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为主线,将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与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的《雷雨》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两位女主人公觉醒、反叛及追求独立的相同的心路历程,进而分析两位主人公不同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两部经典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安娜与艾德娜进行了人物形象比较,同时文章着重展示出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两位作家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德莱塞笔下的嘉莉和珍妮是背离了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典型人物。在烘托两位主要人物的同时,德莱塞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次要女性人物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命运的关键转折点都有次要女性人物的影子。通过对引导嘉莉走向虚荣的邻居万斯夫人和影响珍妮价值观的女主人布里斯布里奇夫人以及两位女主人公所谓的情敌赫斯特伍德夫人和莱蒂的比较,揭示小说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并引发读者对资本主义体制下女性众生相的深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两部经典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安娜与艾德娜进行了人物形象比较。同时文章着重展示出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两位作家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两种女性 两种命运——嘉莉与苔丝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比较嘉莉与苔丝这两个文学名著中的女主人公之间的共同点及不同点,揭示了这两位女性在命运面前截然不同的态度及各自的结局  相似文献   

6.
《廊桥遗梦》与《渴望激情》两部小说描写的都是中年人的婚外情,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最后的选择如出一辙,即都放弃自己的爱情,选择了家庭.正是由于这种自我牺牲,使两段本来有背道德规范的婚外情变的美丽而感人,两位女主人公更是获得了大众的普遍赞扬.她们的选择代表了大多数中年妇女的观点,简要分析了这种自我牺牲的理由,以及她们在回归道路上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7.
德莱塞和王安忆分别是美国和中国的著名作家 ,在《嘉莉妹妹》和《长恨歌》中 ,他们都把女主人公放在大城市的背景下进行描写 ,对她的生命历程、感情纠葛作了细致的描绘 ,揭示了女人与城市、消费的关系。从女人与大城市的故事中 ,我们可以看到女人的漂泊史、沧桑史 ,也可看到两位女主人公性格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在1977年出版的一篇有关家世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克利里一家三代男女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在此拟从克利里家三代女性中的四位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入手,探究女性意识对三代女主人公的婚姻影响。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与《珍妮姑娘》两部小说的题材和结构设置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不但两位女主人公都来自社会底层,而且两部作品都设置了一女两男的关系模式。对两部作品的男女关系模式对照分析,找出其中的类同和差异,以期更清晰地观照两位作家不同的创作环境和理念,以及因所受文化传统和流派的影响,作家在文学创作的传承和创新方面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是一部惊世绝俗的爱情小说。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用两条线索四组婚姻位男主人公煎熬在爱情中的孤独曲尽其妙。小说的主人公真正意义上应该是凯瑟琳。作家的浪漫主义手法有得有失。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人类感情的更高意义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和中国剧作家曹禺的《雷雨》讲述了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女主人公相似的觉醒历程和相同的结局。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父权文化对两名女性是同样的残忍。因此,现代社会应给予女性更多的宽容,使女性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实现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叶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与同时代男作家纳丹尼尔.霍桑笔下的海斯特.白兰,作为维多利亚时代典范的叛逆女性形象为人们所熟悉。虽同为时代的反叛者,但相距近两百年的这两位女性形象,却具有迥然各异的性格特色。本文试从宗教对主人公心理内化、与文本中其他人物关系以及文本中反复出现的特定意象隐喻三方面,从多侧面观照两位女主人公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的《公主》和杜穆里埃的《法国人的小湾》对两性关系主题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两部作品都以女性为主人公,讲述女主人公的冒险爱情故事。但由于叙述角度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故事结构和人物模式,展现了性别立场相异的两位作家对两性关系及其理想状态的思考与探讨。虽然对灵肉交融的幸福渴望是人类两性共同的追求,也是劳伦斯和杜穆里埃的一致关注,但两部作品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性关系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池莉的《水与火的缠绵》与方方的《暗示》两部女性成长小说为对象,分析两位女主人公曾芒芒与叶桑的女性成长经历和女性意识的觉醒。笔者以女性反抗作为突破口,通过对两位女性在成长中面临的束缚,她们反抗束缚所采用的姿态及反抗的最终结果的阐述,对小说中突显的女性成长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伊豆的舞女》和《边城》分别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中国作家沈从文展现纯美爱情的经典之作,而薰子和翠翠则分别是这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两位少女不仅在形象上具有较多的共通性,而且都有着悲剧内涵以及对爱情的追求。本文拟对两位少女的形象做以比较,从而展现薰子和翠翠所赋予作品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6.
《诗.周南.葛覃》中的女主人公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女子?众说纷纭,通过对诗中的“师氏”和“归宁”两个词语的训解可以看出,《诗.周南.葛覃》所描写的是一位将嫁而未嫁之时离家向女师修习“妇道”的女子。  相似文献   

17.
美国电影《云中漫步》是—部充满了浓郁拉丁风隋的爱情影片。电影的女主人公维多利亚有—位非常可爱的爷爷,他对男主人公说了一句堪称经典的台词:“一切问题的秘诀都在于时间。”  相似文献   

18.
从作者德莱塞本人机械主义自然观和消费文化主题两个视角对女主人公进行艺术形象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也涉及了一些女权主义思想理论,旨在说明在社会、自然、文化和人的多维关系中,女主人公迷惘、拼争、成功继而沉默自省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19.
奥斯丁和张爱玲两位不同民族、时代的女性作家分别在《傲慢与偏见》和《倾城之恋》两部作品中从特有的女性视角出发,表现了丰富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特征。两部作品有着共同的创作主题:爱情与婚姻,并都体现了作者对同时代女性生存地位的冷静思考与深切关怀。尽管伊丽莎白和白流苏两位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都有其不彻底性,但她们与男权中心的世俗观念的抗争体现了女性争取话语权的重要步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对两部戏剧在写作背景、取材内容、题材意义和人物描写等方面进行对比,着重比较两部戏剧中安提戈涅和娜拉这两位女主人公的相同点和差异:她们都是反抗男权社会的女英雄,虽然她们反抗的方式、过程和结果都有所不同,但是她们的反抗性格都体现了“女性准则”中“爱的原则和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