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沟通渠道之一,鉴于网络平台的虚拟性、匿名性、便捷性等特点,更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来表达情绪,网络甚至成为负面情绪的主要宣泄途径。本文根据对大学生社交网络平台折射出的负面情绪进行调查研究,并给出一些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调查,深入了解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基本情况、网络社交中的人际交往情况、以及网络社交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生活、心理的影响。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社会正在悄然形成。在全新的网络时空里,网络社交成为大学生日益喜爱的新型社交方式。网络是一柄锐利的双刃剑,因此,网络社交安全教育成为新世纪教育中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目前,网络社交常见的安全问题有:网络聊天引发的欺诈勒索、沉迷上网导致的网络成瘾综合症、交友轻率误入了网恋陷阱。可见,网络社交安全问题严重地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秩序及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对此,本文提出了自律性和防范性相结合的网络社交安全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出现,继校园社交网络之后又一新媒体微博出现了,人们从此便步入了一个微博时代.微博已经受到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并成为他们舆情表达的重要窗口,微博以其强大的网络功能和网络应用使大学生的生活进一步嵌入了网络世界,其影响力对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挑战,也孕育着创新的机遇.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就如何在微博时代寻找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伴随互联网络的发展,社交网站如今已经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社交模式。本文以社交网站在华侨大学学生社团中的传播情况为例,分析并归纳当前网络社交存在的利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的网络社交,最后看机地将社交网站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重塑社会网络是返乡创业者获取创业信息与资源的关键。文章从互联网嵌入程度及社交主动性着手探讨对返乡创业者社会网络的影响,以返乡创业者社交主动性为调节变量,构建概念模型并对225位返乡创业者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返乡创业者互联网联系度及匹配度越高、社交主动性越强,越会促进返乡创业者社会网络的拓展及网络关系的维系,而互联网牺牲感对返乡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起负向作用;返乡创业者的社交主动性在互联网嵌入与社会网络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消费和社交等活动的重要工具与媒介。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欺凌问题关注较少。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行为频繁且社交网络环境复杂,网络欺凌给他们的生活、心理及人际关系等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基于524名大学生网络欺凌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对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个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经历网络欺凌的类型和主观意识程度上男女生有些许不同,但在总体上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并未受到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等因素的影响。与不同的社交网络群体接触以及与身份可疑的人在线交流,则更易遭受网络欺凌。同时,遭受网络欺凌的经历可能使受欺凌者成为欺凌实施者。防治大学生网络欺凌需要从提高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度、完善多方联动技术控制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使用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和得克萨斯社会性行为调查问卷,对511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调查大学生网络行为及网络成瘾现状,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中9.8%报告感觉网络成瘾;网络成瘾者(IAD)与非网络成瘾者,在社会性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不仅在某些人格特质上有差异,而且在自我价值感的客观评价和社交能力上与一般上网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交信心、社交支配性、社交能力和社会退缩方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或伤人事件的数量逐年上升,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话题在社会上逐步被重视。社交网络的普及,使其在生命教育中的应用有了现实意义。运用社交网络构建生命教育交流平台,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建立健全社交网络平台的管理机制,可以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当代大学生们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但同时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网络冲击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影响到大学生的精神思想。互联网上的黑客、垃圾信息、色情网站、暴力新闻、“西化”思想,许许多多的引诱将矛头指向当代的大学生,也给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所以网络德育走进了大学生活,它指引着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最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流行使得网络诚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重点,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之一。文中首先梳理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诚信问题:大学生网络信任危机、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淡薄、大学生网络行为诚信缺失,然后分别从坚持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原则和开拓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论述...  相似文献   

12.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和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巨大,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特点,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网络接收信息的习惯及其特点进行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出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中接受信息的方式、态度和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给高校管理者及教育者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教育备用材料,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广泛用户基础和强大技术赋能的社交媒体给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时代境遇,其传送时效促进了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圈层文化重构了传播生态的宣教场域,意见领袖丰富了传播内容的涵化效果。与此同时,在社交媒体场域下,也易产生多元思潮离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价值主导,话语表征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算法权力控制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偏向等风险挑战。因此,应从培育主体素养,为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丰富人文内涵;强化平台建设,为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夯实宣传阵地;完善话语策略,为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提升话语权威;健全监管体系,为当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创设制度保障等维度,积极探寻社交媒体赋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特征的新媒体日趋成熟,网络文化异军突起。网络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网络文化中大量的非主流文化,对高校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有必要探讨目前网络文化中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状况,分析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提出网络文化背景下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网络道德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点,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并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道德观、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行为的建设,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播所带来的新环境,对于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影响深远。一方面,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意识的形成面临着网络文化的冲击;网络生态环境不断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传播的角色匿名性易导致当代大学生形成多重人格;网络传播易使当代大学生产生弱规范性而不利于其社会化进程;另一方面,网络传播促进了大学生管理方式向柔性化、交互化和人性化方向变革。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技术将人类的社会交往从现实世界拓宽和延伸到网络虚拟空间,互联网络日益成为青年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栖息地和新空间。同时,互联网也催生了大学生在生活场域、信息交换、网络社交等层面的困境。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的质量,需关照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新需求,运用新思维从“阵地引导”、“价值引导”、“思想引导”、“行为引导”和“内容引导”五个维度引领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当代大学生的上网率已接近100%,并且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网络应用行为,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相应的网络素养.文章以常州某高校为样本,进行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从小学到中学的学校教育中缺乏系统的媒介教育,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还处于一个自发状态,层次水平较低,个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及移动网络基础上的虚拟社区的出现为大学生参与社会交往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虚拟社区中的社会交往具有的自由性、间接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一方面开拓了大学生社交的空间,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随意性、网络成瘾等负面影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通过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营造大学生健康的“亚文化”等措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虚拟社区及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虚拟社会的主力军,其网络道德问题尤为突出。高校应加强对此问题的重视,认真梳理并研究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经梳理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存在认知偏差、情感冷漠、行为失范等问题。高校德育应明确网络德育内容,创新网络德育方法,拓宽网络德育途径,以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引导,帮助其养成科学、文明上网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