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阮籍是正始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人格品质与诗歌艺术在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左思、颜延之、萧统、陈子昂等人对阮籍与《咏怀诗》的开掘、接受、内化与突破上,以及李白、苏轼、曹雪芹等人对阮籍与《咏怀诗》认知上的拓深,可以看到阮籍及《咏怀诗》在文学史中动态的存在状态,这种状态亦是生命体延续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论阮籍善啸     
阮籍以善啸著称 ,唐人孙广名之为“阮氏逸韵”,其主要功能在于宣泄激荡的情思。阮籍善啸的渊源可考知的导师有苏门真人和孙登。阮籍之“啸”,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这主要是自然、理性和情味。啸最能显现阮籍纯任自然的人生哲学和率意而动的个性特征。啸 ,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很大。阮籍之啸 ,是一种十分强烈的感情活动 ,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阮籍的善啸 ,正是在啸声里灌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诗的激情 ,寓托他的希冀、追求和幻想。阮籍之啸 ,是知与意的融合 ,是情与理的凝铸  相似文献   

3.
阮籍是正始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人格品质与诗歌艺术在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揭示这种影响的本质有三个方面:阮籍自身及《咏怀诗》中表现出的济世品质、反抗精神和生命深情。弥漫在阮籍人生悲剧中的是一种济世不能又委命求存但却济世不灭的满怀悲情,故阮籍终其一生在对生命一往情深的眷顾与抗争中不断体会惨烈的绝望,而又在绝望中不断地抗争着。  相似文献   

4.
阮籍的人格品质与诗歌艺术在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阮籍其人及《咏怀诗》中表现出的济世品质、反抗精神和生命深情几个方面,这是其艺术生命得以流传根本之所在.而陶渊明对这种影响流变的传承与接受,显示出阮籍及《咏怀诗》在文学史中动态的存在状态,这种状态是生命体延续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阮籍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籍是中国魏晋著名的玄学家、文学家与诗人.古今学者对阮籍的研究多囿于文学,特别是限于对其诗的评点,却极少有人全面而深刻地探讨他的审美观,尤其是很少有人系统地谈及其审美情趣,这可谓中国美学史微观研究中的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6.
一、阮籍的性格阮籍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他的行为往往出人意外。史书上关于阮籍的记载是:“籍容貌瓖杰,志气宏放,傲然独特,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杲日不出,或登临山水,终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见《晋书》)阮籍“宏达不羁,不拘礼节”。(《世说新语》)“魏末阮籍,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见王隐《晋书》》)  相似文献   

7.
张晨霞 《船山学刊》2010,(3):150-153
魏晋之际的阮籍,其思想与举止颇似道家。事实上,道家表现只是迫于政治压迫而采取的自我保护,在其思想的深处则怀抱一颗积极入世的儒家之心。亦儒亦遭构成了阮籍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样的一种心态正是中国士大夫所常有的儒道互补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写于其晚年的<大人先生传>一文中,阮籍描绘了"士君子"、"隐士"、"薪者"和"大人先生"等四种人格意象.对于这四种意象所代表的意义,历来有颇多的解释,比如,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认为这四种意象,很有可能是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四种观点.但笔者以为,作为其晚年的作品,阮籍在这里所做的,极有可能是对其一生的回顾、总结."士君子"、"隐士"、"薪者"三者则是代表了阮籍一生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大人先生"则是阮籍的精神归宿所在.而矛盾和苦闷之情,则充满着阮籍的一生,成为他一生的基调.  相似文献   

9.
魏晋之际的阮籍,其思想与举止颇似道家。事实上,道家表现只是迫于政治压迫而采取的自我保护,在其思想的深处则怀抱一颗积极入世的儒家之心。亦儒亦道构成了阮籍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样的一种心态正是中国士大夫所常有的儒道互补思想。  相似文献   

10.
阮籍访孙登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籍和嵇康从孙登游苏门山一事,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热典。关于阮籍访孙登、归而作《大人先生传》一事,各种文献说法不同,有必要加以辨析。最早断定阮籍曾见过孙登的是臧荣绪,他说:“孙登尝经宜阳山……太祖闻之,使阮籍往观。”①稍后者有王隐:“魏末有孙登字公和……帝使阮籍往观。”②又云:“孙登即阮籍所见者也。”③今本《晋书》为房玄龄等据臧、王二书等多种材料编集而成,自然  相似文献   

11.
阮元学术思想生成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瑜 《北方论丛》2006,(6):44-47
阮元学术成就的获得是多种原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一,在扬州浓厚的学术氛围浸淫中,阮元形成了以治经学为主的学术内容及由小学通经学的治学方法。其二,在西学的影响下,阮元会通中西文化,将其恰当地应用到其学术研究中,拓展了治学理路。其三,在师友的砥砺中,阮元形成了不固守一家、博大精深、实事求是的治学宗旨。其四,阮元自身酷爱学习、重视人才、注重实践。正是内因与外因、个人与社会的综合作用,使得阮元在学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关于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的作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明君 《文史哲》2002,(1):100-102
关于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的写作年代主要有三种看法:一是景元四年十月,二是甘露三年,三是景元二年。其中第一种说法影响最大,几为定论。经考证,阮籍此笺作于甘露五年四月。  相似文献   

13.
唐立新 《云梦学刊》2012,33(5):25-30
对文明史的立体性研究是阮炜研究世界文明史的主要倾向。阮炜对世界文明史的立体型研究又体现出以下几个特色:1.现代性视野中的写作模式转变和方法论革新;2.在理论探索中融合中西学问而综合创新;3.对文明史研究怀着深刻的质疑超越精神和本土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丁义娟 《学术探索》2012,(10):107-110
我国古代法律用语"耐"历来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涉及"耐"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第90、91简,当代学者也存在理解上的分歧。通过对简文分析,可以揭示出秦及汉初律中"耐"罪(包括单独出现的"耐")都是指"耐"与劳役刑的结合适用,不存在"耐"作为与鬓须有关的刑罚单独适用的情况。律文中单独出现的"耐",其具体适用形式依法律规定随主体身份的不同而不同。对此简文的解读,有助于重新认识历史上的"耐"之含义。  相似文献   

15.
魏晋风度中的很多现象,都围绕身体展开,士人们借助身体言说、传情达意,形成特定名士群体的"身体语言"。诗人阮籍更是身体语言艺术的大师。他的青白眼、他的裸裎、他的啸、他的醉饮、他的"穷途恸哭",都是富有原创精神、极具歧义性的身体语言,传达出反礼教的深刻用心和独特的人生体验。阮籍的身体语言,既是魏晋任自然社会风气滋养的产物,也是魏晋玄学思维方式作用的结果;更与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生命体验息息相关。阮籍的身体语言,拓宽了传统意义上语言的边界,与儒家士人的身体语言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6.
阮元的经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元是乾嘉学派最后一个重镇。通过对儒家经典中若干基本概念的梳理和阐释,以恢复原儒的思想、强化圣贤之道修已治人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品格,是阮元经解的重要特色。阮元的努力对系统地清理思想史上的材料、凸显和发挥原始儒学中不为后人所注意的某些方面,颇有裨益,其得失、经验对我们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兴、契合、玄学三个方面分析阮籍诗歌的这种特质,以求更好的接近作品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