。生命价值主流的计算方法有"意愿支付法"和"人力资本法"两种。尽管这些方法都有可取之处并且被广泛使用,但两种计算方法都不能实现对生命损失相对合理的赔偿。因此,应在吸收两种方法合理方面的基础上,通过划分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平均死亡率,估价其统计生命价值,最终确定"基准赔偿金+附加赔偿金"的赔偿方案。但是,这一生命损失赔偿方案,并不是司法部门的最终裁决,而只是对一种赔偿方案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无数个体的生命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实,生命问题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生命哲学重视把个体的生命状态和社会历史进程结合起来考察,从对生命的揭示而推及到对整个世界的揭示。以生命哲学阐释文学首先是对文本中生命状态的感性体验,其次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理性反思和判断,从对个体生命的审视来实践对生命缺陷的深深忧虑和对人类精神出路的苦苦探究。生命哲学的文本阐释坚定地秉持人类的理性精神,以理性精神之崇光照耀、泅度在现实生存中深受煎熬的人们,给他们指出超越的道路并赋予其抗争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