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不断发展创新的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实践经过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其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民族理论,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使中国各民族获得解放和发展,走上社会主义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其第一要义是民族发展,核心是民族平等,基本要求是民族的全面发展,根本方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2.
唐建兵 《南都学坛》2011,31(6):110-112
民族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着力推进民族发展也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民族国情,以历史态度审视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用唯物主义探究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用辩证思维分析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各民族特点的民族发展路子,找到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不断发展创新的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经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在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内涵、内容和现实意义进行探讨,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民族思想、邓小平民族理论均来源于马列主义民族理论,是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民族理论。毛泽东民族思想揭示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邓小平民族理论,孕育于毛泽东思想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中国民族史学,由族别史、民族关系史、通史体中国民族史、中华民族形成史、民族考古、民族地区历 史地理等几个部分组成,不仅全面探讨中国各民族及整个中华民族起源、形成、发展的史事、人物、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发展过程与特点,并力求探讨其中的规律性。 中国民族史学,是中国历史学有机的组成部分。缺少中国民族史,不反映中国各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所 作的贡献的中国历史,是不完整也不科学的;背离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去探讨和叙述任何中国民族的历 史,则违背了中国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本质特征,因而也是片面和不科学的。本书属通史体中国民族 史,既力求按不同地区反映中国各民族历史的基本面貌;又力求从总体上叙述中国古今众多的民族如何形成 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各民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根据不同时期民族问题的实际进行民族理论政策创新是有效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后,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邓小平理论的巩固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新推进三个阶段。科学发展观在民族工作和民族问题上创建了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核心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实现了民族基本理论上的新突破,指明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明确了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各民族与中华文化存在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互进共生”关系。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华文化记载了中国各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族体的生产生活、社会习俗以及发展历史。中国各民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各民族及其先民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中国各民族共同铸就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中国各民族必须牢固树立“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的历史观,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起源与拓展,促进了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延伸与深入,加快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的巩固和壮大;中华文化的自信与升华,提升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速度。探析中国各民族与中华文化,不仅有利于探索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详细记载,而且有利于增进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双向支撑。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特色散杂居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散杂居民族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主要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等阶段.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处理中国散杂居民族问题,提出了散杂居民族理论思想,确立和发展了民族乡和城市民族工作制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论述了蒙古兴起前中国民族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蒙古能够统一中国,并与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建立关系的外在原因。认为中国南北民族实力对比发生的变化、中国民族之间差异日益缩小和中国民族在蒙古兴起前处于分裂状态是蒙古统一中国并与中国众多民族建立关系的外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心、支持下,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民族问题的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为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创立和初期发展(1949—1978)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实际,分析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特别是长征时期广泛接触了少数民族,民族工作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起来。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和政策逐渐成型的时期。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要学…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和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于1993年12月14日联合举行首都民族理论界毛泽东民族理论座谈会。与会同志从各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一致认为民族理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与会的同志们畅谈了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贡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民族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和伟大的历史地位,回顾和缅怀了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各个历史时期圆满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卓越的历史功绩。毛泽东关于民族、民族问题基本理论方面的观点,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践性特点,高瞻远瞩地洞察和把握了当代民族问题的实质,具有时代的理论广度和深度,是观察和认识当代民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民族理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民族理论真正实现理论突破和发展的时期,是中国民族理论真正展开全面研究和发展的时期,是中国民族理论真正完善和确立学科体系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辽代的农牧政策与农牧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民族是很早就生活在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是中国北部建立国家政权的比较早民族,契丹民族从一个游牧民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契丹民族广泛的吸收了中原汉族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实行了有利于发展牧业和农业的策略,发展了自己的畜牧业、农业,建立了以牧业、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系.并促进了中国北部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民族声乐源远流长,论证了对中国民族声乐唱法的探讨,要以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及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为基础,民族声乐唱法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是与复杂的社会因素有关的。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新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概念的定义反映了人们对民族这一社会现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成果.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也是发展的.经过长期的思索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关于构成民族六要素的理论,是在总结中国和外国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族的认识,还合理借鉴了国外关于民族的论述,可以说是集中国、世界的民族理论之大成.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与民族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尤其是毛泽东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思想、邓小平关于"着眼于民族地区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民族自身发展"的观点,指导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型及其深化。当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必将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为全面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影响中国的兴衰成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我们党强调只有最充分、最广泛地调动我国各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坚持各民族互相团结共同进步的原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开创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局面,促进了各民族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加拿大都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都秉承优秀的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国和加拿大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教育制度虽然迥异,但是民族高等教育制度,尤其民族高等教育招录政策方面存在共性。中国和加拿大的民族历史政治、文化语境、价值观不同,推行民族高等教育招录政策的背景、目的、内容等方面也存在不同。从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轨迹来看,中国和加拿大民族高等教育招录政策的形式和内容比较丰富,差别化支持是政策发展的趋势和最终的价值追求。在差别化支持视域下,基于比较角度分析中国和加拿大民族高等教育招录政策的理念、内容、具体操作,对中国和加拿大的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相互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点评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理论,即中国共产党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是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自在发展,是指在中国古代随着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形成、巩固和确立,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互相关联,客观上在发展和巩固着中华民族的一体性。这种深层次的内在联系,被历代王朝推行的民族压迫制度和民族间的纷争所掩盖,人们比较明确地注意到民族间的矛盾和隔阂,而各民族间根本利益的一致和整体不可分割的联系,未能成为自觉的民族意识。到了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反帝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中各兄弟民族从自发到自觉的大联合,中华民族才进入自觉的民族实体发展过程。那么为何说在中国古代已存在中华民族自在发展的实体?本文试图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和中华民族自在发展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