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叔本华是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主要受印度佛教的影响,但两者理论基础有所不同。对叔本华唯意志论哲学主要观点的解读,有助于正确理解生命意志。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哲学史上,叔本华第一次把意志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作为独立的实体,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给它以明确的解释,阐述了世界、人生的非理性的内在动力,建立起了意志本体论的哲学体系。叔本华的意志本体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意志是世界的内在本质,意志是人的内在本质。意志本体论开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之先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唯意志主义、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等等,都与它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叔本华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第一位哲学家,第一次对"意志"进行了本体论阐述,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意志支配着人的身体,支配着我们的行动,意志决定着世界。叔本华通过对意志的研究,最终提出了自己备受争议的悲观主义的观点,认为人在本质上就是痛苦和无聊甚至绝望的,人从一出生开始便是痛苦的,人的一生也是痛苦绝望的。虽然其悲观主义表现出的消极和痛苦很难被人们所接受,但其思想对人类正确进行自我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叔本华是以非理性主义的唯意志论和悲观主义的人生观著称的哲学家和美学家。鲍桑葵就谈过:“文明欧州的流行的悲观主义和袖秘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起源于叔本华的。”(鲍桑葵:《美学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467页。)叔本华是一个有广泛知识的人。他研究哲学,研究印度教和佛教,研究美学和艺术,有敏锐的鉴定力和判断力。他的美学、艺术形而上学对近代西方美学以及文学艺术有很大影响,罗素曾指出:“他感召力向来总是少在专门哲学家方面,而是在那些寻求一种自己信得过的哲学的艺术家与文人方  相似文献   

5.
阿图尔.叔本华的哲学可谓是说旧亦旧,说新亦新。从形式上讲,叔本华的哲学是旧的。叔本华继承了康德以降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在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框架中表述了他的哲学思想。《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建立了一种以意志为本体的形而上学体系,把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融为一体。这难免给人一种模仿康德的三大批判的感觉。从内容上讲,叔本华的哲学中也有相当多的内容是旧的。他吸纳了柏拉图、贝克莱、莱布尼茨、康德等诸多人的思想成分。因此,难怪有人批评他的哲学是个大杂烩,是由过时哲学的十足的残渣拼凑而成的。但是,不容否认,叔本华的哲学也有创新之处。我认为他是在拼凑中推陈出新:他扩充了意志的概念,使它与生命力的概念融合起来,并以此为本体,建立了一种新的哲学。这一思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尼采、柏格森、狄尔泰等人,形成唯意志主义-生命哲学的一场持续几十年的哲学运动。他扩展了直观的概念,主张本体(意志、生命力)是可以被直观到的,这样就避免了康德所谓用理性范畴进行思考不能达到本体界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马莉 《南都学坛》2002,22(1):111-112
叔本华作为康德与黑格尔德国古典主义哲学体系之后另一思想体系的创立者 ,从意志到欲望、从欲望到幻灭、从幻灭到痛苦和虚无 ,构成其悲观主义哲学论点的主线 ,对后世哲学流派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叔本华哲学对王国维的影响蔡函甫叔本华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唯意志论者,也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悲观主义哲学家;王国维则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文化巨匠,享誉中外的一代国学大师。东方佛学曾对叔本华哲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启发作用,而叙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美学观又...  相似文献   

8.
叔本华的形而上学对柏拉图的理念的利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柏拉图的理念对于叔本华构建其形而上学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叔本华对于理念的使用又与柏拉图有着重要的区别。叔本华借助理念所确立的意志形而上学是对柏拉图主义的一种背离。这导致其后尼采等人进一步颠覆了柏拉图主义的形而上学传统即所谓形而上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9.
叔本华是以唯意志主义的代表出现在西方哲学的舞台上的,意志的否定的思想在其哲学中具有核心地位,也是他的整个哲学思想的归宿,他对世界是什么的追问到意志的否定是他的整个哲学思想的表达.本文的目的就是以叔本华哲学世界是什么开始到否定意志而走进"无"为线索对叔本华的哲学进行解读,深刻的把握叔本华的思想,并指出叔本华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叔本华(1788~1860)与传统中国哲学家--特别是朱熹(1130~1200)--的相遇,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跨文化哲学解释学的有价值的借鉴和领悟.叔本华相信,他的作为生存(ex-istence)的形而上学基础(ground)的"意志"概念与传统中国哲学中作为本性(nature)原则的天的概念之间有着某种共鸣.本文试图阐明,对"意志和现象(phenomena)"的叔本华式的"一-多"形而上学与"和(harmony)"--中国传统儒家将其描述为存在于天人之间--进行一个鲜明的对照,以期这个中国与西方形而上学间的有价值的区分能够导向一种有关比较的哲学解释学的具有吸引力的新理解.这种理解在西方寻找唯一的统一的绝对真理之坚决主张中较少被触及,但在传统中国对"不同的传统间的融合"(如"三教合流")的探讨中则较多地谈到了它们.  相似文献   

11.
康德建立了逻辑与形而上学统一起来的先验哲学。他的逻辑是独立于传统逻辑之外的哲学逻辑 ,他的形而上学是有别于传统形而上学的科学形而上学。他的这项开创性的工作为欧洲哲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影响深远的贡献。费希特改进了他的先验逻辑和科学形而上学 ,建立起了完整的先验哲学体系。黑格尔吸收了康德和费希特先验哲学中的辩证内容 ,批判了它的主观唯心论基础 ,建立了以客观唯心论为基础的、具有科学形态的思辨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由于科学主义盛行 ,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广泛的贬低哲学存在价值的反“形而上学”潮流。在我国表现更甚 ,将“形而上学”看做是与“辩证法”对立的认识路线而采取断然否定的态度 ,其结果阻碍了我国社会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有序、平稳过渡和转型 ,造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的不良局面。实际上 ,“形而上学”对事物本质的形上探索 ,正是哲学的重要任务和份内工作。人类离不开信仰 ,而要科学地信仰就离不开“形而上学”。目前 ,对“形而上学”的彰显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填补传统文化形上关怀缺失的真空进而为文化重建奠基 ;二是弥补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缺陷 ,孕育和养成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江泽民同志“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讲话 ,可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纠正以往对“形而上学”的偏颇认识 ,才能使我们对哲学有更深和更全面的理解 ,进而发挥哲学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尼采后期坚持认为自己是彻底的反形而上学者,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拒绝承认的是,在对传统形而上学批判之后他又完整重构了新的形而上学。尼采的批判性主要针对传统形而上学抽象方式或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本体论、形而上学目的论,而重构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一、利用抽象思维为世界生成变化概括出一种本质或基础——权力意志;二、阐释或者建构人类主体性——超人;三、寻求一种时空超越性慰藉——永恒轮回。尼采深刻影响了西方形而上学史,具有巨大的转折性意义。后现代主义继承了尼采批判性的成分,拒绝其新的形而上学建构,这一现象是形而上学自身消解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可想象性论证与后天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面临可想象性论证对心灵哲学中的物理主义命题的挑战时,一种突出的策略是借用克里普克关于后天必然性的论述,然后辩论说物理主义命题中包含了一种独立于我们认知想象的、形而上学的必然性.本文介绍讨论了这种类型的论证并指出它们都不能为所谓的"形而上学必然性"提供合理的依据.可想象性论证对物理主义的挑战依然存在,对这一论证的探讨涉及一些语言哲学与形而上学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具有强烈的现代哲学意义。 现代哲学对传统哲学的一项澄清在于, 现代哲学 试图以存在关系为基础的存在论取代传统以认知关系为基础的本体论, 以此克服传统哲学对存在与存在者的 混同。 从存在论哲学的视野来看,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迷误有着清醒的意识, 并且已经预先发动了一场把本 体论转向存在论的革命。 马克思立足现实的人的生产生活, 将自身的思想建立在坚实的存在论基础之上, 通 过实践活动来解释人与世界及其关联的历史性生成, 揭示人的实践活动的存在论内涵, 克服了传统哲学对存 在关系与认识关系的颠倒。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问题重重,但其本质危机可根本归结于现代性的资本逻辑,片面的工具技术理性和狭隘主体性下的资本逻辑,使得人们应从现实生活逻辑的追求而呼吁文化哲学的产生,并且在马克思的理想共产主义模式下得以解决。同时进一步从内在哲学层次探讨资本逻辑的本质,危机又是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缺失根本造成的,因而从这一角度看同样呼吁一种新的文化哲学的产生。文化哲学的产生和现代哲学的真正转型应是在生活实践中变革传统形而上学,在文化生活中重建文化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双重透视,亦即通过海德格尔视域对康德的透视,儒学视域对康德、海德格尔的透视,来探索哲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形而上学的奠基问题.海德格尔所谓的形而上学莫基指的是为传统存在论哲学奠基,具有两层含义莫基不仅为形而上学提供新的基础,而且这个新基础将决定形而上学本身的重建.根据这个观念,海德格尔批判地继承了康德的形而上学莫基工作.儒家哲学的重建也有自己的形而上学奠基问题,但是儒学的奠基既不同于康德,也不同于海德格尔的思路.它不是康德式的理性奠基,而是由情感来莫基;但它也不是海德格尔式的"烦"的情绪奠基,而是由"爱"的情感来莫基.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吸收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科学内涵,沿着以物化理论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和以资产阶级形而上学为对象的现代性批判两条路径,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这种现代性批判路径既表明卢卡奇在一定程度上站在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原则高度上,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又可以看到卢卡奇深谙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崭新路径。然而,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又戴着“黑格尔眼镜”,使其从事的现代性批判无法摆脱形而上学的理论困境,依然没有达到马克思的原则性高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与"绝对的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是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与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联系起来思考。我们认为,一种形而上学话语的哲学性质就在于它拘执于它所反对的东西的本质之中,所谓形而上学的命题反过来仍然是形而上学的命题。人们依循着形而上学的"颠倒"来制订其解释马克思哲学的方向,这是现代性之巨大镜像,它集中体现了作为形而上学之不变本质的部分结果。只有立足于"历史科学",突破形而上学或现代性视界,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之要义,也才能正确阐发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质。  相似文献   

20.
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和观点,首先应放弃直接构建体系的做法,而花力气提出和探讨比本体论问题更高一层次的、与理解活动有关的元问题。西文中的本体论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本原学说、实体学说和本体学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形而上学,因此不能作望文生义的理解,而应基于对客观存在的本体论研究活动的扎实考察来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有对传统本体论问题的回答,又有对它的超越,如肯定了实践的本体论地位,但不能将其概括为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