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文学自形成之日,就肩负民族精神建构之使命。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文学建构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而当下的变化,实属前所未有:文学建构的物质基础,由贫困社会的匮乏,转为脱贫社会的丰盈。因此,当下文学建构所面临的继承与创新,亦属前所未有。一、农耕社会的文学建构与实现贫而不弱在物质基础薄弱的农耕社会,文学被赋予建构坚贞个体人格和坚强民族意志的宏观使命: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史,都是在不断的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律中,随着不同时代人文精神和审美趣尚的不同而不断变革发展的。本文拟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将彝族文学的历史性变革,即由原有的母语叙事模式全面转向汉语写作模式这一文化变迁现象,作为彝族文学继承与创新的根本命题加以透视。同时,分析和揭示彝族文学变革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底蕴、当代形态、时代背景及未来走势。一、烙印:由母语叙事转向汉语写作的初期现实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历史的转型过程,彝族文学同样顺应这一历史发展主流,较早地由原有民族母语文学形态踏上…  相似文献   

3.
文化全球化同政治、经济全球化一样是客观存在的。在文化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只能是立足本民族文化,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吸收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学的精华,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4.
肖佩华 《江淮论坛》2005,(6):125-128
传奇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现代中国市民小说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优秀的文学传统,从张恨水、老舍、张爱玲到冯骥才、林希等作家创作了新时代的市民传奇,充分说明了民族传统文学醇厚久远的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5.
共和国文学六十年,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在曲折中开拓广阔的道路。其具有历史意义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它使我国文学大步走向了人民文学时代,不但更广泛地塑造了人民群众的典型,而且有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了文学欣赏和创作。它继承和发扬了历代优秀文学的人道主义传统和民族英雄主义精神,并努力贯彻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使我国文学的思想性达到新的高度。其可贵的历史启示是:1.要十分重视文学的深厚生活根基。2.要十分重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3.要十分重视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4.要十分重视文学创作中的真善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的角度,结合古今历史事实尤其是当代老舍、陈祖芬等文学作家及其作品,论述了屈原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密切关系,说明屈原在继承刚健自强这一源于孔子的核心民族精神的同时,又着重在爱国与重德这两个层面上的有所补充和发展。因此,屈原及其作品,不仅对中国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而且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结缘,是在20世纪80年代。如今“,魔幻现实主义热”已经消退,但魔幻现实主义在文学领域的影响仍然存在。在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比如误读的问题,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的关系问题,如何借助外来文学独辟蹊径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明辨将对今后的中外文学交流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也将有助于找寻民族文学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新文学的总主题中,包含着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自我反省”这种理性批判精神的创作思想支配下,坚持执行揭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一民族文学的神圣使命。这个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主题,随着新的历史进程不断深化着。老舍《四世同堂》的独特审美价值,正在于它生动地体现了这种深化,其具体表现为作家通过独特的艺术视角——理性分析式的描写——对民族性格与民族文化的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9.
论巴金散文对中国散文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金在其漫长的散文创作生涯中 ,自觉地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中国散文的优秀传统。这突出表现在巴金在其散文创造中 ,自觉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散文优秀传统中的尊情尚理、情理交融 ,继承和发展了从庄子到鲁迅的浪漫寓言象征散文艺术 ,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诗文创作的注重诗意意象创造 ,以及继承和发展了“春秋笔法”和“鲁迅笔法”。巴金散文创作的民族特色和巨大成就 ,为继承和弘扬文学的民族传统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在现代主义小说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20世纪的俄罗斯现代主义小说表现出一种"多元文化立体融合"的文学特质,即它以现代主义思想和现代主义艺术特征为主要内涵,同时又包容着现实主义主题和现实主义艺术特色,不管是在文学内容方面还是在创作艺术上,它都追随着西方现代文学的大胆创新,同时又继承着俄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传统性与现代性、俄国性与西方性的完美融合,构成了20世纪俄罗斯现代主义小说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1.
傅钱余 《天府新论》2014,(4):156-160
随着民族文学的崛起,民族文学的"民族性"也逐渐成为重要议题。民族文学民族性倾向于与民族精神相联结,导致民族文学研究中文学与文化简单对接,并误导了民族作家的伪民族文化写作。民族文学民族性研究应从文本本身出发,民族性是民族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一种风格或气质。文化与文学的互动生成民族性,需以作品为中心,讨论文化的各层面进入文学的途径和方式,以及在作品中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生活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是民族凝聚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而在文化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继承、创作与弘扬蕴含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朝鲜文化作为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具有民族特色的朝鲜文学作品更是在体现民族情感和凝聚民族力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与继承朝鲜文学中的民族特色,并予以其与时俱进的发展对实现民族团结与南北统一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1991年12月24至27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在南国花城广州召.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从事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人员、著名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大会的中心议题“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展开了热烈的讨沦.学会会长,八十高龄的老作家姚雪垠出席了这次大会,并结合自己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的创作,做了弘杨民族文化的讲话.香港作家曾敏之也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讲述了港台文学的现状.与会者就有关当代文学与民族传统、当代文学与社会变革、当代文学自身的继承与革新以及台港澳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老舍对侠文化的接受与思考,主要立足于民间立场,以现代意识对侠文化进行了现代性转化和主体性再造,在文化反思和国民性改造的整体文学格局中,继承和发扬了侠文化精神,致力于独立人格的全新建构、社会理想的探寻和民族新生的文化构想.这种文化改造思路对当前文化、文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学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方各民族积极参与了中华古代文明的创造,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大地上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分为三大系统,中国古代民族的空间分布与之相应,亦可分为北方民族系统、中土民族系统和南方民族系统。这三大文化—民族系统分别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学、中土汉民族文学和南方民族文学的源头和土壤。三大文学系统由北而南,组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古代文学总体结构。北方民族文化、文学往往为主体民族文学输入新鲜血液,激活其内在运行机制,使其得以充实和重振,呈现出新的风貌。北方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的互动,不但使中华古代文学保持了活力,也是北方民族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汉语文学的发展,既体现了其他民族的“汉化”,也体现了汉民族的“胡化”。  相似文献   

16.
《两宋文学史》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的断代文学史。著者继承治史的传统,并透过史学的展示,展示我们民族优秀的精神内髓。在体例和逻辑关系上,注重文学现象的前因后果,不把两宋文学作为独立无缘的历史现象看待。并继承传统文论的特长,增强了对作家内在领域的研究。史料丰赡,论证详实,旁征博引,言必有据。挖掘了新资料,解决了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新世纪开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以更重要更科学的角色定位走上中国文学的舞台。如何建构符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文论就成为摆在民族文学研究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新视野与探索、母语文学之论辩、民族叙事与民族性、学科建构与民族文学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8.
回族作家石舒清继承了书写死亡的文学传统。在其小说创作中,死亡书写对象丰富,表现手法多样。风格特色鲜明。其小说创作以鲜明的民族个性表现了回族特有的生活风貌、独有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素质,以及在传统文化熏染下与众不同的审美眼光和生活趣味,突出弘扬了宗教正面的精神与教义。  相似文献   

19.
<正> 五四时期诞生的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外文化交汇的背景下,由鲁迅、郭沫若等开拓者们创造的辉煌成果。就其文学渊源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得力于西方先进的近现代文学思潮和文学作品的借鉴,一是得力于中国固有文学优良传统的继承。横的借鉴也好,纵的继承也好,都不是简单的照搬、模仿,而是创造性的转换。对于外国的先进文学,是给以“民族化”的转换,洋为中用,使之变成我们民族的东西;对于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是给以“现代化”的转换,古为今用,使之由古典的东西变为现代的东西。就新文学诞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横的借鉴起了主导作用,纵的继承则属于基础的构成。如果没有外国先进文学的输入,我们固有的优良传统不可能迅速地实现现代化转换;但是,如果没有优良的文学传统与输入的外国先进文学相呼应,舶来品就无法在中国扎根。不承认外来文学对五四新文学起了催生作用是不合实际的,认为五四新文学造成了传统文学的“断裂”也是不合实际的。本文只就后一方面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20.
邓楠 《江汉论坛》2006,(6):96-98
民族文学的建构与民族文学的独创性密不可分。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在寻求文学创新性上都有一致之处,但又有迥然的区别。这种差异决定了两个流派艺术价值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